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年仅1 9岁的董存瑞左手托举炸药包,右手拉响导火索,舍身炸毁碉堡,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
这一幕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早已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而今,七十六年过去了,董存瑞的后人如今何在?
“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回忆起当年那段战斗经历,董存瑞的教导员宋兆田说:“我听不清董存瑞在喊什么,但我看到他拉响炸药包......”
董存瑞是张家口怀来县人,少年时期便加入了儿童团,他不顾自身安危,多次挺身而出,掩护区委书记躲避日军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加入八路军后,董存瑞更是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短短三年内,他参与了上百次战斗,立下了三次大功、四次小功。
1948年5月26日,隆化战斗硝烟散尽,城头红旗飘扬,城内外歌声嘹亮,然而,当程子华来到隆化检视战果时,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当众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际,几个战士站在一座被炸毁的桥旁,抱头痛哭。
程子华不免有些奇怪,战斗明明已经胜利了,为何这几人丝毫没有喜悦之情呢?当他询问完缘由后,程子华的眼眶也渐渐湿润了......
5月25日下午,第二次总攻开始,正当战士们向敌人发起冲锋之际,对面激烈的火力将战士们死死地压着抬不起头。
原来,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暗堡,不断地进行火力压制,这对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伤亡也在不断地增加,可战斗却迟迟没有进展,董存瑞心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如果不将那暗堡炸掉,战士们就是在白白送死。
于是,董存瑞便主动向连长请战:“连长,我是共产党员,让我去吧!”连长本还想说些什么,可看着董存瑞坚定的神情,只好同意:
“好!千万注意隐蔽!”
“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说着,董存瑞便从口袋中掏出了一个小纸包,将其递给了指导员。
他表示,万一自己不幸牺牲在战场上,那这便是自己最后一次党费。说完后,董存瑞便挟起炸药包冲了出去。
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董存瑞离暗堡越来越近,可越接近,敌人的炮火就越紧、越猛烈。
没多久,董存瑞便拿着炸药包冲到了桥下,这时,他才注意到,自己的左腿不知什么时候被敌人打伤,鲜血不断地从伤口涌出。
此时的他也顾不什么疼痛,开始寻找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可找来找去,既没沟,也没棱,这该如何放置炸药包?
随着一声嘹亮的冲锋号声,部队再度发起了猛攻,不等董存瑞找到安置点,敌人已经开始不断地向我军战士们扫射。
看着那一个个倒下的士兵,董存瑞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接着便站在了桥中央,左手托举炸药包,右手拉响导火索。
他嘴中高呼:“为了新中国,冲啊!”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暗堡被炸开,桥梁被炸毁,部队前进的道路被炸通。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纷纷来到桥旁寻找董存瑞的遗体,可找了半天,最终只找到了董存瑞的一只鞋。
看着这只裂着大口的鞋子,战友们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们紧紧抱着彼此,失声痛哭......
永不熄灭的“董存瑞精神”
1958年,陈仁麒(开国中将)特地来到了董存瑞的家乡看望烈士一家。
自打董存瑞去世后,陈仁麒一直与董存瑞的父母保持着书信往来,还时不时地寄去些钱财。
刚一见面,陈仁麒便紧紧地握着董全忠(董存瑞的父亲)的手,激动地说:“老哥,我这是来探亲的,感谢您为部队养育了一位伟大的英雄!”
随后,他的目光转向了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拉着她的手,轻声问道:
“还记得你的英雄哥哥吗?”
董存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自豪,她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讲述着哥哥当年的趣事:
“当然记得!我还记得他当时参加的时候,个儿太低,部队说不要,给他都急哭了......”
