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承办,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协办的202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本次年会聚焦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衰竭及人工肝技术、肝纤维化、肝癌、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病相关感染以及肝病相关消化病等多个肝脏疾病领域,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就这些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健,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兼主任、厦门市医学会会长姚冠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刘景丰教授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王健副会长兼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已进入新阶段,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能,推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服务的快速转换升级,希望肝病学分会的专家能探索新的生产力模式,提出更有效的预防、诊断、救治、康复方法,助力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
徐小元主任委员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年会设有2个主会场和20个分会场,旨在深入探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等肝病领域的热点问题。年会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就当前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同时举办青年学术论文交流活动,为全国肝病学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共谋肝病学科的长远发展。
▇高屋建瓴,领航学科新方向
在备受瞩目的院士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教授以“NAs有限疗程:慢性乙肝治疗的一种新策略”为题,创新性地提出核苷(酸)类似物(NAs)有限疗程正逐步成为慢性乙肝治疗的新趋势。他指出,尽管NAs作为常用药物难以使HBV表面抗原(HBsAg)完全消失,但研究发现部分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在停药后能实现血清HBsAg阴转,即达到功能性治愈。基于此,他提出了“停药-治愈”的新策略,并详细剖析了影响该策略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HBV基因型、NAs疗程、停药时的HBsAg和HBV RNA水平以及人种差异等。尽管NAs有限疗程为慢性乙肝治疗开辟了新方向,但仍需深入研究以攻克诸多未解之谜。
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教授带来了“慢性乙肝与肝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他全面探讨了成人慢性乙肝、儿童乙肝的治疗现状与挑战,特别是在免疫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他指出,免疫细胞治疗在成人慢性乙肝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但有效性不稳定、病毒再激活风险、抗原特异性疗效差异及制造质控等问题仍须克服。他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探索基因编辑细胞、嵌合抗原受体(CAR)-X等前沿技术,以及精确细胞亚群调控的新策略。同时,他还介绍了治疗性疫苗、中和抗体、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等疗法的安全性和局限性,为与会者提供了全面的免疫治疗视角。
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以“戊肝防控:面向临床需求的创新和转化研究”为题,分享了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最新临床认识和研究成果。他强调,慢性肝炎患者重叠感染HEV后,短期肝衰竭和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在诊断方面,他提出尿液抗原检测有望成为简便、高效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为戊肝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预防方面,他介绍了基于新型高效保护机制的疫苗所展现出的长期保护效果,并呼吁加强慢性肝炎、肝外症状患者的HEV检测,推广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同时推动特异性药物的研发,以全面提升戊肝的防控水平。
▇大咖齐聚,分享前沿学术成果
在主委报告环节,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探讨了新形势下肝病学科的建设方向。他强调,医院应分级分类、明确定位,研究型医院需加强科研投入,而临床医生也应积极参与研究工作,但应基于自身兴趣、平台资源及时间保障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则着重强调了保持学术公正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一直致力于倡导学术独立与公正,这是推动肝病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石。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旨在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学术环境。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阐述了肝病全病程管理的组织与实施。他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早期肝癌发现率的策略,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针对艾滋病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强调,当前艾滋病治疗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应给予艾滋病患者全病程管理,并加强基础研究转化和政策研究转化。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令狐恩强教授分享了超级微创理念在胰胆直视领域的创新探索。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展示了该理念在胰胆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则以其前瞻性的视角,预测了肝衰竭催生的新技术未来10年的发展。他介绍了干细胞治疗、新型生物型人工肝等创新技术,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此外,徐小元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南月敏教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建林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承薇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金震东教授也分享了精彩的报告,分别就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肝癌疾病负担及防控技术研发进展、肠道微生态及医学人工智能与重大消化疾病防治、慢性肝细胞损伤相关胆管反应的临床新视角、消化内镜在肝脏疾病的诊治进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除了两大主旨报告会场,本次年会还设置了20个分会场,专家们在各个分会场深入探讨了病毒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病、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重症肝病与人工肝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肝病相关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基础研究与终末期肝病营养再生策略、肝癌诊疗进展、药物性肝损伤机制、自身免疫性肝病探索等丰富多彩的专题。本次会议还通过举办青年医师论文交流、壁报成果展示以及充满挑战的肝病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为青年医师提供了宝贵的展示平台。
(供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