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灵迈入35周年大关,综合多年来在CD播放机、安卓系统领域的开发经验,全新设计制造了35周年纪念版大作——CD-T35全平衡电子管CD播放一体机。
CD-T35全球限量99台,售价99980元,采用了多种绝版名贵配件:机芯采用了飞利浦的CD PRO2机芯,搭载两颗AKM公司绝版的AK4499EQ DAC,并特别选用了12AU7电子管,支持晶体管/电子管两种音色输出。在软件方面,其开创性地选择了安卓系统的设计,除了具有超高质量的CD播放功能外,更支持网播及流媒体功能,被称为CD时代的“末代皇帝”。
为了让更多烧友能够亲身体验到这台代表着CD时代巅峰体验的殿堂级CD机,山灵和耳边事携手举办CD-T35殿堂巡赏活动(活动详情见文末)。在本次活动中,资深烧友@Demeau 结合长年以来对音响/耳机系统里高端音源器材的把玩经验,分享了他对CD-T35的看法。
前言
玩音响是集科学认知、主观听感与音乐欣赏于一体的爱好,我对音响的感受亦是综合性的。但这次我只想聊一聊关于主观听感的心得——这才是音响圈能独立的根基。不过为避免误解,我总要强调一些事。
HiFi很无谓。有个直白的例子就在人的中耳,3块听小骨在做杠杆运动。杠杆原理很明了;对杠杆的不同位置施加大小不同的力可能收获相同的效果。输出不等于输入;这般转换与同化现象在电声技术中很常见。
这种非线性机制在与唱片的录制方式结合后,结果就更加混沌。无论器材参数多么优秀,听感都会存在“风格”一说。录音师要靠监听设备收音,进而调整录音;录音特性与设备特性抵消后,听感就中性了;至于录音本身,则不存在理想而孤立的中性。可监听设备间的听感也相差明显,中性只能是相对的;很多录音师和参与录制的演奏家都曾这样指出。
所以我从不反对玩家为主观听感拟一套说法,如素质、韵味等,且我自己也这么干。毕竟,既然电声技术的测量结果与听感体验存在一定的割裂性,那就各论各的呗。一般玩家就是要用耳朵收货。至于指标党,追求不同,分开玩呗。
可一些玩家也别把听感经验太当真吧,对待“素质”“韵味”等主观经验切忌教条化。一些圈外人对待圈内玩家的经验又持另一种极端态度——教条化的否定,这也不可取。“素质”“韵味”等经验都源自主观听感,而非客观参考系。经验讲究实用,不该被教条化。教条化是导致音响圈被污名化的原因之一。
何况,凡经验都有主体性,很多经验对外人是真的无用场。而本篇也只是我的经验谈,更不知会对多少人有用。
经验谈:台式音源篇
我曾想把转盘与DAC拆开来说;但事实是许多厂家都在打造官配,还有一大堆一体机产品;所以就连着说吧。尤其我非常尊重音源环节的官配,也多次体验过错搭的恶果。在那些错配经历中,问题的源头不在于DAC,而是转盘。但请注意:我不强推官配,非官配也可取得极棒的效果,只要肯投入(各样成本)并摸索出一定的经验。
不止于音源,我对整个音频系统都持以下观点:上游环节相对于下游环节是骨相,下游环节对于上游环节则是血肉。那在转盘与DAC之间,显然是由DAC为血肉塑形,转盘则提供骨相。要想好看(好听),骨相(转盘)与血肉(DAC)就必须要风格匹配,尤其不能盲目互补。
比如,精细的骨相配上丰腴的血肉就容易产生赘肉;反过来又会凸显穷酸相。只要我们还以好看为追求,骨相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最终的外观直接关联。因此,在我们调校系统时,理想的构筑方式是要优先考虑到转盘的。风格问题在源头就不该被忽视。
从“骨相-血肉”这种类比方式来看,我们也能明确上游设备与下游设备的功能。骨相奠定机体的形态基础,上游设备要提供主心骨的作用。声像的稳定度与实体感就是转盘对音质的核心贡献,同时转盘会直接制约听感的风格走向。下游设备要与上游设备的形态相适应;在气质协调的前提下,让机体适度丰满起来;最终实现“自然”的境界。
