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国民党猛将张灵甫在孟良崮毙命,蒋介石最强大的主力——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连后勤人员也没逃出来。蒋介石勃然大怒,将陆军副司令汤恩伯撤职,大量国民党高级将领也被处理。而指挥这场战斗的,正是我军战神粟裕。粟裕是如何将张灵甫部队歼灭的?为何毛主席都对粟裕的操作拍手称赞?请您在评论区为粟裕点赞,我们一起揭秘1947年孟良崮战役的前因后果。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绝对没有预料到,名不见经传的粟裕,能够将他最精锐的整编74师消灭,要知道这是国民党“五大主力”部队之首,美军装备配备程度非常高,其中的51、57、58旅更是百分百配备美军装备。最令蒋介石骄傲的是,74师全员经过美军的训练,技战术非常先进。
反观粟裕,在蒋介石那边根本不受重视,虽然他在华东地区,消灭了5.3万国民党部队,铸就我军解放战争初期的重大胜利,也打出了诸如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这样的成功。但是在蒋介石眼中,粟裕也只不过是稍有实力罢了,与他一起工作的陈毅比他名气高多了。而且当时粟裕部队的处境并不好,被国民党部队牢牢牵制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作为,所以蒋介石怎么都不会猜到,粟裕会从他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肉。
当时粟裕和陈毅的处境到底有多么不乐观呢?1947年3月,蒋介石为了围堵粟裕他们的部队,发动了鲁中攻势,足足24个整编师一路推进过来,逼迫华东野战军进行大决战,或者撤退到黄河北部。这一次的国民党非常聪明,蒋介石总结出了16字方针,“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想要一寸一寸地将华东野战军逼走。
蒋介石还特意让人将花园口的缺口堵上,这是抗战时期炸开的缺口,他这样的做法是想让黄河改道,改变当地地貌,断开华东野战军与北边解放区的联系。此时华东野战军的选择不多,要么北渡黄河,被压缩空间,要么躲进沂蒙山中,跳进他们早就准备好的包围圈。
这个计划确实在一开始让我军非常被动,陈毅和粟裕带领着部队东奔西走,想要用游击的战术骚扰敌人,可是国民党部队都不为所动,他们之前就吃过我军的亏,不会被这样的战术给欺骗。一个多月的博弈下来,不仅没有让国军的防线有所松动,还把我军战士累得够呛。若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恐怕还没有真正打大仗,我军的战斗力就消失一半以上了。
对此,陈毅和粟裕很是着急,虽然他们在四月下旬找到了机会将整编72师主力消灭,但是整体的情况仍然没有好转。国民党部队相互之间距离很近,难以找到缺口或者歼灭敌人兵团的机会。此时毛主席的关键电报传来了,他告诉陈毅和粟裕:“敌人现在非常密集,要有耐心等待时机”。两天后主席又放心不下,再一次发去电报:“一不要着急,二不要分兵,等待机会出手。”正是主席的这两次指示,让粟裕找到了应对国民党的新方法。
1947年,我军战神粟裕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最强主力部队,击毙国军猛将张灵甫。
粟裕能从困境中找到思路,离不开毛主席的启发。他细细思索华东野战军之前的动作,发现我军太过着急了,总想着快速找到突破口,这就给了国军以逸待劳的机会。要知道国军在鲁中的兵力有45万人,我军仅仅只有一半,必然不能失去耐心,否则决战时会出大问题。
粟裕当即建议,主力部队全部撤到莱芜和新泰东边的地区,其他部队则在莒县和平邑等地埋伏,随时准备支援主力部队作战。蒋介石想要包围华东野战军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那不如就卖他一个破绽,假装我们被他们赶到了指定地点。
蒋介石果然上当了,他不清楚前线的细节,只当是我军已经无力破解攻势,用撤退的方式换取喘息的时间,所以他立刻命令陆军总司令顾祝同让部队前进,将战线推进到博山和沂水。粟裕看出了蒋介石的意图,即刻指挥两个纵队去到鲁南,一个纵队去到苏北,另外两个纵队则绕到敌人后方,以此来创造歼敌的机会。
毛主席认为粟裕有些冒进了,他觉得应该将国民党部队都放进沂水一带,将敌人的纵深拉长,再寻求突破的机会。不过粟裕认定蒋介石不可能沉得住气,一定会因为自己的这个调动而露出破绽。毛主席仔细思考了粟裕的建议,认为前线部队就该由前线指挥员来做决策,因此他同意了粟裕的计划。这正是毛主席英明的地方,他不会尝试过多越级指挥,而是给予将领们更多主动权。
反观蒋介石那一边,他的隔空指挥就多多了,命令三个兵团快速前进,完全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稳扎稳打”。
这一指挥果然出现大问题,国民党陆军副司令汤恩博带领一个兵团,没有等待另外两个兵团便率先出发,以张灵甫的整编74师为主力,进攻坦埠地区。而张灵甫又觉得自己是最强主力,不等兵团内其他人的配合,比别人都要冒进,导致整个74师都暴露在华东野战军的嘴边。
1947年,我军战神粟裕在孟良崮消灭国民党最强部队,击毙国军猛将张灵甫。
陈毅立刻召开华东野战军内部会议,大家都觉得打汤恩伯的第七军和整编48师比较好,因为他们处在敌人的最右边,可以很好地进行包围。不过粟裕觉得要打就打一场大的,直接进攻张灵甫的整编74师,国民党的主力既然冒进,那就集中兵力将他啃下。为何粟裕不愿意打敌人侧翼的部队,反而执意要进攻国民党的最强主力呢?
