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本期故事关键词:卓越材料人-

冯仪,华中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1997 级本科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1 级硕士研究生、2004级博士研究生。他于 2009 年毕业后入职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后于2015年担任总经理,主持并负责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等项目。现为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威奇) 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2024 年,他被聘为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兼职教授。

他曾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拥有多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曾先后获得湖北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缘起与成长:是机缘巧合,也是命中注定

和大部分从一开始就对材料行业情有独钟的同班同学不同,1997 年 高考结束后的冯仪,攻读的是当时最热门的自动化专业。本科期间爱踢 足球的他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足球队有很多交集,在与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同学的交往中,他加深了对材料学科的认识与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黄树 槐教授非常重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 鼓励学生成为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 人才,这让冯仪备受鼓舞,于是,在保研时他选择了加入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虽然是足球串联了他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缘分,但材料加 工工程其实很适合有自动化专业背景的学生,事实证明,冯仪在本科期 间学的自动化专业知识对他在材料加工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帮助很大。

进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后,冯仪充分感受到了材料加工的魅力。 从 3D 打印到锻压设备,从用来写字的钢笔、盛水的杯子、 奔驰的汽车、 航行的巨轮到飞往太空的火箭和卫星……凭着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人们 将各式各样的材料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和功能的生活用品、工业用品以及 艺术品,这一切都让他深深着迷,也让他更坚定地留在了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多年过去了,与师兄弟们一起拼搏奋斗,与导师一起攻坚克难 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的日子简单而充实,一群务实、专注的“材 料人”走在一起,在面对一次次困难与挑战的过程中,在经历一次次失 败与奋进的过程中,在日以继夜修改与精进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磨炼出 了“专一”“严谨”的品质,这为他们之后走出校园进入企业打下了坚 实有力的基础。“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其实和打磨一块好的材料 一样,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与全身心地投入,不用想太多,选择一件事 情就只管尽力做到极致,抓住机会不留遗憾就行。”回首这段时光的冯 仪如是说。

从学校到企业: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

1993 年,黄树槐教授独具慧眼,主张产学研深度融合,致力于将校 园里的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创办了校企联合公司 — —武汉新威奇 科技有限公司 (后简称新威奇)。经常被任命为项目“救火队队员”的 冯仪开始辗转于各个项目的一线,从实验室的理论实践到产品的落实, 充分体验到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艰辛与不易,博士毕业后,他也顺理 成章地留在了新威奇。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毕业至今, 冯仪一直都在这家公司深耕。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专长,而成果应用则是企业的强项。高校瞄准科 技前沿开展创新研究,再由企业将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听起来好像不 难,实际操作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材料加工工程是一门极 其严谨的学科,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在生产线上都会被无限放大,很可 能会导致生产线频繁停产。如何保证生产线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 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最大考验。冯仪认为,技术工作绝对不能理想化,例 如设计产品时不充分考虑实际生产中的现场条件和使用状况;使用未经 过反复验证的理论参数生产产品,导致这些产品存在各种各样的先天缺 陷,这样的产品就像一颗地雷,倘若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被某些事件突然 触发,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2015 年,新威奇遇到了一个重大挫折,“当时我们公司的利润可以 说是跌到了谷底,有时候甚至一整个月都接不到一个订单, 100 个人的 全年产值只有不到 3000 万元。”通过对市场前景和公司现状的深入分析, 冯仪意识到公司眼前面临的问题并非市场前景不好和技术方向不对,而 是产品面对现场复杂条件时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问题。“我对我们公司的 技术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们研发的驱动及控制技术在行业里一直都是最 具竞争优势的。因此,当时公司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不足。”临危受命的冯仪认为让公司涅槃重生的办法不是不停地在原 有基础上“打补丁”,而是将产品设计全部推倒重来。他将这称为“苦 练内功”,因为要彻底解决问题没有捷径,只有结合之前的经验和教训 重新开始,并在现场反复验证实验参数和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下定决心的冯仪和伙伴们开始和时间赛 跑,日复一日地进行产品评审讨论,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挑战、 反复求证。“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没在晚上 12 点前合过眼,通宵工作也 是常有的事。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寻找相对最优解,做最好的国 产装备及生产线。”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一腔热血的干劲,从设备生产到 正式交付,他们经常在客户现场一待就是一两个月,高质量地完成了以 国产电动螺旋压力机为核心的成形设备的多个项目,打开了公司的新 局面。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如今,新威奇已经完成了 100 多条自动化模锻生产线,成为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领域的世界知名品 牌。一路上曾有过的磕磕绊绊,最终都成了新威奇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的未来:创新是唯一出路