由此,我们在调整系统时便可以更有针对性。不喜欢听感的风格,那就优先调整后端设备,再逐步推到前端。喜欢当前的听感却还不能满足,就可以先升级音源。但无论怎样都应注意:骨相与血肉必须匹配。
这样又会引出几个问题。首先,很多玩家并不知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听感;追求中性,又没个尽头。也许有人就喜欢在未经声学设计的自然露天场地欣赏演出呢,也没人规定不能在剧场而是必须在音乐厅欣赏纯音乐吧?所以我建议:刚入圈的玩家要在音源环节给后端留出较高的适配空间,即个性以平淡为本。
但受限于试听条件,买音响总有赌的成分。更由于众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我们很难理想地组建系统,经常要优先购买后端器材。如何用好自己的手头器材就是玩家的应备技能。例如,现在的市场环境更重视DAC,就假设我们先买了一台听感温暖轻松的DAC,那在搭配转盘时就不宜追求冰清玉洁的调调,切忌强求互补!我们可以在饱满度与能量感方面为DAC的听感做出补强。核心就一点:协调。
手段当然不局限于大件器材间的搭配,线材、避震等周边道具也是玩家们常用的。如何划分这些周边道具在系统中的定位也是玩家的应备技能。我对此还是持以“骨相-血肉”的划分方式。给转盘用的周边会影响骨相,给DAC用的则影响血肉。数字线对于转盘是血肉,对DAC则是骨相。若是把单件器材视为一个机体,那电源线主要影响这个机体的骨相;避震道具既影响骨相,也有可能影响血肉。
不过,若是嫌系统的调校过程太麻烦,简单点的建议是选择那些个性平淡的器材吧。
山灵CD-T35:毕业级音源
一、总述
CD-T35(以下简称“T35”)在其MSRP位段给出的素质足够诚意,乐感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兼容性,还有远比一般碟机更丰富的便捷功能,整体无短板。水准放在整个市场中都立得住,不输给顶级产品过多,这就堪称“毕业之作”——毕业是立足社会的基础。
二、给个好评
在我的体验中,三十年前与二十年前的CD机在同价位会有相对较大的水平跨度,这主要得益于DAC部分的进步。但约二十年前开始,中高端价位产品在播放CD时大体都已进入一定的水平范围内;这些年CD机的进步主要是USB DAC、网播等功能扩展以及高码率文件的回放能力。
可这四年过来,不涨价的进口品牌很少。通货膨胀是客观的;高端CD机芯也越用越少;进口产品的性价比下降趋势没跑。高端机芯必须要留给顶级型号,价格肯定下不来;10万标价对于CD机只是平常的高端层次。所以在我看来山灵T35的标价是用了心的,自身实力够硬,竞争对手其实不多,最重要的是足以突出高端定位。T35是可以充分展露山灵实力的产品。
在T35的价位附近,我们能买到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是欧洲的文豪AQWO、日本的Esoteric K-01X,都是SACD机。K01-X是我自己买过玩的,AQWO是我较为了解的(我自己也是文豪用家);而这俩机子的风格还极为对立;可以说它俩较有代表性。那无论是AQWO还是K-01X,在风评上都有些两极化倾向,也即K-01X和AQWO在这个价位还是有能指出来的短板。
像K-01X的乐感就经常被玩家诟病。K-01X的素质确实优秀;但它的模拟输出既没有将素质要素完全放开来表现,又没有实现流畅亲和的乐感,两头不讨好;说重些就是内敛而死板。AQWO呢,饱满、润泽、柔和是它的特性,在回放大场面录音时则不够劲爆。且作为SACD机,受限于LPF设计,K-01X和AQWO尚无法对SACD与CD一视同仁;就像有些DAC适合DSD、有些适合PCM,都是一个原理。很多SACD机在播放CD时的素质都不够突出。
