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枪发明以后,游牧民族都变得能歌善舞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机关枪的发明,导致游牧民族占据优势的骑兵武装失去了优势,所以,类似中国历史上的那种胡人骑兵南下劫掠的例子,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符合客观历史。最起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战场,中国的抗日军民和日寇,都不认为机关枪的存在,就能让骑兵失去功能。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存在过小规模的骑兵部队。

1、骑兵称霸数千年

从东亚古代历史来看,东亚的农耕区域和游牧区域主体上处于一种特殊的均衡状态。所谓特殊的均衡指的是,除非出现意外情况,游牧部族的实力很难真正吞并农耕区域,而土地基数和人口基数占据主要部分的农耕民族,也很难彻底消灭游牧部族。导致这一特殊均衡的因素,其实就是骑兵的存在。

骑兵具备强大的机动性和冲击力,所以在平原地区,骑兵和步兵交战,步兵很难占据任何优势。而且骑兵因为机动性优势,还可以做到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个特点,记得本世纪初有一部电视剧,叫《新四军》,这部电视剧里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说的是当时新四军的首长告诉战士们,日寇如果出动骑兵,一定得在一定距离之外就开火。而具体负责指挥部队的干部没意识到骑兵出现在平原意味着什么,而是按照新四军的传统,等敌人靠近了再打(这样可以节省子弹)。结果当日寇的骑兵靠近以后,再想有效射击已经来不及了,所以部队遭遇了很大的牺牲。而新四军的首长也提过,在平原地区,出动骑兵作战意味着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段影视细节在历史上是否有原型,小编倒是没有考究过。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二战期间,骑兵在东方战场并没有消失,甚至依旧是很重要的兵种。

2、民国时期的骑兵

其实在二战时期,从世界历史来看,骑兵确实局部退出了军事舞台。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机枪的出现,而是因为坦克——在二战时期,欧洲的交战国,不论是纳粹德国,还是英法或者是苏联,都有规模庞大的坦克部队、装甲部队。因为这些国家的工业体系都不弱,所以,具备以坦克、装甲车代替骑兵作战的能力,所以,骑兵退出了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

但是亚洲并非如此。即便是亚洲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军国日本,骑兵已经存在。甚至日苏诺门坎战役期间,还出现过日本骑兵对战苏联坦克的战例。当然,在坦克面前,日本的骑兵几乎成了笑话。而日本骑兵对着苏联坦克群的冲锋,也让苏联人纠结很多年:这日本人,是不是普遍都有点精神病?正常人哪有骑兵向坦克群冲锋的?

而在中国的十年内战(1927年-1937年)期间,红军和国民党军交战的时候,红军也因为国民党的骑兵而吃过大亏。

比如1936年秋季,红军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遭遇马步芳等国民党西北区域军头的骑兵进攻。由于河西走廊很多戈壁滩,而且红军的火力主要是步枪(当然也有一定的机关枪配置),所以在没有掩体且火力较弱的情况下,红军遭遇了巨大的损失。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也都出动了骑兵作战。比如八路军配置骑兵部队,新四军的彭雪枫部,也配置骑兵部队。国民党的马步芳骑兵,也一度被调派过到抗日前线。

3、骑兵退出东亚历史舞台的原因

其实之所以东亚和欧洲的骑兵退出军事领域的历史进程不同,并非因为机枪和迫击炮的出现。二战时期东西方战场的差异就是典型的证明。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前文其实已经提过:是坦克和装甲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东亚战场,不论是中国的军队还是日本的军队,在经济方面,都不具备武装大规模坦克部队和装甲车部队的条件。所以,这就给骑兵的存在留下了空间。而一旦这个局面被打破,骑兵也就退出历史舞台——比如我们假设二战时期,日本具备用坦克部队取代骑兵部队的条件(或者说财力),那么,日本人不会使用骑兵作战。同时,由于日本军的高配置,也会迫使中国的抗日军民被迫放弃骑兵。当然,实际上日本没那么强悍,所以,骑兵得以保持。

二战结束以后,东亚格局发生了变化。随着东亚各国军事条件的变化:比如中国的机械化部队不断壮大,甚至导弹部队都处于先进状态,因此,骑兵也就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