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巴以冲突再次爆发,引起全球的关注。以色列政府在外交上的强势,让很多人感到不满。
这时候有网友发现,在黑龙江省的隔壁就有一个“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很多国人没料到,这个欧洲流浪民族居然离中国这么近。
其实犹太人来远东的历史很悠久,清末时期,中国的租界就有犹太人活动。东北地区的犹太人是沙俄南下的马前卒,在20世纪初日俄争锋的年代进入中国。
犹太人曾以哈尔滨为中心,打造了一个小商帮,富可敌国。
直到今天,哈尔滨都有大量犹太人留下的建筑和墓园。2004年,以色列副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访华,就专门提到要去哈尔滨,并在哈尔滨拜祭了自己的祖先。
百年前,奥尔默特的祖父母都生活在哈尔滨,在当地犹太社区有点名气。
但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历史持续到二战,就因日军的压迫,导致犹太商人大都在30年代末离开中国,前往世界各地。
哈尔滨犹太人离开中国后,还保留着说汉语的习惯,奥尔默特儿时在家中常听到中文。他长大后得知,自己的祖父就长眠在中国,所以来中国哈尔滨拜祭祖父,是他毕生的愿望。
那么,奥尔默特家族,和他们代表的旅华犹太人有什么历史?奥尔默特本人有什么故事?奥尔默特对中国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一】
奥尔默特兄弟:根在中国的犹太人
1999年,以色列政坛正在新老更替,年轻政客向建国后的战争英雄们发起挑战。前耶路撒冷市长埃胡德.奥尔默特和沙龙竞选总理,最后虽然没有成功,但奥尔默特却入阁成为副总理。
埃胡德.奥尔默特兄弟几人都出类拔萃,他哥哥欧慕然.奥尔默特作为农业专家,20世纪80年代就来华,常年在华工作。
欧慕然曾主导建立“中以示范农场”,将以色列现代农业经验输入中国。他带来的温室蔬菜技术以及智能化奶牛养殖,对中国农业帮助巨大。
2004年春天,作为以色列副总理的埃胡德.奥尔默特来到中国访问,他和哥哥一起去了哈尔滨。
在此行途中,奥尔默特曾对中国记者说:“我是以色列犹太人,但其实我的祖籍在中国东北,我父亲的遗言都是用中文讲述的。”
在奥尔默特兄弟的回忆中,父母之间交谈使用俄语和汉语,他们家里一直会包饺子,在冬天会张贴窗花。父母都很喜欢中国文化,家里常年悬挂中国字画,还会自己写书法。
中国记者们对这个家庭很好奇,在大家的追问下,奥尔默特讲述了自己和东方的缘分,背后是一个犹太家族百年的兴衰故事。
1945年,埃胡德.奥尔默特出生在英属巴勒斯坦的移民城镇“海法”。
奥尔默特是这个小家庭的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莫德卡是当地犹太人“基布兹”的一名工程师,母亲在农场工作。
在这一时期,犹太“基布兹社区”大量接收海外避难犹太人,体量不断扩大,其公社式的生活开始崩坏。
奥尔默特出生在这一阶段,经历了基布兹城市化的过程。他发现和其他邻居相比,自己的父母更能适应这种变化。
作为工程师,父亲知道怎么安排商店街和住宅区的位置,并给小镇的物流和卫生、治安规划出谋划策。打奥尔默特出生起,家族就在公社里,他问父亲是怎么得到这些知识的。
父亲莫德卡告诉他:“在你出生前,我和你母亲、你哥哥都生活在东方城市哈尔滨,你的祖父约瑟夫也葬在那里。”
这是奥尔默特第一次听到哈尔滨这个名字,当时他只知道这个城市在中国,外号叫做“东方莫斯科”。
那是一座冰雪城市,冬天漫长而寒冷,积雪很厚,这让生在炎热、干旱的巴勒斯坦的小埃胡德.奥尔默特非常向往。
直到他长大之后,他才从更多的犹太人口中了解到了“俄系犹太人”迁徙远东的过去,以及自己“奥尔默特家族”的历史。
【二】
犹太人的东方乐园:哈尔滨
奥尔默特家族原本来自于沙俄,祖先生活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肥沃的平原上,他们家在萨马拉州世代经商,家境优渥。
二战前,世界犹太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尤其以东欧为多,他们的足迹较少涉及东亚。
但在公元1896年, 一切都变了。这一年,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和沙俄政府签订秘密条约,请沙俄入境修建“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