与这俩机型相比,T35的听感风格更为中庸,更有普适性。且作为专业CD机,T35的素质在其价位也够突出(后面我会讲到T35与文豪Kalista、Vermeer Two的对比情况)。当然T35不支持SACD;但人家支持网播、支持蓝牙,还能看B站直播呢;所以我对T35没啥苛求的想法——根本原因是我不在乎SACD(常听的曲目在SACD里没有我最爱的演奏版本)。功能这事要看个人需求,因人而异吧。至少可以说T35在高端音源市场中还挺有诚意的。
但是请注意:我说T35无短板,这不代表它样样都让人满意。
三、挑战时刻
无论是文豪Kalista Reference限量版CD转盘,还是Vermeer Two DAC,价格都比T35这台多功能一体机要贵上许多;但在与我这套主力分体音源PK时,T35给足了惊喜。
(一)转盘对决
T35的转盘水平最让我惊讶。
对于转盘(数字源)这个环节,可能有玩家会疑惑,说不清它和听感的关系。以我的经验,在听感层面上我是以声像的稳定度和实体感这两样综合感受来划分转盘档次的;而分离度、宁静度等常规的听感要素则不会被我纳入转盘环节的考核标准。
声像的稳定度相对好理解,有些玩家会表述为“安定感”。稳定和安定不意味着慢悠悠的节奏;“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才够安定。像低端的数码音源在播放交响曲时便容易让人感到声像嘈杂而浮躁;根基不牢的后果是爆发力更不足。而T35的数字输出完全具备高端独立CD转盘的声像稳定度。
声像的实体感要比稳定度更加复杂,它是透明度、密度、能量感等多要素的综合结果。尤其关于透明度这个说法,大家经常是各有各的理解;我也谈一下吧:比如,质感要让人感到亲切,音色的还原能力要丰富,这才配得上“透明”。像是山灵ET3这种入门级的CD转盘,虽然不会让我察觉到明显的细节丢失,但十分缺少实体感。T35的数字输出就能像高端独立CD转盘一样呈现出触手可及般的声像。
以上两点必须在转盘(数字源)环节就做好,不可被后端的模拟线路补救。至于分离度、宁静度等要素,对于转盘只是添头。例如,Hydra z这款USB界面就能用固件调整分离度、宁静度等感受,但机器自身的性能始终是老样子。所以在评判数字源的水平时,其他的听感要素不该有太高权重。
那么从声像的稳定度和实体感考虑,我发现T35的数字输出能力绝对可以与Kalista大干一场。
1、初次对比(都处于冷机状态)
都落在通用器材架上(tiglon gmr),Kalista的转盘素质不是T35的对手。T35的数字输出能呈现出更优秀的声像密度,听感也更安定。虽然T35在音色还原方面略显单调,但其清晰的声像已然与Kalista形成鲜明的档次差距。而尽管Kalista有着更丰富的音色还原能力,音染基底却过分偏暖,这一项便构不成优势。
Kalista配上官方底座后,密度和能量感被大幅加强,让Kalista的音色优势更易察觉;并且显著改善了过度偏暖的音染底色,使乐器的音色能够被丰富还原,这要胜过T35;亲切的质感还得以保留;声像的实体感随之超过了T35。不过此时的声像稳定度没有明显进步。
Kalista除了官配底座外,它还有随机附赠的3个垫片;或许原厂也不想以裸机的状态放置Kalista。在实际体验中,若不使用官配底座,我也建议用上这三个垫片。实体感可以被提升到接近T35的程度,并且音染不会过分偏暖。但垫片对稳定度也没有明显贡献。
如果让T35搭配Kalista的官方底座,尺寸不合适,底座落点不理想,效果还不如直接放在gmr器材架上,声像的稳定度、实体感都一般。所以我建议山灵可以为T35打造一款专属底座。
不过需要说明:Kalista的底座用了滚珠设计,而我忙着搬上搬下,没有足够的静置时间,可能干扰了发挥。另外我为Kalista的分体电源配置了第三方脚钉,已不能完全代表原厂的水准。
