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今的强盛,举世瞩目。可你知道吗?一位美国上校曾感叹,如果没有三个人,中国或许不会是今天这番景象。
究竟是哪三位关键人物,让这位美国上校如此评价?他们的贡献又是什么?
钱学森
钱学森从小就非常聪明,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1934年,他获得庚子赔款留学的机会,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
在那边学习期间,他的表现相当出色,后来又去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教授,这位可是当时世界航空界最有名的专家之一。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钱学森的研究做得很成功。他在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很多重要成果,写的论文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影响。
1949年的时候,他都已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当教授,也拿到美国永久居留权。按理说,他在美国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决定要回国为祖国服务。可是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政府觉得他掌握太多机密技术,不让他回国。他们还说钱学森是共产党,把他软禁起来。就这样,钱学森在美国被扣留整整5年。
经过中美双方多次交涉,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回到祖国。回国后,他立刻投入到国防科技事业中。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导弹和航天技术有飞速发展。"两弹一星"工程中,他可以说是出大力气。要知道当时国内条件很艰苦,但他带着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帮助中国在导弹和航天领域站稳脚跟。
除搞科研,钱学森还特别重视人才培养。晚年的时候,他还提出要发展科学思维方法的想法,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
2009年,钱学森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从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到带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再到培养众多科技人才,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不懈奋斗。
很多人说钱学森是"航天之父",这个称号一点都不为过。他不仅为中国的科技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更为后人树立榜样。现在想想,要是没有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中国的航天事业不知道要落后多少年。
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出生在浙江海宁。
1929年,16岁的钱三强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清华读书期间,他勤奋好学,经常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1935年大学毕业后,他获得庚子赔款留学的机会,前往法国巴黎居里研究所深造。在那里,他遇到自己人生的贵人,著名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
在法国期间,钱三强专注于核物理研究。1937年,他和几位科学家一起发现铀的核裂变现象,这项发现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1946年,他还获得法国科学院授予的科学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钱三强毅然决定回国效力。1950年,他放弃在法国的优厚待遇,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回国后,他马上投入到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工作中。
1955年是钱三强事业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与苏方商谈核技术合作事宜。
由于他精通法语,很快就和苏联专家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在中苏合作期间,他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参与协调苏联专家来华指导工作,为中国获得重要的核物理研究设备和技术资料。
然而到1959年,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国防新技术协定》,召回所有在华专家,还带走大量图纸和技术资料,其中包括原子弹的设计图纸。
面对这样的困境,钱三强带领团队整理和消化已掌握的技术,同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他们最终突破关键技术难关。
从1950到1970年代,钱三强参与领导中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第一颗原子弹等重大项目的研制工作。即使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他依然坚持工作,为祖国的核事业默默奉献。
经历中苏关系破裂后,他经常强调:"一个国家的核工业发展,根本上要靠自己。"这个观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1992年6月28日,这位为中国核事业奋斗一生的科学家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
钱三强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不懈努力,他的经历生动展现新中国核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黄旭华
黄旭华1926年出生在湖北武汉,靠着自己的努力,1945年考上重庆大学机械系。那时候正是抗战胜利的年头,国家百废待兴,特别需要各类人才。
1949年大学毕业后,黄旭华被分配到造船厂工作。他一开始是在工厂里当技术员,负责修理轮船。工作中他特别认真,遇到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很快就积累丰富的经验。
1950年代初,国家决定要发展自己的核潜艇。那时候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几乎是白手起家。1958年,组织找到黄旭华,问他愿不愿意参加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从此和核潜艇结下不解之缘。
搞核潜艇研究可不是一般的辛苦。黄旭华和他的团队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候连续几天都睡在实验室里。最困难的是,因为保密需要,他们这些搞核潜艇的人不能对外说自己在做什么,连家人都不能说。黄旭华有30多年没能回老家,妻子生病他都不能及时回去照顾。
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真是数不清。有一次实验中出现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整个项目就要推倒重来。黄旭华带着团队连续工作好几天,终于找到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30年的努力,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在1974年成功下水。这在中国核潜艇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但黄旭华从不居功,他总说这是整个团队的功劳。
即使到退休年龄,黄旭华还一直在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奔波。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这项事业,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2019年,他获得"共和国勋章",这是国家给予他的最高荣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