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公司的挑战也远不止如此。“企业发展中最 难的事情,不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而是从有到精的问题。仅仅只是 把一个装备生产出来最多不过 50 分,而咱们的国产装备与世界一流装备 相比,很少能达到 80 分以上。所以我国材料加工领域里低端产品竞争十 分激烈,而中高端产品却只能依靠进口。”谈及为何坚持每年投入大量 经费用于技术研发,已成为新威奇总经理的冯仪认为创新是引领企业发 展的第一驱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威奇的优势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冯仪只给出了两个 字 — —创新。“工艺是灵魂,设备和生产线只是把产品做出来的工具。 一旦工艺升级,设备改良的需求就会出现,开发新设备、新的生产线也 是自然而然的事。以前,我们只能是生产出什么就用什么,但现在我们 希望追求更好的性能、更高的效率,这也是新威奇不断发展壮大的不竭 动力。比如特斯拉,如今他们的汽车底盘和覆盖件是一体化压铸成形。 一开始,他们只是提出了一个增效提质降本的创新方向和思路,后来, 才有企业研发万吨级超大压铸机,使得某些汽车部装从最初需要上百个 零部件的复杂集成,到现在的一体化成型。”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创新绝非易事。冯仪谈到,学术上的创新和 企业里的创新是有本质区别的。高校里,创新可能更需要的是天马行空 的想象力和敢于批判一切的精神,而企业则更强调的是现实和边界。

“科学研究有时候不一定有很明确的目的,只要你认为这个可能引领未 来就应该和可以去做,但在企业里,创新发展就需要看到实际情况、明 确边界条件,不符合发展趋势去创新就会与成功南辕北辙,你越努力越 失败。”客户的投资回报、环境的条件限制甚至设计中如何兼容合适的 尺寸进行运输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前提条件,“比如我们要做海运出口, 你的集装箱、运输船要用什么型号都是有要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 产品时尽可能地明确边界和约束条件,在这些条件确定后,我们再来谈 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大多数人都在强调“我们要打破边界,让思维不受限制”的时 候,冯仪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边界和约束视为思考问题的起点,这才是 市场需要的企业创新。在冯仪眼中,限制反而能让人在漫无目的地前进 时,从迷雾里找到一束微光,再沿着光亮寻找新的突破。

此时此刻:你要成为大部分人,还是小部分人

作为公司的引领者,冯仪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最大的兴趣爱好是阅 读和学习,他还喜欢利用上下班的碎片化时间,收听时事新闻和感兴趣 的课程。对于年轻一代人的教育和职业发展他也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尽管冯仪说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是个严重偏科的理科生,但踏出校 门后他开始涉猎广泛,从历史、文化、经济到政治等方面的书籍和课程 他都会阅读和学习,从中汲取智慧,再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管 理中。“学习得越多,你会发现很多的方法和知识其实都是相通的。”在 阅读有关教育的书籍时,他想到工作中用到的一些方法和思考可以用于 教育,而教育上的一些思路,其实也可以用于企业管理。比如教育应有 的态度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独立和自我发展,联想 到公司管理,他决定将这种思路运用在新威奇。他希望大家在新威奇都 能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冯仪认为,“只有充分激发大家的自觉、 自励、自强的精神,那么整个公司就能成为遍布引擎的动车组。”

最近受网上舆论的影响,不少高考学子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对材料 专业都有一些顾虑: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对的吗?对此,冯仪认为选择其 实没有对错之分,究竟如何选择专业方向,冯仪建议大家都问一问自己 这三个问题:自己想干什么?未来趋势是什么?国家需要什么?

不可否认的是,材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一门值得 深入研究学习的学科,也是一门有着很大发展前景的学科。“世界上大 部分人会随波逐流做简单的事,这种简单不是完成上的简单,而是选择 上的简单。但还有小部分人会独立思考,去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而历史反复证明,世界的进步往往依赖那小部分人。”纵然外界会给人 带来许多焦虑的情绪,但世界上没有一个职业是简单的,伟大的事情也 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能计划出来并成功完成的。任何事情的开始和大致走 向都取决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了解自我、倾听自我、找到自我,并努 力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这才是教育在学科知识之外,给予学生最大的 思维财富,也是当代年轻人最应该有的认知。

寄语

九万里风鹏正举,冯仪想分享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华科大其 他学院的学弟学妹们这些即将展翅高飞的“大鹏”们四句话,愿大家在 未来的生活和选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坚持认准的方向,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坚持明确的目标,结果导向,轻装上阵,全力以赴。

坚持正确的原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坚持平和的内心,少则得,多则惑,大道至简,知足常乐。

每个人目前的人生境况都是之前所有选择的总和,在面临选择时如 何做出正确的判断是所有人都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冯仪校友用自己的 故事向我们证明,无论如何选择,只要问心无愧,坚定地行走在自己选 择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有所收获。脚踏实地,仰望星 空,相信所有的华科大人都能在时代的风浪里劈波斩浪,书写属于自己 的精彩篇章。

谷木之材,方成大器。

精材成城,创新腾飞。

冯仪衷心地祝愿所有华科大学子们,

“冯”起云涌,“仪”往无前!

本文节选自|卓越材料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访谈录

作者|李毅,李冲,蒋文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