2、充分热机后的满状态对比
这回我先从Kalista搭配官方底座时的表现开始,然后喊家里人帮忙把Kalista的底座撤走,最后切到T35。
Kalista搭配官方底座的表现:这就是顶级CD转盘应有的水准。声像不容人质疑,声浪似现场般滚滚而来。
Kalista撤掉底座后的表现:声浪般的感受消失,同时声像失去了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密度与能量感均明显打了折扣,导致结像过度偏柔;乐器音色在中音区与低音区的表现依然丰富,但撤下底座后音染显著偏暖,高音区有可闻的黄昏感;所以实体感不能算优秀。但即便水准下降,Kalista的声像稳定度依然上佳。
Kalista搭配原装垫片的表现:密度与能量感回升了一些,音染基底也不再过度偏暖。实体感与稳定度都算高级,也能重现些声浪感;但还是不如用官配底座。这时的声像只是经得住质疑,而非不容置疑。
T35的表现:虽无声浪感,可听感依然让我信服,实体感与稳定度都有高端水准。稳定度与无底座的Kalista较接近,我无法轻松分辨差距。音色的还原能力在热机后得到一些补足;再结合密度方面的明确优势,实体感比裸机放置的Kalista明显胜出。但T35的声像也没有无可置疑之感,只是能经住质疑,那就仍弱于配底座后的Kalista。与Kalista搭配原装垫片的表现相比,我无法轻易分辨其间的档次差距。
应该说T35需要的热机时间相对较短,热机的提升幅度相对不大,毕竟冷机已是高水准。经过热机后,在音色的还原能力以及质感的亲切度方面,T35有一定补强。而Kalista的冷机表现就很平平,需要的热机时间比T35长许多(这应该和时钟电路的设计、用料有关)。Kalista必须靠热机提升实体感与稳定度,否则比T35有可闻的档次差。甚至在充分热机后,裸机放置的Kalista依然不如T35表现均衡——Kalista的官方配件确有大用。
更何况T35还有额外的听感优势。尽管我不把实体感与稳定度以外的听感要素作为划分转盘档次的标准,可也不会忽略掉。T35就是有更好的分离度、更宁静的背景;Kalista的优点是质感亲和、氛围热烈。不过再次强调:不要高估其他听感要素对转盘环节的权重,因为那多半是靠器材搭配就能解决的事。我只是换了根数字线,就把Kalista的分离度与宁静度提到了与T35相仿的程度,但Kalista的质感优势也不再突出。所以还是要善搭配。
(二)DAC对决(默认使用T35晶体管模式)
关于DAC部分,我会从音箱系统与耳机系统两种场景来分享。
1、音箱系统场景
T35未让我感到其与Vermeer Two有较大的基础差距,最鲜明的差异体现在乐感中。Vermeer主要胜出在空气感、律动感、层次感等方面,即Vermeer Two能带来更出色的临场代入感。
说来有趣:音响器材给人的临场感经常与现实有明显差别,可尽管我们明知那是像而非实物,但它也够真,如同我们看到高清影像或写实画一般。与“影像”相对的另一种音响体验会被我称为“梦”。“梦里不知身是客”,梦带来的是沉浸感。只是梦醒之后不知印象几何。
Vermeer与T35给人的感受都类似于观看高清影像;差异主要在于“摄影师”的技巧,和硬件的关系有限。如果为T35开启电子管模式,那它的空气感、层次感会弱化,厚润感稍更突出;但这也不能带来梦的感受,仍是影像般的听感。
2、耳机系统场景
受限于耳机的框架,一些素质要素在耳机系统中无法充分发挥。并且受制于小振膜的灵敏性,音箱系统的部分乐感要素会在耳机系统中转化为素质要素,同时差异程度要比音箱上突出(尤其耳机以直达声为主)。但也得益于耳机的低失真特性以及人的听觉机制,素质差距会更容易被器材搭配所化解。
