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年后,毛主席终于有机会,回到离别三十二年的家乡韶山。

当年少年立志出乡关,三十二年后才归故里,毛主席为何不能早点回去,回家乡时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当他来到了父母坟前,眼看坟墓破旧衰落,青草杂乱丛生,为何却不同意修缮呢?

当时他写了首词,名为《七律·到韶山》但他本是韶山人,为什么不是回韶山,而是取名到韶山呢?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就很想韶山看看,那又为什么要等到十年后呢?

那是新中国刚成立,毛主席事务确实繁忙,既要应付朝鲜战争,后来又忙于经济建设,实在抽不开身。

1950年4月,杨开慧母亲八十大寿,毛主席也没能回去,只能让毛岸英代为前往,顺便代他回韶山。

毛岸英启程前,毛主席提醒毛岸英

回到故乡时,务必记住自己是晚辈,从湘潭到韶山的路崎岖,可以选择骑马,但一旦抵达韶山,记得步行回家。

一步步走过来时路,既是低调也是追忆。

毛岸英归来后,毛主席不断询问他家乡的点滴,听得总是满脸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58年,毛主席堂弟毛泽普来北京参加会议,毛主席向他表达了愿望,希望在韶山建造一座普通的住宅。

他担心会会建得豪华,还特别指示,建简单平房,配备卫生间即可。

转眼又是一年过,新中国也已走过十年。

这时国内局势稳定,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主席年岁渐高,韶山的思念日益加深。

1959年6月,毛主席在从武汉前往湖南视察,途中抵达长沙时,终于按捺不住思乡之情,提出要回韶山看看。

由于日程安排紧张,加之决定很突然,毛主席一行人乘坐汽车,经历一路颠簸,在6月25日傍晚抵达了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他走下车,踏上这片既久违又熟悉的土地时,看到招待所对面的毛震公祠,心中不禁涌起激动之情。

乡亲得知消息后,热情地夹道欢迎毛主席显得毫无架子主动下车与他们握手交谈。

目睹群众如此激动,毛主席与同宗叔叔毛继生商量,晚上邀请乡亲共进晚餐。

当天晚上,约有五十名当地群众参与晚宴,整整坐满八张大桌子,气氛显得非常热烈。

毛主席边吃边聊,询问他们的生活,饭后还主动合影,欢送乡亲吃饱后回家。

当晚他还组织召开现场会议,详细了解韶山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进行了一场实地调研。

正当大家谈笑风生之际,突然间停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幽默地表示,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由于停电原因,会议不得不结束,毛主席在院子里散步时,感慨了回到家乡的幸福,又吩咐护卫李银桥。

明天若有乡亲靠近他,不要进行阻拦,可以让乡亲过来说说话。

然而,到了夜晚,主席却难以入眠,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在宴席上,他目睹了乡亲狼吞虎咽的情景,直至盘中食物一扫而空,其实深知他们实际上食不果腹。

新中国成立已十年,但乡亲生活依旧困苦,更遑论全国其他贫困地区。

他躺在故乡的怀抱里,心里想着的是天下百姓,不觉进入了梦乡之中。

梦中的梦中,他仿佛回到了青少年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里是他童年的旧居,屋前还有父母忙着农活,笑看他和兄弟的戏耍。

毛家并非生来富裕,毛主席父亲叫毛顺生,十七岁时便开始掌管家务。

当时家中负债累累,他加入湘军以偿还债务,还清后用余下资金经商,通过商业活动积累的财富,最终赎回抵押的土地。

毛主席的母亲叫文七妹,有着悲天悯人的心性,经常帮助贫苦百姓,这也影响了毛主席,让他自幼便常怀救国救民之心。

父母非常重视教育,因此毛主席和兄弟受益良多,日渐成长为拥有坚定志向的青年

十七岁那年,毛主席决定离开韶山,前往湘乡求学,在离开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的立志诗:

其中一句,正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一刻起,他便不断前行,历经千难万险,为革命奋斗终身,直到建立了新中国。

