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有多震撼?万人一起开会的大礼堂,5000人一起吃饭的宴会厅,还有别具特色的各省专属会议厅,比如湖南厅的巨幅双面秀,辽宁厅的沈阳故宫大政殿,四川厅的绒挂毯、蜀绣大熊猫。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宏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这座界面超过17万平米的超大建筑比故宫还大,但从开工到建成仅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可以说他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沧桑巨变。今天我们就聊聊人民大会堂内部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
人民大会堂里面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34个厅,也就是专属会议厅,里面的设计、施工、装修都由各省自己主持完成。各省专属会议厅并不是都对外开放,这里介绍目前开放的几个。先看湖南厅,大家都知道湖南是毛主席的故乡,满怀好奇与期待走进会议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幅双面绣屏风,绣的是湖南独特风景代表洞庭湖和岳阳楼,接着北面是绒秀画,画面中毛主席和各族人民并肩站在一起,远处的屏风是湖南又一风景胜地张家界的独特景观。
从湖南厅出来,走过万人大礼堂就来到了辽宁厅。整体色调是红金搭配,进门后迎面是《盛京颂》屏风,画的是历史地标性建筑沈阳故宫大政殿,对面是《盘锦红海滩》——10米长的油画把火红的氛围感拉满,门把手也给人深刻印象,材料是四大名玉之一辽宁岫岩玉。
看过辽宁厅的火红配色,进入广东厅会感觉一种清新淡雅。有网友形容得非常形象,说广东厅的配色风格就跟他的饮食一样清新明快,摆着的大餐桌无疑更强化了这种奇妙联想。棚顶吊灯造型取材于广州的市花木棉花。墙上的国画是1979年的作品《春到南粤》,这幅画不禁让人想到那首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那一年春天邓爷爷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之后南海边出现了经济奇迹——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福建厅位置比较特殊,在号称“共和国客厅”的北大厅后面,这个位置方便转场,因此很多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都在这里举行,比如邓爷爷接见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用于解决香港回归问题,现在又成了解决台湾问题的蓝本。
四川厅的设计元素非常丰富,充分展现了蜀地的自然和人文风景,绒挂毯绣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两侧是蜀绣大熊猫,汉白玉浮雕内容更是丰富,有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以及乐山大佛等。
另一边的上海厅是另一种城市风格,主壁画《浦江两岸尽朝晖》展现出上海城市的璀璨繁华,40万个马赛克小块的镶嵌效果,让人不禁感慨这座城市延续一个多世纪繁华背后的沧桑历史。棚顶水晶灯和地毯造型元素是上海市花白玉兰。
此外还有台湾厅,1963年周总理亲自监督新建,周总理去世后,按照他生前遗愿,他的骨灰曾在台湾厅安放一整天。还有香港厅,1997年香港回归后新增,面积是所有省会议厅中最大的。34个省34个厅,可以说人民大会堂里有一个浓缩精华版的中国,每个省的会议厅不但设计和装修各省自己负责,日常不定期更换软装也是各省自行负责。据说各省专属会议厅的创意是周总理想出来的。
除了各省专属会议厅,人民大会堂里还有什么呢?从正门进入,先是中央大厅,面积有3600平,棚顶5盏水晶大吊灯照着大房间清澈明亮。再往前走迎面是6扇大门,通往万人大礼堂。进入大礼堂是突如其来的视觉震撼,他是世界最大的礼堂,有1万个座位,也就是说可以容纳1万人齐聚一堂开会!