在耳机系统中,Vermeer在空气感、律动感、层次感等方面的优势会表现在素质基础中。T35作为音源时没有强调“宽松”,甚至它更要压实厚润的声像;所以T35可能为耳机系统带来能量淤积,使声像偏糊。当然在对系统做出精心调校后,T35也可以呈现近理想的效果。但与T35贴合的系统配置又很难算Vermmer的绝配,即Vermmer与T35的系统适配性不同。
因此我对带耳放的版本就比较推荐,可以省去试错成本(但我肯定会贯彻分体玩法)。山灵T35的耳放输出不具备极高的上限,不过调校有一体性,各方面听感都能立足,称得上“毕业级前端”——毕业不代表终点,毕业是要在社会中立得住。
四、给个中评
在进一步谈论T35前,需要再聊一聊音响的“乐感”(或者说“韵味”)这件事(这里的“音响”不局限于电声器材,可以延伸到现实环境的音效)。
所谓音响的(声场、定位、解析等)“素质要素”仍是主观听感,它与电声技术的失真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割裂的,这是由人的听觉机制所决定的。所以,就听感而论听感,这在实用角度是没问题的。我不反对玩家使用“素质”这种说法,且我自己也在用;只要不把主观体验中的经验当做教条就行。那么“乐感”和“韵味”这样的说法也该如此被对待。
音效对于音乐肯定有影响(音乐没法脱离音效而存在),一定的音效会对人的精神产生一定的刺激。当玩家认为某某器材适合某某音乐,很可能器材的音效与音乐本身对人产生了同向的精神刺激。如果我们对待此种情况持以对待“素质”的同等态度,那么“乐感”或“韵味”就是不可被忽略的评判尺度,只要不被教条化即可。
不过很遗憾,教条化实在是音响圈的一大关键问题。太多人(无论圈里圈外)对待“素质”、“韵味”等主观经验的态度(无论肯定否定)明显是教条化的,以至于仿佛是真发烧一样。
言归正传,如果要问T35在哪些方面对我缺少吸引力,那主要在于“乐感”——我不是在说T35不好听。其实T35的听感倒不缺味道;这样比喻吧:这就像一个人面容姣好却藏身于人群中而不显眼。在重现音乐的柔情时,T35的听感够温润,但不够温婉。如果要听些撼天动地的曲子,力道肯定够,就是还少了肃杀气。至于空灵之类的形容词,那历来都不是山灵的路数,T35的听感依然在遵循山灵的传统(不缺厚润度)。
我们当然可以夸T35的乐感够耐听,可其他一些乐感出挑的器材就不耐听吗?市场上早已不缺听感出众又够耐听的器材了。
在我挑选器材的过程中,T35这种听感的设备很难在第一时间被我考虑到;一些评论也嫌弃其听感过于内敛。但其实内敛不是问题,很多以乐感著称的器材都有着内敛的听感。问题是T35给人的感受比较平常、不够独到。在素质相当的情况下,如果一件器材只能做到对音乐录音有良好的兼容性而缺少鲜明特长,另一件器材既有鲜明乐感又有良好的兼容性,那大部分玩家自然会对后者的印象更深。
最后,再次强调不要高估音响器材的“乐感”,它充其量就与我们观看演出时挑选音乐厅或者挑选座席的标准相当。因为优秀的演奏家会根据音乐的内律来演奏,不被音乐厅的音效束缚;设计合格的音乐厅也会对演出有良好的兼容性。也正因如此,虽然在行动上玩音响与摄影是对等的行为,但在意义上玩音响与摄影还不在一个层级;摄影可以成为艺术,玩音响只算是涉及到了审美因素而已。所以这条不推荐T35的理由不宜较真。
经验谈:音响与音乐
我和大多数玩家一样,在T35所属及其以上价位是不考虑国内品牌的。包括就说T35,尽管它的实际表现已经给到了我很强的印象。但我和大多数玩家又不一样,我不仅对国内品牌不感兴趣,我实际上是对绝大多数音响品牌都无感(不代表讨厌)。很少有吸引我的品牌,这其中能让我喜欢的就更稀罕了。讲到这,貌似我应该是一个很挑剔的音响玩家;但其实我习惯的听音方式是躺床上、用手机外放。
音响是音乐的载体;否定音响对音乐的影响当然很荒谬;所以我一直在音响圈里玩。但音乐作为不同于音响的学问,我很少同时深入音乐与音响的世界。不过我不否认有人能同时欣赏音响与音乐,毕竟有时我也会。其中有个最重要的关节——听音乐是听什么?
