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基 图片来自网络
1938年4月28日,第30集团军组建完毕,随即就栖栖遑遑地出川抗战了。
相对于其他几支出川抗战的川军,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兵员素质堪忧。
全军16个团,能拿得出手的仅有四川省府的警卫团,其他15个团都是由保安团改编过来的。
更让王陵基恼火的是,原定的4个师长中,竟然有2个师长称病不出,从西昌调来的两个保安旅四个团也行动迟缓。
可出征在即,王陵基实在是没有心思与那些人掰扯是非,带着12个团就出川了。
说起来,这也是王陵基平日里得罪人太多,不受人待见所致。
王陵基的想法是,部队出川后,先到沙市整训一段时间,一来熟悉一下部队,二来训练一下部队,然后再拉上战场。不然,就以现有的这四个新编师还真打不了大仗。
王陵基毕竟是老将,看问题还是比较到位的。他鉴于邓锡侯的第22集团军在山西吃的苦头,就准备组建第30集团军自己的后勤补给体系。
不得不说,王陵基还是有远见的。
过去,川军虽然成天打仗,但大多都是在自家地盘周边,就食、补给相对简单,因此也就没有啥像样的后勤保障系统。
可打日本却不一样,部队离开四川,战线拉得太长,如果没有自己的后勤保障体系,那危害将是致命的。
如果仰仗别人补给,第22集团军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1938年6月,第30兵站分监组建完毕,王陵基这才放下心,带着直属队出川到沙市去了。
可计划没有变化快,王陵基刚到沙市,就接到了蒋氏电令,第30集团军不需要集结完毕,接令后立即赶赴岳阳,划归第9战区指挥。
为何这么急?日军对九江发起进攻了。
蒋氏给王陵基的任务是,第30集团军兵分两路,一路沿着平江经通山至武宁,另一路沿着岳阳经长沙、修水到武宁,然后再向南昌靠拢,警戒浙赣线。
王陵基一看就明白了,武宁是此次出战的关键。
在接过蒋氏签字的给第30集团军配发装备的手令后,王陵基一阵庆幸,幸好自己提前建立了第30号兵站,不然,若由嫡系部队的兵站来负责第30集团军的补给,第30集团军拿到的注定是一堆被人挑剩下的没人要的破烂。
于是,王陵基命令兵站人员,立即赶赴武宁,接收配发的装备。
可王陵基没想到,蒋氏的手令也有不好用的时候。
为啥?
当大家都拿着蒋氏手令的时候,这个手令还好用吗?
没办法,排队吧。
而就在这时,正率部赶往武宁的王陵基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九江失守了。
图片来自网络
九江的失守并不是意外,而是守将张发奎有意为之。
这倒不是张发奎贪生怕死,而是张发奎认为在九江一线与占据火力、兵器优势的日军死拼是个败招。
张发奎的理由是:
其一、在九江沿着长江一线布防,部队会成为日军海陆空优势火力的靶子。
其二、九江一线河网纵横的优势并未能发挥出来,因为日军已经准备了大量的橡皮舟和小型登陸艇,纵横的河网反而处处成为了日军可以登陸的地点。
其三、破坏的道路虽然可以阻碍日军坦克和装甲车行进,可同样也会阻碍中国援军的行动速度。
鉴于此,张发奎屡次向蒋氏和陈诚建议,在九江一线仅作象征性抵抗,部队撤至2线的黄老门一带,依托山脉来阻击日军。
因为进入山区后,日本海军的舰炮够不着,炮兵也会因为山脉海拔在400米以上,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空军也会因为林木的遮掩丧失轰炸的准头。
可张发奎的建议被蒋氏否决。
严格来说,张发奎的建议是对头的。可张发奎却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在没有征得蒋氏同意的情况下就放弃了九江。
