我们知道,海洋世界里,航母作为海上霸主的象征,其存在与否往往直接关联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与国际地位。美国,凭借11艘核动力航母的强大阵容,稳坐世界海军的头把交椅,其海上霸权地位无人能撼。然而,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海军而言,航母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上世纪,当全球航母技术日新月异之时,中国却仍在航母研发的门槛外徘徊。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无数科研人员默默耕耘,只为圆一个航母梦。终于,辽宁舰的出现,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海军的未来发展之路。但鲜为人知的是,辽宁舰的归国之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辽宁舰,这艘承载着中国海军希望的航空母舰,其前身乃是苏联的“瓦良格号”。因为遭遇苏联解体,该航母建造度只有68%。
当时,爱国商人徐增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决心将其购入,以填补中国航母的空白。但这场跨国交易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3亿报价,到最终的2000万美元成交,背后是徐增平无数次的努力与坚持。
1998年,徐增平带着诚意与美酒,踏上乌克兰的土地时,一场关于航母的较量悄然拉开序幕。最终,瓦良格号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成为了中国海军的未来之星。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瓦良格号的归国之旅,从乌克兰黑海港出发,原本应是一段顺畅的航程。然而,当巨舰行至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碍。土耳其以安全为由,影响其他商船通行,要求瓦良格号退回黑海,不得通过。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懵了。
面对土耳其的刁难,中国迅速介入,与土方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艰难谈判。从安全保险到经贸交换,从旅游开放到经济援助,再到10亿美元“过路费”,中方以最大的诚意与努力,满足了土方提出的种种条件。
最终,在付出了巨大的外交与经济代价后,土耳其终于同意放行瓦良格号,前前后后,土方起码赚了几十亿美元。
然而,这只是归国之路的第一道难关。在接下来的航程中,瓦良格号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暴。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巨舰在狂风中失控,一度飘向埃维亚岛。幸运的是,希腊商业海运部的及时救援,让瓦良格号得以化险为夷。
历经千难万险,瓦良格号终于穿越了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马六甲后,终于在2002年2月20日,抵达中国海域。
当瓦良格号到达大连港时,却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船底上挂满了黑色的不明物质——藤壶。这些小小的生物,在瓦良格号漫长的归国之旅中,悄然附着在船底,不仅降低了航行速度,更对船体造成了严重的腐蚀威胁。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工作人员气得大骂,更多的是心疼到落泪。
经过数月的清理与修复工作,瓦良格号终于焕然一新,被拖入了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随后,他被解放军接手,继续完成剩余的建造与改装工作。2005年4月26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瓦良格号正式更名为辽宁舰,成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