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
这本书以一个90多岁老祖母,也是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部落最后一位酋长妻子的口吻,平静讲述了大兴安岭深处鄂温克人近百年的兴衰史。
他们生活在广袤而神秘的森林里,饲养驯鹿,逐驯鹿喜欢的食物而居,以富有智慧的生存方式,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们纯粹坚韧,敢爱敢恨,真切而热烈地活着,他们的爱恨情仇推动着百年历史进程,充满着人性的力量。
这篇写写他们的“爱”,后面几篇写他们的“恨”“情”“仇”。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人的一个小部落,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书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以“乌力楞”为单位过着群居的生活,吃兽肉穿兽皮。
每个“乌力楞”由四至八个父系血缘的小家庭组成。男人们外出打猎,女人们则熏肉干、熟皮子、缝制皮靴子和手套等。如果打到了猎物,大家则围坐在一起分享。
在这种类似于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下,“我”的乌力楞里有几对夫妻,他们的相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01
一个影子影响了她一生:仇恨是困住自己的牢笼
依芙琳年轻时是个爱讲故事爱唱歌的姑娘,还是做靴子的高手,但她生性倔强,看不起唯唯诺诺的男人。
因两家定下娃娃亲,依芙琳嫁给了坤德。
婚后,坤德总是没精打采的,依芙琳就经常数落他。
公公说:“我要是知道你这么对待坤德,当初就该跟你家退了婚,让他娶他爱的蒙古姑娘!”
依芙琳这才知道婚前坤德爱着个蒙古姑娘,生性好强的她跑回娘家,再也不去婆家。
为了儿子金得,坤德只好入赘到依芙琳的乌力楞。
但依芙琳从不跟他睡在一起,她不能忍受暗夜中他把自己当作别人。顺带着,伊芙琳也嫌恶儿子金得,认为金得像父亲一样没骨气。
伊芙琳心底积存着深深的情感忧伤,变得尖酸刻薄,常常在别人痛苦时火上浇油,别人开心时犀利挖苦,渐渐地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
她逼儿子娶不喜欢的姑娘,儿子拗不过她,只好自杀。
伊芙琳再次怀孕,坤德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不让她劈柴和沾冷水,也不让她干喂驯鹿的活儿,甚至做针线活,也不断提醒她,不要闪了腰,动了胎气。
对于坤德的关心,伊芙琳只是冷笑,她固执地坚守着对坤德的仇恨。
终于,在一个大雪天,伊芙琳在山林中终止了这个未出世的小生命,看到坤德惊愕痛惜的表情,依芙琳露出报复后的快意而悲凉的神态。
从此,他们两个人像风化了的岩石一样,只有冷漠对望,再无话可讲。
大家都觉得伊芙琳既可怜又可恨,也就不太理她了。
伊芙琳原本是个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人,但却被一段过去的影子所束缚,最终活成了一个“刺猬”,伤害着身边每一个人,更伤害着自己。
无法放下过去,就会失去未来。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选择怎样的态度和反应,将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难,关键在于如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学会自我成长与自我救赎。
唯有放下执念,才能拥抱属于自己的温暖阳光,历经风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02
一份执念束缚了他多年:放下过去是拥抱新生的力量
书中的“我”经历了两次幸福婚姻。
第一任丈夫拉吉达因寻找驯鹿被冻死后,“我”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冷清寂寞地生活。
有一年传染病流行,拉吉达家16口人中,只剩下了13岁的弟弟拉吉米一人,“我”把惶恐悲痛的小拉吉米接到“我”的乌力楞一起生活。
瓦罗加是一个氏族的酋长,他的第一任妻子因难产而死,他深深爱着她,二十年来一直没再被其他女人打动过。
但一次带人追踪日本逃兵时,在贝尔茨河畔遇到了“我”,他一眼就看透了我的忧伤、疲惫、温柔和坚忍,对“我”一见钟情。
而“我”那时正焦急地寻找走失的拉吉米。
瓦罗加帮“我”找回了拉吉米,并向“我”求婚。
婚后,为了和“我”生活在一起,他把自己的氏族分出去一部分;
