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若以战斗力而论,冯玉祥的老西北军是地方实力派中实力尤强的一支,仅次于蒋氏的嫡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单独与嫡系部队掰手腕的实力。

虽然说,冯阎联军在中原大战失败,但这个失败,并不是在战场上被对手正面击败,而是在东北军入关之后,冯玉祥和阎锡山都认为大势已去,主动认输的。

冯玉祥和阎锡山的想法是,即便在战场上与东北军交锋,仍然不能挽回失败的命运,因此才主动下野,从而换取冯阎联军残余部队的存在。

这就意味着,被分割在各个战场的老西北军,仍然拥有20万人上下的兵力。如果再加上早就投靠老蒋的韩复榘,老西北军的兵力仍然有30万人上下。

可相对于晋军战败后仍然保有山西,桂军战败后仍然保有广西。只有冯玉祥的老西北军在中原大战后分崩离析,部队星散。

很多人说,老西北军之所以出现这种惨状,完全是因为冯玉祥缺乏领导魅力。

这个话说的非常不客观。

若是没有领导魅力,冯玉祥凭什么以一个混成旅长的职位,在短短十几年间成为了拥兵数十万的地方实力派中的佼佼者呢?

还有人说,西北军之所以出现这种惨状,完全是因为冯玉祥作风简单粗暴,对部队的管理完全是一副封建家长制的作风,这才使得部下将领离心离德。

若战事顺利还则罢了,一旦战事不利,那些拥兵自重的将领们自然会离心而去。

其实,在当时的部队中,除黄埔的嫡系情况稍好之外,其他那些从清末部队蜕变而来的地方实力派们对部队的管理方法和冯玉祥几乎没有差别,甚至简单粗暴和封建家长制的作风还要超过冯玉祥。

既然如此,那为何只有冯玉祥的老西北军在战败后分崩离析,而其他地方实力派仍然能拥有部队和地盘儿呢?

这就不得不说近代军阀们凝聚军心的四个要素了。

简而言之,这四个要素分别是主义(或者说思想),利益、派系和地域。

对于黄埔的嫡系来讲,起家的时候是靠着主义来吸引人才的。

随着势力的扩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派系。不过,随着我党的退出,蒋氏想单纯的以主义和派系来维系这一个庞大的部队系统,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于是,利益就成为了蒋氏维系部队的手段。

尤其是蒋氏占了南京,并获得了江浙财团的支持之后,他能给部下将领的利益就越来越多。

又随着部队的壮大,跟随他多年的黄埔一到六期生,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起来。

蒋氏本身就是一个地域观念比较强的人,再加上江浙财团在表态支持蒋氏之后,是有附加条件的,那就是用江浙财团的钱武装起来的部队,应由江浙人士来执掌。

这个愿望自然是和蒋氏一拍即合。

这也是蒋氏部队中为何江浙人士非常多的原因。像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从蒋氏的发迹史来看,它是经过了主义、派系、利益和地域这四个阶段的。

也就是说,凝聚军心的四个要素,他都占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在地方实力派中,能和蒋氏相抗衡的只有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为代表人物的新桂系了。

很难想象,一个发起于偏远贫困的边陲省份的新桂系,竟然能够成为政坛的一个重要角色。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新桂系和其他的地方实力派相比,是具有全国性视野和野心的一个团体。

那么,新桂系又是如何凝聚军心的呢?

严格来说,新桂系能够凝聚军心,只占了地域性这一项。

就以抗战时期为例,在桂军中担任师以上将领的,除了刘士毅以外,就只有韩练成了,其他人无一不是广西人。

再来说说思想。

新桂系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一批接受了新式思想的军官回到广西后才发展起来的。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接受了新思想的“小诸葛”在训练部队的时候却采取了落后的治军思想。

他的治军思想就是,桂军士兵是不需要有思想的,他们只会执行命令就足够了。

这是典型的愚兵思想。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桂军士兵普遍善战。可却是一些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就以曾经被新四军俘虏的桂军士兵交代,他们之所以卖命打仗,完全取决于老蒋是否给饭吃。因为按照他们的上级给的说法,如果不好好打仗,老蒋就不给饭吃。

因此,桂系在地方实力派当中,有点类似于一个怪胎。

一面是拥有很多经过新思想教育的将领,另一面则是不知主义、思想为何物,只知听命打仗的行尸走肉。

这种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许会异军突起,但注定走不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再来说说粤军。

相对于桂军的乡土观念严重,粤军的乡土观念更重。

在中国近代史上,粤军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

之所以说它独特,主要是粤军的正统性。

有了正统性,那么争夺正统性的战争就时刻存在于粤军各个派系之中。

在北伐取得胜利之前,粤军争夺正统性的现象还比较克制。

但随着北伐的胜利,蒋氏离开了广东到了南京后,留守广东的粤军将领就开始了他们正统性的争夺。

这种现象一直到了陈济棠主政广东后才得以基本解决。

别看粤军将领们将领们内斗得厉害,但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他们的争斗都是围绕着广东内部进行的,若有外敌侵犯广东,这些昨天还在为权力争夺打的头破血流的将领,就会立即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这个现象在抗战爆发后表现的尤为明显。

当时,粤军的正统代表是余汉谋,担任由何应钦为司令长官的第四战区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下辖5个军。

如果加上已经离开广东的第四军,粤军此时一共有6个军的番号。

当时,粤军的表现很令人费解。

为何这么说?

