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份宁静多一丝智慧,少一份纷扰少一缕迷茫。
每一个人都盼望着获取内心的安宁,心若止水波澜平,进而塑造一种境界,享受更为纯粹的人生。故而人们都思索着怎样沉淀自己的内心,强化自己在这尘世中的定力。
许多人都渴盼着得到智者的指引,随后恍然大悟,超凡脱俗,殊不知,人心隔肚皮面面疏,这世间鲜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启迪你,除非你于他有心灵的触动。
所以怎样自处,是众人务必思索的课题。
向外索求,只是空中楼阁
人与外界的关联皆是互动关联。
尤其那些学富五车的智者贤达,他们透彻地明了互动的真谛,会考量给予与收获之间的平衡。
他们为何启迪你?为何于芸芸众生之间,单单相中你?你能给予他们何种的触动?
身为一个平凡者,既然长久以来都极为平凡,表明自身无天赋异禀,无深厚背景,无卓绝才能,无顶尖专长,无丰富资源,无人际网络,无便捷渠道,无强大后盾,只是孤身一人在这世间徘徊,并且尚未寻得一个方向。
你具备让智者垂青你的特质吗?拥有让贤达眷顾你的魅力吗?没有!所以向外索求这条途径是行不通的,无论你怎样跻身于智者们的群落,怎样卑躬屈膝,唯唯诺诺,毕恭毕敬,他人亦不可能将自己的深邃思想与独到感悟与你分享。
当下一些年轻人,看到身边有人通过结识行业大佬,一下子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便也想尽办法去参加各种高端的行业聚会、研讨会,试图挤进大佬们的圈子,期望能得到他们的赏识与提携。
有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李,学的是设计专业,他听闻有几位知名的设计大师经常会出席一些业内的交流活动,便省吃俭用买门票去参加,每次见到大师都极尽讨好之能事,主动帮忙跑腿、递资料等,姿态放得很低。
可大师们每天接触的人太多了,像小李这样没有突出作品、没有独特见解,只是一味想攀附的人,根本不会引起他们真正的重视,更别说把自己的设计经验、人脉资源分享给小李了。
所以,小李折腾了大半年,自己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在事业上也依旧毫无起色。
向外索求,说得美妙,实则徒劳无功罢了。
向内探寻,才是滋养心灵
对于一个平凡者,人生的边界清晰可见,不必因遥不可及的高远目标而折磨自己,滋养心灵才是正途。
若自身平淡无奇,无充足的优势与能量,就务必要接纳平常的境遇,莫要与自己对抗,莫要错误地评判自己,从而滋生一些虚幻的憧憬与空想,那样只会令自己深陷无尽的烦恼之中。
没有人能脱离自我而存在,我们总归需要与内心对话,即便不是出于功利目的,亦是一种精神慰藉的需求。
与其向外索求空手而归,不如向内探寻,跟自己的内心独处,与自己的灵魂交流,无有压力,无有奢望,无有纠结,无有得失的权衡与名利的考量,自己与自己相伴,无非就是静思默想,感悟生命,化解心中的困惑,追寻心灵的平和。
像作家村上春树,他曾经经营着一家爵士乐酒吧,生活也算安稳,但内心始终觉得少了些什么。后来他开始向内探寻自己的兴趣所在,听从内心的声音,决定尝试写作。
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并不急于去迎合市场的潮流,也没有刻意去巴结那些文学界的权威人士,而是静下心来,每天坚持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思考、沉淀,然后把自己内心的感悟、想象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他不断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挖掘自己对人性、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挪威的森林》等诸多优秀作品,在世界文学领域站稳了脚跟,收获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人生到头都是一缕青烟,与其在比你聪慧的人那里自惭形秽,不如和自己的内心守望岁月。
不奢望功成名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对任何外力抱有不切实际的憧憬与痴心妄想,平平静静就好。
杨绛说:“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其实我们拥有何种的境界与修养,注定只能享有何种的心境,不必刻意费神去追逐,跟自己的内心和解,与真实的自我相伴,便是最佳的处世之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