其他人认为进攻第7军和整编48师更容易,粟裕当即反对,因为这两支部队是桂系的精英,他们是出了名的狡猾,若是被他们稳住阵脚,吸引来国民党其他部队的支援那就麻烦了。反而是张灵甫的74师更好打,张灵甫仗着自己装备精良,如今冲得比谁都快,这样的急行军必定不会携带太多重型武器,可以趁此机会将他们消灭。
而且张灵甫与其他国民党将领的关系很差,他太过于傲慢了,总是看不起别人,如果74师被包围,其他国民党部队一定不会全力救援。此时我军面对74师的地理优势也非常有利,他们正冲着我们过来,不需要大范围转移就能快速把他们包围,而且沂水等地是山区,地形非常复杂,我们很容易就能隐藏或者穿插。
此时毛主席发来的电报:“战况紧急,你们随机应变,但必须记住主力不要分开。”毛主席给予了粟裕大量自主权,让他完全放开了手脚,集中兵力对付张灵甫。其实毛主席也没有想到,这么多国民党部队摆在眼前,粟裕竟然决定对最强的主力部队动手。
1947年5月12日,粟裕和陈毅迅速做出作战安排,以六个纵队作为主攻,四个纵队负责支援,其他地方部队也帮忙骚扰敌人。正面出击吸引火力的是第四纵和第九纵,第一纵和第八纵直插74师的两翼,派出小股部队佯攻左右两边的敌人,把25师和83师震慑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大部队则包围74师的左右两边。
最重要的后路包抄,粟裕交给了第六纵,六纵司令员王必成与张灵甫是死对头了,双方曾经多次交手,张灵甫在此之前于涟水战役给予六纵很大的伤亡,王必成憋着一口气,发誓一定要找回场子。如今围剿张灵甫的战斗到来,王必成多次找到粟裕,要求担任主攻。粟裕当然不会辜负这员猛将,将最重要的包抄交给他。除了上述说到的几个纵队,主攻的还有特种兵纵队,他们负责见机行事,直插敌人内部。
5月11日,张灵甫率领74师从垛庄出发,准备在14日进攻坦埠。机会来了,此时垛庄兵力十分薄弱,只有一个团待在这里,张灵甫自大地认为,大军在前面进攻,我军不可能绕到后面来,因此将这个重要的后勤地点送到了六纵面前。王必成丝毫不客气,埋伏在120公里之外,等到包围命令到达后,他立刻率领六纵两天奔袭120公里,从鲁南冲到了垛庄将这里迅速占领。
其他纵队快速完成对张灵甫的包围,张灵甫才发现自己陷入大麻烦了,我军的兵力是他们的五倍以上,哪怕74师装备精良,也完全挡不住我军的进攻。他慌忙往后撤,结果后面传来消息,垛庄已经被我军夺取了。张灵甫大惊失色,只能够守在孟良崮中等待支援。
蒋介石得知消息非常着急,命令所有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张灵甫,可哪怕最近的部队距离孟良崮只有十多公里,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猛烈进攻我军阻击部队,张灵甫的傲慢给他带来灭顶之灾。至于那些努力前往支援的国军,都在路上被我军埋伏,不仅没能将74师救出来,自己还得到严重伤亡。
此后的三天时间,华东野战军将74师彻底消灭,张灵甫率领着剩余部队待在孟良崮的顶峰,被王必成指挥六纵直接击毙,国民党一代猛将就此丧命。
蒋介石得知张灵甫部队被全歼,他整个人都震惊了,说道:“这是剿匪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他知道鲁中决战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迅速命令国军停止对山东解放区的攻势,将所有涉及的高级将领全部叫回南京,对他们一一破口大骂。
而毛主席非常高兴,他鼓掌大笑:“粟裕可真是个天才,估计我和蒋介石都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够消灭张灵甫的74师!”当时六纵的宣传部部长叫做吴强,他深受孟良崮战役的感染,写出了那部著名的作品《红日》,讲述的正是这一次慷慨激昂的伟大胜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