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在36岁就结束了。
这是张学良在晚年时,对自己的评价。36岁时的东北少帅,已经永远留在了西安事变的那一夜。秃了大半的头发,90岁的高龄,长期的监禁生活,让走路步伐也变得蹒跚颓废。
和东北昔日战友会面时,张学良感慨万千又悔恨不已,没能参与抗日战争是永远的痛,但吕正操的接下来的话,让现场所有人都泪目了。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时,有两拨人最高兴,一拨是新闻报社的记者,还有一拨是远在海峡对岸昔日的东北老兵。
在北京的吕正操听说这件事后,一直执着要再见一次少帅。
第二年春天,张学良来到美国探亲,5月份,吕正操获批来到美国与他会面。
时隔55年,双方地位已经完全不同,一个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而另一个只是垂暮的普通老人。
张学良虽然在监禁时对东北军抗日有所耳闻,但很多细节并不知晓,吕正操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
36年西安事变后,20万东北军被少帅托付给杨虎城,但仅一年不到,杨虎城便被借口撤职出国考察。
留下来的东北军,受尽了白眼,被蒋军嫡系各种打压,群龙无首的东北军背负耻辱和骂名长达几十年。后来这些军队分成两拨,一部分仍留在蒋军队伍里,不论是和我军对打还是和小鬼子对轰,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都是东北军在做,直到后来有队伍被侵华日军包围团灭,蒋军也没有任何支援。
因为“九一八”,很多东北军一直执念要洗脱耻辱,在张学良领导时,部下就经常喊着“要打回东北、不想活的窝囊”。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特意买了很多外国酒送给将士们,并告东北军“等待披甲还乡收复失地时,再饮此酒于鸭绿江边,以洗当年耻辱。”
抗日战场上,东北军从未缺席。37年淞沪会战,67军赶赴上海支援,宁死不肯撤出防线,军长吴克仁带领东北军战斗至最后一刻。最后全军覆没。同年的南京保卫战,东北军57军增援抗日,全军血染长江。38年的淮河战役、台儿庄大捷,东北军铁骨铮铮无一人退缩,死伤惨重。
而另一波加入我军的,待遇要好太多了,对当时的东北军来说,“弃暗投明”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被蒋军给逼的。投身我军的东北军,也用实力证明他们不窝囊,有血性。新中国成立55年授军衔,出身东北军的将领,有25名之多。
当时周总理一锤定音,“要发展他们”。
37年,吕正操带领691团再次被蒋军扔下来垫后,好不容易突围日军围击后,吕正操和部下都寒了心,气不过的他直接带着全团北上打起游击战。我军又多一名猛将。
后来周总理听说,东北军有位叫万毅,被蒋军关了八个多月血性不改,经常发表爱国言论。周总理果断安排地下党发展万毅,加入我党后,万毅在抗日战争中屡获战功。
这些在抗日战争中的东北军,在很多危难时刻也多次收到来自我军的照顾,送情报、做后勤、拔刀相助。
了解到这些张学良,感慨自己错过了抗日战争,落寞的说“不谦虚的讲,我对国家什么贡献也没有。”
吕正操听到他这样讲,立刻反驳说“您一生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够了,抗日东北军替您打了嘛。”
确实,西安事变的意义无需多讲。对张学良来说,这一生做这一件事就足够了。在抗日战场上拼命的东北军,也值得我们铭记、骄傲。
参考资料:
吕正操:与铁路结缘的百岁上将,朝鲜战场打造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三线成昆铁路立下汗马功劳
原创2024-01-31 14:24·党史博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