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拍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中国代表团向前来祝贺春节申遗成功的代表赠送红包。新华社记者 朱雨博 摄
春节“申遗”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料准备以及多方的通力合作,在春节申遗成功的背后,是各方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关于将“春节申报为非遗”的呼声,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也多次出现。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袁江华在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就呼吁,尽快推动中国春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河南省委主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将春节申报为人类非遗代表作的提案》,建议将春节列入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预备名单,进而申报人类非遗代表作遗产,以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春节成功申遗后,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张震宇的电话。张震宇表示,得知春节申遗成功后既开心又兴奋,“我们民进河南省委的团队,能够为国家的文化事业作出贡献,很有成就感。虽然我是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的提案,但实际上我们整个民进河南省委团队下了很大功夫,这个标志性的成果,会促使我们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文化教育领域作出更多成绩。”
市民选购春节饰品(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郝亚鑫 摄
春节为什么能申遗成功?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给出答案。一方面,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庆典,无论历史底蕴还是辐射能力都是别的节日难以企及的。它寄托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促进家庭和睦与邻里和谐、丰富生产生活的作用。同时,春节又包括了一整套完整的民俗庆祝新年、庆祝春天到来的文化遗存,在社会中呈现得非常完整,涵盖了中国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民俗的集大成者,例如,张灯结彩、燃放爆竹、贴春联、贴年画、迎神、守夜、吃饺子、吃年糕等,整套的年节文化系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并且在全球各种节日庆典中拥有相当高的辨识度。
非遗名录中不乏河南元素
我国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这44个项目里,不乏河南元素,分别为太极拳(陈氏、和氏)(焦作市)、二十四节气(登封市、内乡县)、皮影戏(罗山县)、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信阳市)。
太极拳(陈氏、和氏)(焦作市)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形成以来,世代传承,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个流派。
二十四节气(登封市、内乡县)
河南省登封市的观星台景区是“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发源地。
内乡打春牛习俗活动分为祭春、迎春、打春、闹春、送春等,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特色。
皮影戏(罗山县)
河南罗山皮影戏是由古代中原影戏逐渐演变形成,清末罗山艺人吸收滦州皮影戏的艺术经验,其唱腔音乐蕴含有江淮地区民间音乐的元素,深得江淮地域观众的青睐。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信阳市)
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是信阳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每一道工序都十分严格。
来源:综合自河南日报客户端、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声明: “法治中原”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
喜欢本文,请点这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