离开广东的第四军、李汉魂的第64军和叶肇的第66军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中均有不俗表现。

尤其是在南京保卫战中,粤军的两个军是唯二的从日军正面杀出重围的部队。

在武汉会战中,正是由于驻守庐山的66军下山参战,才为薛岳在万家岭包围日军,进而全歼106师团创造了条件。

可在广州战役之时,留守广东的62、63和65军则表现的让人莫名其妙。

按理说,广州战役,粤军表现的应该比离开广东参加抗战的那几个军要更好一些才是。因为这毕竟是保家守土之战。

事实恰恰相反,广东的几个军把仗打的非常难看。

究其原因,离开广东参加抗战,第4军、64军和66军代表的是广东。这个面子丢不得。留守广东的几个军在面对日军攻击之时,就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了。

他们想的更多的是,还是如何保存住自己的实力。这就是广东历年来为了争夺正统地位而不断厮杀造成的不信任后遗症。

因此,在凝聚军心的四个要素当中,粤军勉强能当得起地域这个要素。

至于派系这个要素,在粤军当中是不存在的。因为粤军从始至终就没有出现过粤系这个名词。

如果说,新桂系和粤军是依靠着地域这个要素凝聚起了军心的话,那么阎锡山的晋军则把地域这个名词使用的出神入化。

山西人之所以被称为具有浓厚的保守意识,主要是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山西地形封闭;二是,山西境内物产不丰富,这就为山西人的保守提供了充分条件。

在阎锡山的晋军当中,外来者能够担任师级以上将领的,除了出身福建的陈长捷外,好像就没有第2个人选。

晋军带有鲜明的地域派系色彩的同时,就意味着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也是晋军无法做大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图片来自网络

相对于蒋氏嫡系部队同时拥有凝聚军心的四个要素,桂军、粤军和晋军各占其1或其2,冯玉祥的老西北军对凝聚军心的四个要素则一个也不占。

为何这么说?请听分析。

其一,从主义或者说从思想的角度来看,冯玉祥本人,就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之中。他究竟奉行哪种主义?他的思想究竟如何?任谁也摸不着头脑。

他可以在今天命令全体官兵加入某党派,明天就可能命令全体官兵退出某党派。长期的变化不定,让手下官兵无所适从,自然也就谈不上用主义或者思想把手下官兵凝聚在一起。

关于这一点,其实冯玉祥后来也有做过反思。承认这是他的榜样作用做的不好。

其二、冯玉祥自己就曾说过,他手下的官兵普遍吃苦耐劳和骁勇善战,但是就见不得两样东西,一是“票子”,二是女子。

也就是说,冯玉祥根本无法通过利益来把手下维系在一起。

换句话说,冯玉祥的西北军就是一个穷字。在中原大战打响之前,坊间曾经流传过一则漫画。分别画着蒋、冯、阎三人。

其中,蒋氏一手拿着“票子”,一手挥着刀枪;阎锡山一手拿着大洋,另一手拿着算盘。只有冯玉祥惨点儿,一手拿着把大刀,另一只手握着一个窝头。

这幅画虽然有窝囊阎锡山和冯玉祥之嫌,但确实是真实情况的反应。

其三,西北军虽然被称为一个派系,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西北军之所以被称为西北军,其实跟西北关系真得不是那么密切。

因为冯玉祥的西北军,是根据行军路线大多是在西北地区而命名的,而并非是他的将领和士兵都是出自西北而命名的。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冯玉祥其实在西北并没有拥有像阎锡山的山西、粤军的广东,桂军的广西那样的地盘儿。

一旦战败,就如丧家之犬一般无处容身,只能被各个地方实力派收编。

其四、西北军虽然势力庞大,但人员成分、地域同样非常复杂。

冯玉祥虽然是安徽人,但由于出生在直隶,他身边的一些将领也大多数是直隶人。比如孙良诚、韩复榘、刘汝明、孙防鲁、鹿钟麟、冯治安等人都是直隶人。

随着冯玉祥率部辗转各省,其他省份的将领也纷纷加入。

比如出身吉林的石友三、出身山东的宋哲元和张荩忱、出身河南的梁冠英和吉世五(鸿昌)。

如果说西北军的发展一切顺利,那出身于不同省份的将领自然会团结在冯玉祥身边。可一旦冯玉祥战败,部队四分五裂,过去那些被冯玉祥压制下来的地域性矛盾来了个总爆发。

为了自保,同一省份、同一籍贯的人自然会汇聚在一起,这在无形中加速了西北军的瓦解。

正是由于西北军凝聚军心的四个要素一样也不占,看似兵强马壮的西北军早已存在隐患。

冯玉祥在位时,还可以用他的威望来勉强维系这支部队的存在。可随着中原大战的失利,冯玉祥通电下野,这只本来就是勉强维系在一起的部队顿时星散,各寻出路。后来大多被蒋氏收编。

在抗战爆发之后,能够称得上西北军正宗余脉的,只有宋哲元的第29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