更令人惊艳的是,如此大跨度的空间,竟然看不到一根用来支撑的立柱,这就表示在座的1万人看主席台视线都不会被遮挡。据说当年毛主席挤在延安土窑洞里开会时,就构想新中国成立后要建一个万人齐开会的礼堂,这个构想真的成为现实。大礼堂空间分为3层,一层设座位3693个,二层是3515个,三层是2518个,主席台最多可设座500个。
还有宴会厅,举行国宴的地方,真的有足球场那么大,可以举行5000人宴会或者万人酒会。人民大会堂建成后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国庆十周年的时候。当时在这里举行了招待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盛会,统共招待了5000人在此用餐,包括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以及2000多名外宾。
另外还要介绍一下国宾会谈厅,他的另一个名字我们比较熟悉就是东大厅。作为外事活动最频繁的厅,他也是新闻联播中出镜率最高的厅,比如周总理在此接见了美国乒乓外交代表团,中日代表在此签署建交联合声明。厅内布置是满满的中国风,正面是一幅17米长的清绿山水画《看山还看祖国山》,两侧是《清明上河图》漆画屏风,还运用了我国传统古建元素,像藻井、瓦当、滴水、椽头等。
人民大会堂在1959年9月建成,是国庆十周年献礼,当年毛主席亲自在大会堂前面增加了“人民”两个字,他由此得名。
说起人民大会堂的建造过程也是非常令人感慨。1956年2月时任建筑部长刘秀峰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当时毛主席就有建万人大会堂的想法,就问他能不能实现。当时国家一五计划还没完成,国民经济尚在恢复元气,因此刘秀峰表现出犹豫。毛主席见状就没再提。
到了1957年情况发生变化,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路上越走越稳,已经具备建造万人大会堂的条件和能力了。1958年3月建设万人大会堂被正式提上议程。一大批优秀工程队伍进京讨论方案,统共有270多个方案入围,最后确定采用北京规划局的方案,选址就在天安门广场西南侧。
1958年10月工程开工,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两万名工人夜以继日奋斗在建设最前线。周总理亲自过问施工材料和结构设计,多次强调工程的安全性。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专门成立了建筑设计小组、结构安全小组,一方面抓进度,要赶在1959年国庆节之前完成;另一方面抓安全,保证施工质量。
在建造施工过程中,各路工程队创造了很多建筑奇迹,比如钢筋工程队开创了“梅花焊接法”,用10天完成了原本50天的任务量;品花地板施工组也改进方法,9天就干完了计划45天工期的铺设工作。由于各个工程队高效作业,主体工程在1958年7月就基本完成了,整个工程历时10个月左右。有人感慨,当时中国人民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基建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们在万人大礼堂看到的天花板灯光的星空意象设计,正是来自周总理的创意。即便是在黑夜仰望星空我们也不会觉得空旷,这个创意非常契合万人大礼堂。
大会堂建造基本完成了,但名字迟迟未定,当时比较流行的有3种称呼,“万人大会堂”“人大会堂”“人民宫”。但这3个称呼都有瑕疵,“万人大会堂”有点俗,“人大会堂”听着有点像人大代表的会堂,“人民宫”听着就让人想到故宫。最后毛主席在“大会堂”前加了“人民”二字,一锤定音。如今,人民大会堂已走过65年岁月,他早已不单是会议地点,而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见证。
人民大会堂有很多厅,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厅室是以数字命名的,他就是118厅。如果你问大会堂的工作人员,他们对哪一个厅最有感情,他们多半都会说是118厅。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另一个办公场所。这个厅的布置风格简约,没有华丽的陈设,墙上挂有四幅国画,摆放着一圈沙发,里面有一间卧室,布置也很简朴——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和一把椅子,床头是一个三抽屉的桌子。
大会堂刚建成的时候,由于还没做具体规划因此各厅都是编号命名。118厅紧挨着万人大礼堂,这个位置原本计划做北京厅的,万人大礼堂另一边是江苏厅。后来发现118厅的位置很不错,不仅离万人大礼堂的主席台很近,而且距离大会堂西南门也很近。在万人大礼堂召开会的时候,毛主席就喜欢在118厅休息和会见客人。
于是为了方便主席办公,就把北京厅移到大会堂二楼挨着宴会厅。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主席常在118厅处理各种重要公务,也在这里会见重要外宾。就这样118厅一直保留着原始编号。在外界看来这个名字为他带来了些许神秘感,而对于大会堂的工作人员来说,他就是一个房间号。
话说下次再去北京天安门打卡,你要不要去人民大会堂参观一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