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时期,八路军115师344旅是一支非常强劲的抗日部队,战功赫赫,其中的猛将也数不胜数。
但可惜的是,自从旅长徐海东病倒后,这支部队就一直状况百出,连两位元帅也镇不住。
毛主席得知后立即派去一人,完美地控制住了局面。
这支部队究竟发生了什么?毛主席又派了谁过去?他又是如何改变局势的?
难管的部队
1937年,全国统一抗日战线后,红军部队正式进行改编。原红一方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开赴晋东北作战。
作为原中央红军,以及现在三大抗日主力师之一的115师,配置自然是非常顶尖的。
不仅两位元帅都是师长,就连下辖两个旅的旅长也是有名的猛将。
343旅旅长是陈光将军,他是聂荣臻的老部下。他是在中央红军中成长起来的,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攻战斗以及长征,战功无数。
这样一位骁将担任旅长没有任何问题。但奇怪的是,与他平级的344旅旅长,却是徐海东将军。
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徐海东无论是从资质,还是从战功来说,他都要高于陈光。并且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独立领导经历。
其实部队一开始改编时,两位师长就向中央请示过,给徐海东一个更高的职位。
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师长,让他担任旅长,实在太过屈才。
但毛主席却一一回绝了,并坚持说,只有徐海东才能带领好344旅这支队伍。
主席为何会这么说呢?实际上与344旅的经历有关。
344旅最早可以追溯到红四方面军。
当时整个部队在鄂豫皖根据地战斗。在第四次反围攻失败后,徐向前率领大部队转战川陕地区。
而徐海东则临危受命,组建了红十五军,留在鄂豫皖继续坚持游击战。
三年后,红十五军转战陕北,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
直到中央红军经历漫漫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十五军才与中央红军进行合编,成为了红一方面军的一部分。
而344旅就是从这一部分改编而来的。
毛主席之所以坚持让徐海东担任旅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支部队长期以来远离中央独立作战,底下的将士们大多只对徐海东信服。
徐海东对党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央红军跋涉万里到达陕北时,徐海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从无二话。
毛主席都曾评价他是“为革命立了大功的人”。所以让他继续领导自己的部队,主席是非常放心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民党是不设政委的,所以在八路军改编之初,也取消了政委制度。
这对一个政治治军的部队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不仅让部队思想建设进入了停滞阶段,而且很容易产生“排外”的情绪。
而且相较于其他一直隶属于中央管理的部队,一直独立作战的344旅则影响更大。
即便中央在慎重考虑后,很快在10月份就恢复了政委制度,但它所产生的后遗症却不是很快能消除的。
后来,黄克诚被中央调到344旅担任政委。
他刚接触这个部队时便体会到,344旅是一支极具凝聚力的部队,他们对老领导徐海东、吴焕先等人非常敬重。但同样地,他们会对外来的干部不买账。
因此,黄克诚在刚上任期间,工作是极难开展的。
所幸,在徐海东的帮助下,战士们开始慢慢配合,黄克诚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
但好景不长,在一次战斗中,徐海东身负重伤,被送到后方休养。他走后,344旅就像突然失去了主心骨一样,开始在战场上状况百出。
群龙无首的344旅
先是将士们不听从指挥,坚持沿用红军时期猛打狠拼的作战风格。
这种作战方法对抗贪生怕死的国军是没问题的,但用在对付日军的游击战场上却极不适用。这也导致他们连续在战场上吃亏。
在平山县战斗中,黄克诚亲临战场指挥,决定采取在周围设置迫击炮以及机枪队,对敌人的火力进行压制,再徐徐图之。
但各部却充耳不闻,直接发起冲锋,直接将一个伏击战打成了消耗战。最后部队虽有成果,但还是伤亡太多。
之后344旅更是频频失利,一度让黄克诚急得焦头烂额。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此时,687团团长张绍东经不住诱惑,率部企图投靠国军。
好在大部分战士都是老红军,革命信念坚定,全都顺利归队了。
但徐海东听说此事后还是在病床上气得吐了血。
他意识到,自己的病一时半会好不了。部队一日没有旅长,就一日也好不起来。
于是他直接向中央提出,找人顶替自己的旅长职位,他打算安心回到延安治病。
中央也非常重视此事,在慎重考虑后同意了他的请求。
徐海东走后,115师两位师长也自认不能“镇住”这个旅,于是向中央请求了帮助。
毛主席得知后,便派了朱老总前往344旅主持更换旅长这件事。
朱老总来到344旅后先是整顿了一下军风,为战士们做了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
老总在全军乃至全国的威信都是巨大的,344旅的将士们也对他敬重有加。因此,政治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然而,到了挑选旅长的工作时,朱老总却遇到了难题。
毛主席的抉择
当时朱老总认为,旅长人选最好从344旅内部挑选。这样有助于部队尽快恢复稳定,也有利于团结。
他与黄克诚在考察了一段时间后,认为田守尧是个很好的人选。
田守尧也是老红军了,作战能力强,最高职务是师长。抗战开始后,他一直担任687 团副团长。张绍东带队离开时,他也被骗了过去。
走到中途,张绍东才说出自己的阴谋。田守尧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之后吴信泉等将军也坚持归队。
由此可以看出,田守尧将军是一个党性极强的军人。之后,组织便直接让他接替了687团团长一职。
无论是从军事能力,还是从政治能力来看,田守尧确实很适合担任344旅旅长。
但当朱老总与黄克诚将这个结果上报给中央时,却并未收到回信。
因此彼时的毛主席已经有了更合适的人选。他与彭老总等人在经过商量后,决定让343旅副旅长杨得志接替徐海东。
杨得志在红军时期也担任过旅长,且能力比田守尧更胜一筹。但这并不是中央选中他的最重要的原因。
中央之所以这么做,还是想帮助他们打破“小集体”意识,让他们转变为大集体意识。
而且此时的田守尧也才刚22岁,提拔得太快也不是好事。中央打算让他再多磨练一下。
朱老总深知中央的苦心,随即将消息告知给了众人。
结果年轻气盛的田守尧听到这个消息后却闹起情绪来。就连给徐海东举办的欢送宴,他都直接缺席。
朱老总得知后,严肃地批评了他一顿:“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作为一个党员,怎么能因为这种事闹情绪?”
田守尧被批评得面红耳赤。在老总的一番教育下,他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也没有怨言。
不久后,杨得志如期而至。他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整训了全军上下。
以前的那些“刺头”也被他教育得服服帖帖。
在他的带领下,344旅不仅在政治建设上有了巨大的改善,在战略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整支部队正式由运动战转向山地游击战。
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344旅逐渐恢复了战斗力,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