弃守九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整个战役的节奏被打乱了,整个战线的部署都需要重新调整。
当然,张发奎也有他的理由。因为蒋氏是肯定不会同意他弃守九江,或者说,不会同意他这么快弃守九江。
因为按照蒋氏的计划,九江是要守1个月的。可张发奎仅守了不到4天。
蒋氏大怒,他认为张发奎擅自弃守九江是害怕粤军主力第4军受损,是保存实力的表现。
若不是陈诚出面揽下责任,说他批准过张发奎的撤退,张发奎很有可能会成为自抗战以来因擅自撤退而被军法从事的第2位2级上将。
九江失守后,日军兵分三路,瑞昌方向,波田支队在前,本间雅晴的第27师团在后向西杀来;106师团沿着九江到南昌的南浔线向德安杀来;101师团沿着庐山东麓走德星路也向德安杀来。
王陵基的第30集团军就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上了战场。
由于战场陷入混乱,王陵基在一天之内连续接到了三道命令,先是让他协助友军防守瑞昌,然后是让他防守瑞昌,再然后让他在瑞武路上阻击日军。
友军是谁、日军有多少兵力,王陵基一概不知。
既然上级提供不了详细情况,那就自己侦查吧。
当时,第30集团军是以新编14师和新编15师各一个旅打先锋,王陵基亲率新编13师在后。
可部队到了瑞昌西南30公里的岷山后,侦察参谋爬上山头一看,吓了一跳,只见瑞武路上,黄乎乎的全是鬼子。
还没等这个侦查参谋把情况汇报完毕,一线的川军与日军就接上火了。
王陵基得报后立即下令,新编13师立即停止前进,后撤至岷山西南的麒麟峰隘口占据有利地形构筑阵地,新14和新15师的两个旅立即就地阻击日军。
可还没等新13师把阵地构建完毕,新14、新15师的败兵就撤下来了。
看来,没有经过训练且没有经过大战洗礼的新兵就是不行啊!
但王陵基也没有指责这两个师。因为他知道,对于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而言,一上阵就遇到日军的精锐部队,一上阵就打这种烈度的战斗,确实太残酷了点。
再说,他在指挥上也有问题,那就是命令新13师后撤构筑阵地时并没有把情况讲清楚,让一线的两个旅官兵误以为他率部逃跑了,这才酿成了这次大溃败。
图片来自网络
就当王陵基以为在麒麟峰下马上要展开一场大战的时候,日军却突然在麒麟峰下停止进攻了。
难道是日军心慈手软了?绝非如此。
此时,日军第27师团已经侵占了瑞昌,可负责进攻德安和南昌的101、106师团却被打得灰头土脸。如果此时27师团冒进,定会陷入第9战区部队的包围之中。
因此,本间雅晴这才停下了进攻的脚步,在瑞武路上与第30集团军对峙起来。
战况的胶着对进攻一方尤其不利。何况负责南线战事的冈村宁次还面临着要与北线的第2军争夺头一个攻占武汉的“功绩”呢。
在瑞武路战事僵持了一个多月后,冈村宁次变阵了,他放弃南浔线的正面攻势,集结了在马回岭整补的106师团主力,在配属了101师团的一个联队后,企图迂回包围德安,先打掉第9战区的长官部,然后再围歼南浔线上的薛岳所部。
出于保险的需要,冈村宁次又命令第27师团立即东进,占领麒麟峰,与迂回穿插而来的106师团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战线。
冈村宁次这一招,很毒辣!
战场局势突变,王陵基顿感压力山大。只有第30集团军守住了麒麟峰,才能让日军106和第27师团被分割在两线,被各个击破。
一旦阻击不成,让日军两个师团汇合,那南浔线战事大事去矣。
可王陵基也知道,就以第30集团军这4个新编师的战斗力,能抵挡得住日军两个师团的两面夹击吗?
