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尽管现在都快2025年,理想这个新势力成立也快10年,并且跃升为最早实现盈利的头部新势力情况下,依然有人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问这个问题。

事实上网友有这个疑问也正常,毕竟电气化时代造车的门槛大大缩小,而理想被大众所熟知的“冰箱彩电和大沙发”也被诸多竞品模仿,这使得业界对理想的核心技术颇为好奇。

12月6日,在大雪节气这天,理想汽车在北京举办了冬季用车技术日。带着诸多疑问,笔者有幸和理想工程师做了一番深入交流,明白了理想如何在低温场景下保持同样续航里程和座舱体验,这背后的整体优化策略和逻辑凸显了头部新势力车企的研发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时下隆冬时节为例,新能源汽车遇到了很多用车痛点,包括但不限于座舱太冷、车内温度上升速度太慢、车内温度分布不均等情况,对于理想来说,聪明的工程师想到了针对性很强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办法就是多源热泵系统,用“自产自销”来实现快速制热。从底层逻辑来看,冬季车外温度通常都是零度以下,而人体的适宜温度又在24℃左右,这样巨大的温差使得需要一套强大的热管理系统来提供充足的制热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细数目前行业内的做法,无非是两种常规解题思路。一是使用PTC(加热器,用于电池或乘员舱加热的热源产生)直接加热水或空气采暖,二是采用热气旁通方案,通过电动压缩机自发热采暖。

这两种办法虽然简单快速,但使用的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包括但不限于达到供暖需求后体积、重量和能耗都会大幅增加,并且车子在初始段的制热速度慢且压缩机转速高、噪音大。站在用户用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办法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理想是如何做的呢?以其首款纯电车型MEGA为例,其采用了自研多源热泵系统,具备43种模式可以应对全温域多场景下的能量调配。对于低温下空调采暖效果不好的问题,可通过压缩机“自产自销”快速制热:利用空调采暖后温度依然比较高的冷却液快速加热冷媒,激活热泵单元,使电动压缩机产生额外的制热能力。这套方案与行业常规做法的制热能力的对比: 采暖速度更快,峰值制热能力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硬件固然好,能够为制热能力做保障,但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整车热量的精细化分配,而从这里就能看到理想工程师的缜密心思了。

他们考虑到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脚部摆放位置相对固定,一般车上主驾位置会有2~3个吹脚的出风口,而 理想MEGA 参数 图片 )额外增加了2个,主驾吹脚出风口达到了5个。从这里,或许你就明白为什么好多车企都在模仿理想,但都学不到位吗,奥秘其实就在这里。

没错,通过这样的流场设计,理想MEGA将出风朝向分别对应驾驶员脚面和脚踝的位置,让热量精准送到人体感知部位,这样不仅热得更快,用户的体感也会更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针对一排热的快、二排热的慢或不热这一行业常见问题,在理想MEGA上,理想汽车借助舒适性仿真计算,不断优化整车的风量分配,把一排和二排脚部风量的比例设定在1比0.87,相比于行业内常见的1比0.55、1比0.66,更能让一二排乘客享受到同等的舒适性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从 理想L9 开始,理想汽车的全场景舒适性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其传感器数量达到了38个,到了新一代产品理想MEGA上,又增加了优化空气质量的二氧化碳传感器、负离子传感器,增加了天气预报、地图导航等信号识别。如今,理想MEGA空调标定可调用全车传感器的数字已经达到了51个,丰富的信号来源通过理想汽车性能强大的车控计算单元(XCU)统一处理,进而实现全车温度的智能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具体场景为例,在隧道场景下,理想MEGA得益于舒适性算法融合了地图信息,能够识别出隧道场景,结合光照传感器、外温传感器综合判定,在温度控制上做特殊处理、对车外污染源做隔绝,保证温度的稳定舒适,和更好的舱内空气质量。理想MEGA一共经历了2轮全温域的舒适性标定,覆盖全国14个省市,涵盖上百个用户工况,力求保障全场景的舒适性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综合上述内容来看,理想汽车并非网络上有些人说的只是“组装厂”,其研发工程师在背后其实花费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心血,也正是基于此,理想汽车才能截止目前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所以说,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研发的车型,更能收获他们的喜爱,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