据董存梅回忆,家中共姐妹6个,除了她和哥哥董存瑞以外,还有弟弟董存金和三个姐姐,由于太过贫苦,三个姐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去当了童养媳。
在她的记忆中,哥哥董存瑞总是忙碌于革命事业,很少有时间回家,甚至加入儿童团的事情也是一年后家人才知道的。
参军后,他回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全家人能够坐在一起吃顿饭都成为了奢望。
当董存瑞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全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母亲孙珍更是以泪洗面。
但几天后,便从这悲伤的情绪中脱离了出来,难过是肯定的,但总体来说,家人还算是比较平静。
毕竟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谁也无法预料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大家都知道,人们要想过上好日子,肯定是有人要付出生命的。
那个时候,不止董存瑞,村里也有好些青年参加了革命,也不断地传来牺牲的消息。
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做着一个农民该做的一切。
那个时候,乡里乡亲都不富裕,可即便如此,董全忠还是在旁人有难时,倾尽全力地去救济、帮助。
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工厂、机关工作,几十年来积极地传播存瑞精神。
董存瑞的弟弟董存金先后在南山堡、县面粉厂工作,不论身处哪里,董存金从不严苦喊累,他当过民兵,当过村党支部书记。
董存金的学习还是不错的,可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他毅然放弃了保送上清华的机会,竭力赡养父母,拉扯孩子们长大。
董存金一共有四个孩子,名字中都带有一个“继”字,分别为:董继先、董继英、董继红、董继华,寓意着将先辈的精神和遗志传承下去。
在教育子女方面,董存金始终秉持着踏实做人、老实做事的原则,他认为,作为红色后代,他们肩负着一种特殊的责任。
如今,他的四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大儿子董继先是怀来县葡萄酒局的局长;大女儿董继英是一位人民教师;
二女儿董继红曾在北京武警医院工作,现已退休;三女儿董继华则是逐鹿县法院的院长。
四个孩子的职务中,有军人,有法官,有教师,有公务员,他们的职务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人都牢记着先辈的遗志,从不越雷池一步。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特别提到董存梅的儿子、董存瑞的亲外甥艾冬。他作为红色后代的一员,同样传承着先辈的精神......
追随父辈的红星——艾冬
在艾冬的记忆里,母亲董存梅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工作上要有进取心,对自己要严格要求,绝不能给舅舅丢脸。”
不论是从家人的口中,还是语文的课本、报纸上,艾冬总能听到、看到舅舅的英雄故事。
自他记事以来,就时常跟着母亲参加纪念舅舅董存瑞烈士的活动,那个时候,艾冬就在心里暗暗立下誓言,将来一定要成为像舅舅一样为国为民的英雄。
长大后的他,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在同事眼中,艾冬是一位出了名的急性子,不论是说话、走路亦或是办事,就跟踩了“风火轮”一般。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交给我吧,你放心!”对待工作,艾冬好似不知疲倦,他有着一种不断向上的“拼”劲儿。
特别是在“战疫”打响后,他更是身先士卒,带领大家推动办理结果,解决群众诉求,确保做到响应迅速、办理实在。
为了更迅速地解决群众的诉求,艾冬甚至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以便随时投入工作。
他的身影总是忙碌的,同事们见他一直“连轴转”,都担心他的身体,多次劝他注意休息。
但艾冬总是摇摇头,坚定地说:“现在形势严峻,大家都很辛苦,我每坚持一分,就能多处理一份群众诉求。”
艾冬对工作充满热情,无论给他安排什么任务,他都能痛快地接受,并且圆满地完成。
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也会虚心地向同事们请教,因此得了个“十万个为什么”的绰号。私下里,大家都这样叫他,而他也总是笑着应和。
艾冬从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也从不主动提及自己的舅舅就是董存瑞。直到有一天,他的母亲董存梅来总队讲课,大家才知道这个秘密。
有一天,群众周女士来到了信访处求助。她与邻居关系不和,又是独身一人,精神压力巨大,两度住院,她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帮帮她。
在周女士讲述的过程中,艾冬始终耐心倾听,没有一丝不耐烦。听完后,他郑重地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全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周女士大为感动,从兜里掏出两千块钱想要感谢他。但艾冬当即拒绝,他说这只是自己的分内之事,也是职责所在,而他也顺利解决了周女士的难题。
在春节前的一天中午,艾冬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让他回家吃饺子。那天他正好在单位值班,但还是趁着中午的空档匆匆回家了一趟。
却不成想,这竟是他与母亲的最后一面。2020年2月15日,像往常一样,艾冬准备去往单位。
但刚一出门,他就感觉身体不适。最终,他因抢救无效而因病去世,年仅45岁。之后,他被追授为二级英模。
结语
董存瑞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董存瑞的家人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董存瑞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位英雄的事迹。
作为新时代的人们,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开创未来。
参考资料
战“疫”一线,他用生命传承英雄精神——追记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民警艾冬.新华网
董存瑞的无悔青春——董继先、海蓝蓝讲述. 河北共产党员网
董继英:继承先烈遗志 弘扬存瑞精神. 纵览新闻
把牺牲地黄土装进骨灰盒 70年后接哥哥董存瑞回家. 法制晚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