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战神粟裕。

粟裕1907年出生在湖南怀化会同县坪村乡枫木树脚村。一看这地名就知道确实有点偏,就是湖南人也有很多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地名,更不要说到过。

粟裕毕业于湖南第二师范,这学历跟咱主席有得一拼。本来理想不高,就是想学成回老家做个乡村教师,可未曾想在学校就有共产党,经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就改变了初衷,跑去武汉做了一名学兵,从此枪不离手,金戈铁马,南征北战,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粟裕没有上过军校,当兵时就是个小白,但第一回入伍运气好,参加的部队是北伐铁军~叶挺独立团,于是跟着就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暴动”。

这样算来,粟裕不仅跟林帅同年,而且资历也可与林帅比肩。不同的是两人起点不一样,林帅有黄埔给背书,加上运气爆棚,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所以职务噌蹭地就坐火箭上去了。

当林帅已经做到了红一军团军团长了,粟裕才爬到了师长的位置,后来做了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参谋长。五年内调来调去,原地踏步。两下一比,这差别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俗话说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这话说的就是粟裕。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里就没有粟裕,因为他早已被调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做了参谋长,后来这个先遣队北上转了几个圈就汇入到方志敏的红十军。

这个红十军活动区域离南京不远了,这还了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蒋介石立即就调来大军痛剿。结果红十军一败谭家山,二败怀玉山,几乎被团灭。好在粟裕机灵,率领先遣部队拼死突围,才逃过一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粟裕率领突围出来的500多人进入了闽浙赣山区,自此独当一面,虎藏山林,了无踪影。

整整三年,无论国民党如何清剿,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确实是神秘得一撇。然而正是这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使粟裕得以磨炼身心,百炼成钢。

1938年,当叶挺竖起新四军大旗时,粟裕从闽浙赣山区闻信走了出来,并带来了一支久经战火锤炼的钢铁部队。也正是这支部队后来跟随粟裕活跃在大江南北的抗日战场上,攻城掠地,无坚不摧。

粟裕经过八年抗战血与火的洗礼,已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著名战将,其军事谋略超群,军事指挥艺术已出神入化。

艺高自然人就胆大了,胆大到对主席的战略决策都敢说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对主席的战略决策说不,造就了苏中七战七捷。

1946年,国共内战拉开了序幕,粟裕所在的华中地区与国民政府南京近在咫尺,那还了得,自然就成了国民党首先要清剿的目标。

国民党很看得起粟裕,派出了12万装备精良的大军,由能文又能武的黄埔一期生国军中将李默安率领,杀气腾腾地开向华中地区。而粟裕率领的华中军区部队仅2万余人,部队装备简陋,连几件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两军实力对比实在是太过悬殊,根本就没法比。若开战,国共双方都认为粟裕很快就会被围歼,必败无疑。

为保存华中这2万部队,主席指示应立即速撤到淮南地区,跳到外线作战。主席的这一指示严格意义上说是十分英明的,避敌锋芒,日后再战。

但粟裕不干啊!粟裕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发现淮南地区有很多不利因素:

一是该地区干旱严重,非常贫瘠,物资供应会十分困难。二是人口密度比较稀少,兵员补充会存在问题。三是部队对该地区比较陌生,对地形地貌不熟悉,对后续作战会极为不利。所以,外线作战看似有利,实则是弊多利少。

而苏中地区,情况就大不同了。一是抗战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可以在部队的后勤保障上给予有力地支援。二是物产丰富,部队所需物资可以就地解决。三是人口密度大,兵员补充有保障。四是部队对地形熟悉,非常有利于部队运动穿插歼敌。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在内线先打几仗更为有利。

为此,粟裕斗胆连续三次向中央军委及主席柬言,要求部队应留在苏中地区先打几仗,放手歼敌。

要知道下级向上级谏言,过一,过二,不能过三,过三就要由谏言者负完全责任了,也等于是粟裕向中央军委立下了军令状。

中央军委及毛主席看粟裕如此坚决,如此有信心,也冷静了下来,经过再次分析,认为粟裕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就让粟裕打打看,不行再撤也不迟。

结果战端一开,胜败是一边倒,所有人都傻眼了。粟裕率领他的2万余部队有如神助,一战宣泰,二战皋南,三战海安,四战李堡,五战丁林,六战邵伯,七战如黄,50天,七战七捷,歼敌3万多人,歼敌数量超过自身部队数量,且自我损失还不大,关键是部队的装备还都彻底给换了一茬。

老实说,苏中的七战七捷完全是超出了国共双方统帅的预判,也令吃瓜群众们瞠目结舌。军史后来总结说:苏中的七战七捷是战争史上的登峰造极之作,粟裕的战场指挥出神入化,匪夷所思,堪称艺术。

第二次对主席的战略决策说不,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的中原战场,国共双方大军云集,战云密布。国民党调集了黄百韬、邱清泉、李倪、黄维、李延年五大兵团,外加地方部队,总兵力80万。其中邱清泉的第5兵团、黄维第十八兵团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解放军集中了华东野战军最能打的十几个野战纵队,中原野战军全部,外加陈谢集团,总兵力60万。两军对垒,国军占优势。

如何逐鹿中原?主席抛出来一个伟大的构想。那就是要再来一次如刘邓挺进大别山那样的千里大跃进,只不过这次不是跨几条小河,而是要跨越大江。主角也不再是刘邓,换成了粟裕。

但令主席没有想到的是粟裕居然要抗命不干,建议部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打大的歼灭战。

这次中央军委及毛主席都怒了,要临阵换帅。这时陈毅急了,要拿脑壳为粟裕担保,才为粟裕争取到去西柏坡当面向中央军委汇报的机会。

中央军委声言要撤粟裕的职更多地是将一下粟裕的军。当陈粟到达西北坡时,中央五大常委破天荒出村迎接,这种超高规格的礼遇估计林帅来了也不见得会有。

陈毅一路都为粟裕捏着一把汗,没想到粟裕是胸有成竹,在西柏坡的会议室向中央五大常委汇报三十来分钟,一二三四五条就把他们全说服了。最后主席站起来说:两条。一条是我正式收回自己的意见,是我考虑不周,粟裕的想法比我高明。二条是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授予全权指挥华东野战军。粟裕不但涉险过关,而且还官升一级。

后来的进展,想比必大家都知道了,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共歼灭国军55万人,创造了解放战争在同一次战役中歼敌最多的记录。其中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0多万人,超额完成了在西北坡立下的军令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