我的回答和普遍答案一致,是听情感。但需要强调:情感是N维的。不是只有爱恨情仇、对人世的大悲大悯以及什么精神世界的自我超脱才属于情感。像爱因斯坦,他只要搞科研就要坚持理性、严谨的标准,但他为何能坚持伟大科研?那自然是靠情感。万事万物皆可与情关联。
对于N维的情感,我又有两种划分方式。其一是与日常连结的情感,其二是直抵理想的情感。诉说前者的作品容易实现大众化,追求后者的作品只有更小众(无论作者或评论家指出其中蕴含多么普世的理念、愿景等)。在欣赏后一种音乐时(前提是在欣赏,并非听了就算欣赏的),通常要聚精会神(要不怎么能达成理想呢),便很难有关注音响器材的空闲;反之亦然。而我最爱的几部作品都属于这后一类。
十一期间我来到了耳边工作室玩,当然也带了几套我爱听的碟,但这次出行的基本目的还是试器材。当时我对着一首曲子疯狂快进直到高潮,蛋姐便问我,这曲子前面有那么难听吗?其实那是我最爱作品的最爱版本(笑),是一部全心探求理想的作品,可那时我无暇顾及音乐。
当我不再关注音乐、只在乎音响时;音响器材则必须带给我既均衡又足够个性的体验,才可能让我喜欢;否则我干嘛持续关注音响?也因此,我在给T35好评的基础上又给了个中评,而国内推出的大多数高端器材都未能获得超出这一层级的评价。虽然国外品牌的高端器材更多获得了我的好评加好评,可其中的多数产品依旧不能让我买账——个性与理想在根上都是个人的事。
从另一面看,只要音响的基础音质过关,我就能为那些探求理想的音乐凝聚精力。而一旦试图在音响中追求与音乐同向的精神刺激……无止境。
不过在多数作品中,理想的情感与日常的情感总是交织的,不需要我调动全部精力来关注音乐。自然,我对音响与音乐的感受更综合些;对音响的追求既不会过低,也不会太复杂。只要音响第一时间能把人引入音乐中就足够。
甚至不少音乐就是单纯追求感官愉悦,说它们贯彻理想也行(简单的理想又不是不行;更何况这其中的部分作品是同步追求炫技的,这就不简单了),认为它们有烟火气也可(感官愉悦可是再平常不过了)。这类作品经常被厂商用于试音,同时欣赏音响与音乐并非难事,观众可以自由转移注意力。为这些作品匹配音响器材更要简易许多。
尽管我分享了一些关于T35的体验,但在根本上这是一期经验谈。我还从未如此纯粹地从听感角度做分享;包括在讲T35的部分,我也要穿插一些关于主观听感的经验与体会,这是我写本作的初衷。
山灵CD-T35殿堂巡赏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诚邀广大烧友前来参与,将这台机器带回家进行为期一周的试听!
在这一周的试用过程中,你可以分享:
1、和CD-T35适配的耳机、音响等器材;
2、和CD-T35适配的歌曲;
3、你试听CD-T35的其它感受和体验。
分享内容不局限于产品评测,且无需过于严肃规范,参与者可以畅所欲言,长度不少于500字,并至少含有4张配图。分享内容需要在标题中加入本次活动主题#山灵殿堂巡赏#,并发布在至少2个公开社交平台。
活动时间:
即日-2025年1月20日
活动奖品:
一等奖:CR60转盘抓轨一体机(价值1698元)及山灵任意产品六折购买机会(个别产品除外);
二等奖:CR60转盘抓轨一体机;
参与奖(按要求分享可得):MTW60真无线耳机(价值198元)。
1、报名途径
添加活动组织者绿色聊天软件:erbian0220,进行报名;
我们会通过“耳边小公举”联系你,并将CD-T35邮寄给你进行为期7天的体验。
2、参与活动,可以选择押金试听,也可以选择登记身份证信息后免押金试听;
3、在体验产品后的14天内,你可以在任意公开互联网平台发布你的分享内容,文章标题需含有话题#山灵殿堂巡赏#;
4、文章发布后请将文章链接汇报给“耳边小公举”;
5、文章的推荐分享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酷安、哔哩哔哩网、小红书、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抖音、快手、知乎、西瓜视频、百度贴吧等,需发布在2个以上的平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