在这里,他甘愿接受我们族长的领导,因此被人误解为出卖自己的氏族,而他却大度温和地予以化解;
他把“我”的两个儿子视如己出,关心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培养他们长大并为他们操办婚礼。
当“我”任性地偷偷跑去画岩画,他在家焦急地担心“我”的安危。“我”回来后,他并不盘问“我”,而是温柔地告诉“我”夜晚小鸟儿要归林;
他的爱让“我”感到自己像一条畅游在春水中的鱼,自由、浪漫和温暖。
后来,我们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
瓦罗加受到他们氏族人的尊重,凡有大事,必来向他请示;也受到我们乌力楞人的尊重,曾做过我们的族长。
放弃执念,方能重生。
瓦罗加闭锁心扉二十年,终于在贝尔茨河畔找到了情感的新方向,他对“我”充满了理解、包容和尊重。
放下执念并不意味着遗忘或背叛过去,而是学会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面对未来。
瓦罗加能够放下对已故妻子的执着,接纳新的家庭成员;而“我”也能从失去拉吉达的伤痛中恢复过来,迎接新的生活。
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两颗心灵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见证。
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坚韧,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开放态度。
当我们将目光从过去的伤痕转移到眼前的美好时,便会发现生命中还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
03
一个选择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他的放手是对爱最深的理解
伊万的妻子娜杰什卡是个俄国人。
当初,娜杰什卡被黑心的继母卖给商人,商人要把她带到妓院。
途中偶遇伊万,伊万看出端倪,用毛皮赎出了她,并违逆父亲的意愿娶了她。
婚后,他们很幸福。
每次伊万打猎归来,娜杰什卡都会冲上去拥抱伊万,她比伊万高一头,她拥抱伊万,就像一头熊妈妈拥抱小熊仔。别人看着好笑,但伊万很享受这种爱。
伊万对娜杰什卡也关爱备至,绝不允许任何人中伤妻子,即便后来知道了妻子在被送往妓院途中遭奸污过,也毫不在意,一如既往地对她呵护有加,对一儿一女十分疼爱。
但是,日本人的侵入打破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听说日本人要来清理蓝眼睛的俄国人,娜杰什卡很恐惧,因为她和两个孩子都是蓝眼睛。
她知道,如果她和孩子们被清理,伊万肯定会和日本人拼命,为了保护孩子们和伊万,她悄悄做出决定:带着孩子们逃跑。
打猎归来的伊万,看到整洁的住处没了娜杰什卡和孩子们,倍感失落。
但当大家要去寻找娜杰什卡和孩子们时,伊万说:“不要去找,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
因为他深知,与其强行挽留,不如给其自由,纵然心中万般不舍,也尊重妻子的选择。
真正的爱不是控制,而是愿意为对方的幸福让步。
后来伊万成了第一个走出乌力楞的男子汉,参加抗日联军小分队,几年后转业到地方,拿到工资后经常回馈本氏族的人。
伊万的爱,不仅仅是对娜杰什卡的包容,更是对生活的勇敢面对。
人生中90%的不幸,都源自心有不甘。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遗憾和不甘,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使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学会在失去中找到新的意义。
放下执念,不仅是爱的体现,也是自我超越的开始。
在放下的那一刻,我们不仅释放了他人,也解放了自己,从而在生命的长河中找到了更加宽广的天地。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面对生活时的态度和选择,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个人痛苦的根源,不是短暂的失败,不是遭遇的困境本身,而是执念太深,是对那些经历的执着和无法释怀。。
深陷于过去的错误、失去或遗憾中,就可能会忽视了当前的美好和未来的可能性。
与其在不可追的时光中黯然神伤,不如在未知的岁月里探索新的可能性。
释怀过去,方能拥抱未来;放下执念,便是成全自己。
愿你在未来的岁月里,每一步都走得坚定从容,让每一次经历都成为成长的阶梯,成就更强大的自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