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反复腹痛半年余,这个“虫”非同一般!

撰文| 罗巧燕

前言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寄生虫病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而渐行渐远。然而,本案例将提醒我们,寄生虫病仍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给临床诊断带来挑战,也警示着我们不能放松对寄生虫病的警惕。

案例经过

1

主要病史

患者为女性,近半年来间断性地出现上腹部及脐周隐痛不适,疼痛无规律且不向其他部位放射。偶尔伴有反酸、嗳气症状,无恶心、呕吐、胸闷、气促及心悸等不适。患者食欲稍减,但无乏力感,每日解淡黄色稀便3-4次,大便中无黏液脓血,小便正常。患者月经规律,无特殊情况,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2

实验室检查

普通电子肠镜检查显示回盲部有寄生虫(已取出)并发现慢性直肠炎。普通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这一发现为后续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临床医生送来取出的虫标本要求检验成虫。当检验人员第一眼看到这个虫标本时,心中便涌起了诸多疑问。虫体较小,凭借经验首先排除了蛔虫,毕竟临床检验成虫的情况较为少见。为了准确判断这一神秘虫体的身份,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翻阅寄生虫相关书籍,试图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到答案。每一页的翻阅都充满了期待与紧张,然而,一番努力过后,仍不敢确定虫体的种类。

显微镜下的观察同样充满挑战。我小心翼翼地将虫体置于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其形态结构。但由于虫体的特殊性以及我们对这种罕见情况的陌生,在显微镜下也未能得出明确结论。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大家的心情愈发焦急。然而,转机在不经意间出现。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漫长等待,一位同事偶然目睹了虫体排便的过程。这一关键瞬间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大家立刻聚焦于此。通过对排出物的仔细观察和分析,最终确定为鞭虫卵。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检验工作的细致与耐心是多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诊疗经过

基于初步诊断结果,即慢性胃炎、慢性直肠炎和肠道寄生虫病,医生给出了以下处理意见:首先进行寄生虫集卵镜检,以进一步确认寄生虫的种类。同时开具阿苯达唑片(肠虫清),每片0.2g,一盒10片,用法为口服,每次0.4g,一日一次,对肠道寄生虫进行针对性治疗。

案例分析

1、症状复杂性与诊断难度:患者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既有上腹部及脐周隐痛不适、反酸、嗳气、纳差等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又有大便性状改变的情况。这些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如慢性胃炎、慢性直肠炎以及肠道寄生虫病等。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2、实验室检查的关键作用:实验室检查在本案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肠镜和胃镜检查发现了慢性直肠炎和慢性胃炎伴糜烂,但这些疾病并不能完全解释患者的所有症状。对虫标本的检验则成为确定肠道寄生虫病的关键。检验人员们在面对这一罕见情况时,不畏困难,通过查阅书籍、显微镜观察以及耐心等待关键瞬间的出现,最终成功确定了虫体的种类。这充分体现了检验工作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它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使治疗方案更加有针对性。

3、寄生虫病的现实挑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卫生意识的提高,寄生虫病的发病率确实有所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寄生虫病已经完全消失。本案例中的肠道寄生虫病较为隐匿,给诊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即使在看似不太可能的情况下,也应保持警惕。

总结

本案例通过一位患者间断腹痛伴大便性状改变的诊断过程,强调了寄生虫病在现代临床中的潜在存在。尽管生活条件好了,大家更加讲究卫生,但寄生虫病仍可能发生。检验人员应不断加强对寄生虫病的学习和认识,提高诊断能力。同时,临床医生也应在面对复杂症状时,充分考虑寄生虫病的可能性,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挑战,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更多检验精彩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来源丨检验医学网

责任编辑丨舒豪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