梦中醒来之后,又是一天清晨。

毛主席起得很早,刚洗漱后换好衣服,便说一个人上山,其实是想早点去祭拜父母。

同行人员见状纷纷跟上,可是这事来得太突然,他们并没有准备花圈等祭祀用品,这似乎有些不合适。

主席平静地表示他是唯物主义者,所以这些祭祀物品,其实有没有都行。

同宗的毛继生急中生智,从山间采摘了几根挂着晨露的松枝,将松枝扎成了一束,上前递给了主席。

不时众人到了山上,眼看坟墓矮小破败,青草杂乱丛生,如同是一座荒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毛主席这一脉,基本已经没有人了,所以他父母的坟墓,只能由同宗在清明帮忙打理扫祭。

主席拿着松枝,面对父母的合葬墓,深深鞠了三个躬,默哀了片刻后,恭敬地将这束松枝放在墓前。

他轻轻走到前,拔掉了上面的杂草动作非常小心翼翼,像是不想打扰父母的休息。

他在坟前站了许久,良久后轻叹一声,转身缓步下了山。

下山的路上,毛继生上前两步,问起毛主席道:“要不要把坟墓翻新一下呢?”

毛主席想了想,摇头道:“还是算了,就这样吧,清明时你们来培些土就好。”

一路下山而行,与父母渐行渐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来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屋,在卧室里的墙上挂着一张照片,是兄弟三人与母亲的唯一合影,这让他不禁感慨万千。

毛主席心有千言万语,终究还是化作浅浅的笑,照片上的人与他已不一样了。

他感慨着谈起了父母的旧事,当年都是患病而离世,如果放在今天,享受到现在医疗条件,肯定不会这么早就离开的。

参观完故居,毛主席想了片刻,决定韶山学校进行访问。

这所学校曾是毛氏家族的族校,在1952年时,毛主席亲自命名为韶山学校。

在他抵达学校前,消息已经迅速传开,全校师生感到无比振奋激动,聚集在校门口,翘首期盼毛主席的到来。

当毛主席出现时,校园内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齐声高呼着热烈欢迎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显得非常高兴,热情地向他们问好,接过师生送的鲜花和红领巾,仿佛自己也回到年轻时求学的日子。

下午三点多,毛主席决定前往韶山水库。

但水库的位置比较偏,有一段路车子进不去,只好徒步前去。

在路上不断有乡亲和毛主席打招呼,听说前往水库也跟着一起去,加入的乡亲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当接近水库时,一位年迈妇女出现在前方,毛主席一眼就认出,这妇女是贺菊英。

她和她的丈夫毛福轩,都是毛主席在韶山早期发展的党员,曾经参加过毛主席创办的农民夜校,非常积极地相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毛福轩早年被国民党杀害,毛主席想到此不禁回忆往昔,心中感到十分惋惜。

众人边聊起当年旧事,不时已经抵达了水库。

毛主席一到水库边,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下水,再次体验家乡水的滋味。

乡亲们担心他的安全,安排了人划船保护他,但毛主席坚决拒绝,带头跳入水中畅游,并热情地邀请乡亲们一同参与。

乡亲们热情地纷纷下水,更有胆大的乡亲游到毛主席身边,在水中与他亲切交谈。

毛主席在水中畅游了两个小时,直到太阳即将落山,才上岸结束这段愉快的旅程。

6月27日,毛主席离开韶山。

尽管他在韶山的时间不到两天,却见到了许多乡亲,并了解当前的许多真实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着欢送的乡亲和韶山的山水,毛主席仿佛回到当初离家求学时的情景,只是那时是父母兄弟送他,而现在是乡亲们。

毛主席深情挥手告别,走了很长一段路后,才坐上汽车离开身后的故乡逐渐远去

或许无人能料到,当年离开韶山的十七岁少年,数十年后竟成为改变时代的毛主席。

在那首著名的《七律·到韶山》,他用了“到”字,却不用“回”字。

是因为主席认为自己回到家乡不值得大肆宣扬也不是衣锦还乡。

对于他而言,湖南韶山只是他巡视祖国时经过的一个地方,没有特别之处。

这个“到”字,表明毛主席心中不仅装着父母和故乡,更牵挂着全国人民和民族复兴,展现他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也彰显了他对人民深沉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10年开始,直到1976年结束,在这六十六年的漫长时光里,毛主席回家的次数仅有十四次。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只回去过两次。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首七律,一声到韶山,毛主席牵挂的,不仅是故乡,更是天下苍生啊。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关注留言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