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叫施某出来,再不出来我们就去上访!”工人张某在厂区帮工时不慎摔伤,导致脚踝等多处骨折,同乡数名工友工资也遭拖欠。“壹街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第二书记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企业管理方,第一时间协调调解员、律师、民警开展联合调解,经多方共同努力,包工头施某从外地赶回,同意张某的赔偿要求,并于7日之内与其他工友结清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明区长兴岛,作为我国颇具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造船基地,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此工作生活。长兴岛“壹街区”社区,居住着2万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是典型的人口密集、纠纷易发区域。为进一步满足该区域法律服务及纠纷化解的需求,长兴镇通过法治赋能,积极协调央企场区、属地居委、平安综治、城运网格、商户商会以及大数据资源,在“壹街区”构建起一个高度集成化的“前店后厂、12小时制”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新时代公共法律服务模式,致力于成为服务海洋工业、优化营商环境的先锋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进厂到家,快速打通

服务网络“任督二脉”

一是企业四有加持。为了让公共法律服务更好地覆盖企业,推动在岛企业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四有”入厂行动,即确保厂区实现“定期咨询有人,现场咨询有信,一般纠纷有解,法律学习有效”。二是疑难七日必回。对于较为复杂、需多部门协调处理的纠纷,则依托城运派单机制,将其派发给相关部门,并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处理。三是管家随时待命。联合居委走访各个住户,签订“法律管家服务书”,已预约确认的住户可于早9时至9时随时随地咨询,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到家的精准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双向携手,高效纾解

企业社会“治理症结”

一是发挥头雁作用。制定“第二书记”选派工作机制,鼓励企业优秀党员前往所在村居担任党组织“第二书记”,共同参与社区基层治理。二是强化团队协作。于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设多功能大厅,明确司法、公安等部门长期进驻,第二书记、城运等部门轮驻,法庭、检察室等同级政法单位进驻,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表达、及时回应、及时解决。三是预防纠纷隐患。深化以往“年度体检”制度,由第二书记及相关部门带队,对于企业劳动用工、赔偿、合同等重点纠纷隐患出具“体检报告及服务满意测评书”,助力企业规范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试点推广,提炼复制

特色做法“成功密钥”

一是提炼经验做法。梳理“壹街区”相关材料,完善制度手册,为解决大型社区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大、居住情况复杂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特种行业集中居住区管理、开发区厂区治理等提供有力参考。二是升级服务内容。为提升本岛线上服务效能,长兴镇司法所与城运中心开展深度合作,本地居民拨打12345市民热线可直接转派调解,有效提高了调处效能。三是松解基层压力。崇明区长兴镇推广“壹街区”工作模式后,法律咨询和纠纷调处的途径与效率均得到显著提升,疑难复杂及死亡案件的调解成功率上升至100%,极大减轻司法、治安等公共资源的运行压力。

长兴镇司法所供稿

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