薛岳并没有放弃王陵基,他也知道,以王陵基一人之力是堵不住日军的。为此,薛岳命令吴奇伟率2个师进驻麒麟峰一线,加上王陵基所部的4个师,共计6个师的兵力。
见援兵到了,王陵基放下心,把新13师和新15师部署在麒麟峰主阵地,交给吴奇伟指挥。
可战斗打响不久,麒麟峰以东的覆血山阵地被106师团山下旅团突破,守阵地的营长未经批准就撤退。覆血山失守。
王陵基大怒,立即下令对这个营长军法从事。
覆血山失守,新编13师失去了前进阵地,麒麟峰已经在日军炮兵的射程之内。北线的第27师团也趁机对麒麟峰发起猛攻。一天后,麒麟峰东北高地失守。
这个高地的失守让王陵基感觉到了危机。因为这是麒麟峰防御体系中海拔尤高的地点,被视为麒麟峰防御阵地的“锁钥”。若日军炮兵强行推至山顶,炮火可覆盖整个麒麟峰防御阵地。
不行,这个阵地一定要收复。
新13师师长刘若弼立即组织兵力反击。可日军以飞机和炮火优势一连击退了新13师的5次反击。反击失利。
见川军反击失利,日军立即组织兵力反扑,向麒麟峰主峰发起进攻。负责防守这一区域的新15师伤亡惨重,每次都是靠着肉搏战才把日军打下去。
1938年9月26日下午,麒麟峰主峰失守。
刘若弼并未惊慌,下令部队撤至2线阵地继续与日军反复厮杀,并向王陵基催促援兵。
可由于日军炮兵采用了远程轰炸,把麒麟峰后面的道路全部封住,不仅援兵上不去,连饮食也上不去。
对于刘若弼的反复催促援兵,王陵基反而冷静了下来。他知道,哪怕部队打光了,也要守住麒麟峰。哪怕守不住麒麟峰,也要把日军缠住,使其不能向106师团靠拢。若不能实现这个意图,那南浔线的全局溃败就在所难免,他本人的命运也将终止在麒麟峰上。
王陵基深知,敌人的疯狂攻击正好说明阻击的必要性。
可此时第30集团军的两个师已经伤亡过半,援兵又迟迟未至。究竟该如何解决当下的困境呢?
图片来自网络
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有战略定力。王陵基找到了克敌制胜的办法,因为此时对于第30集团军而言,已经没有任何的好办法可以解决危局了,仅有的办法就是“打完就是好办法”。
做出这个决定后,王陵基反而松了口气。他把指挥权交给参谋长张志和,一头倒在行军床上就呼呼大睡起来,任凭麒麟峰上炮火连天,杀声动地,他都不为所动。
关键时刻,指挥员没有态度其实就是再明显不过的态度。
王陵基以在战场上睡大觉的作法表明了第30集团军要想守住麒麟峰,只有打光了这一条道可走。
王陵基睡了,可张志和却不能睡。
从哪里能弄到援兵呢?
张志和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从那些从战场撤下来的散兵中想办法呢?
经过一番动员后,张志和成功地从散兵中编成了两个团,派到了麒麟峰主峰的2线阵地。
得到增援的刘若弼也是条好汉,硬是在日军飞机、大炮、“特种烟”的攻击下又坚守了两天。
可光挨打不是好汉,在9月29日午后,刘若弼率部突然发起反冲锋,一举击溃日军,并趁势发起对麒麟峰主峰的反击。
已经久战疲敝的日军遭此打击,虽抵死顽抗,但仍被击溃,联队长铃木大佐被当场击毙。
就在这时,在万家岭一线围歼106师团的战斗也已经接近尾声。第27师团长本间雅晴见大势已去,只能下令撤退。再不跑,恐怕他也得交待在这儿。
麒麟峰阻击战,王陵基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虽然各部均伤亡惨重,可却死死挡住了106师团和27师团的两面夹击,使其虽然枪炮之声相闻,可只能隔山相望,始终不能接应。
可第30集团军的伤亡太大了,各部平均伤亡在三分之二。负责正面阻击的新编13师伤亡更大,在战斗结束后,能够收容起来的仅剩下不到500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