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怀念琼瑶,
怀念1980年代的爱情
——洞烛
窗外之风
个人情感经历的文学化呈现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经历了十年的文化浩劫后,社会和人们的内心都处于深刻的裂变与重建之中。这一历史时期,情感的复苏、文化的解禁、个体自由的渴望,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反思。
恰逢其会,从台湾海峡的那一边,传来了琼瑶。
琼瑶著作等身,但最具冲击力的,无疑是她的处女作《窗外》。
这部书是她个人情感经历的文学化呈现,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海峡对岸的中国人内心情感复兴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故事中,琼瑶借主人公的爱情经历,表达了对美满爱情的向往、对情感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社会规范的反抗。这部作品不仅是琼瑶的个人情感经验的延续,它还反映了海峡两岸各自的中国社会对“爱情”这一人性化情感的深切需求。
《窗外》的背景及故事情节都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琼瑶将自己年轻时与老师之间那段禁忌的爱情经历,转化为文学作品。尽管这一段师生恋在社会上并不被接受,且有着明显的道德争议,但琼瑶却在作品中赋予了它一种美学上的同情与情感的深刻。她让这段爱情在小说的构架中升华为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禁锢的心灵探讨。情感上突破了社会对“爱”的限制,象征着对个体情感自由的追求与呼喊。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琼瑶式的爱情迅速成为了一个迫近“信仰”的符号。它代表了人类对纯真、自由、真挚情感的渴望,这种渴望是如此急切、贪婪乃至粗糙,以至于它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殉道者的意义。对于那些刚刚走出十年浩劫的中国人来说,琼瑶的爱情故事给予了他们某种文化上的抚慰和心灵上的释放。
红楼梦中
对权力的挑战
也是在这个时代,当人们终于摆脱单一的阶级斗争叙事之后,《红楼梦》中的人性元素再次生长起来,尽管《红楼梦》所展现的爱情同样充满理想与激情,但它却不能逃脱传统社会无所不在的压制与束缚。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式爱情故事,二人的情感之深切却终究未能得以圆满。
与现代《窗外》所不同的是,在《红楼梦》中,爱情本身就存在强烈的非道德甚至非法元素。它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更是对传统家庭结构、社会规范及制度化压迫的深刻反叛。无论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还是贾宝玉对社会传统的漠视,他们所表现的个性张扬可以被适度容忍,但这并不能折冲他们之间可能的包含暧昧的情感关系,二者的爱情始终在一个无法超越的权力结构和家庭制度中徘徊。即便他们本身,也多少带有某种负罪感。
所以,在《红楼梦》这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爱情的功用是带有超越意味的,它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对权力的挑战,是对制度化家庭和阶级的质疑。爱情本身所充满的纯真与理想,恰恰就包含个体对“家族命运”的嘲弄。最终,林黛玉的死和贾宝玉的迷失,成为了爱情在封建社会框架下无法实现的真实写照。
在那个年代,个体与群体、禁忌与反动、生命与压制……这一切都变成了一锅复杂的勾兑在一起的情绪之汤,既混沌又缺乏头绪。
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至今依然被称为经典,剧中众多演员甚至不自觉重现了角色的命运,这既是名著的力量,也和八十年代这种巨变中的文化背景相关。
美学理想
一种文化上的再生
从琼瑶的爱情故事到《红楼梦》中的宝黛情深,两者都以某种方式展示了爱情的纯粹与反叛。琼瑶的《窗外》赋予爱情一种现代化的自由与个性化的表达,强调个体情感的自主与自我实现。而《红楼梦》则通过宝黛悲剧的爱情,展现了在传统制度下,爱情作为一种美学上的理想,如何受制于家庭与社会的层层压迫。
琼瑶的爱情故事,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语境中,被赋予了某种文化上的先锋价值,被视作对社会压制和道德规范的突破。她的作品,尤其是在诸如《窗外》这样的情节设定中,以师生之间这样的“不伦之恋”为代表,向社会的道德禁忌发起了挑战。这种挑战并非是单纯的反叛,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再生,一种对于个体情感自由的恢复。琼瑶小说中的爱情,不再是被社会束缚的行为,而是个体情感的升华,是对生活中一切外部框架的抗议。
与之相比,《红楼梦》则更具历史感和沧桑感,它的爱情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交织,更是对封建制度、等级制度的深刻反思。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虽然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最终未能逃脱封建伦理的束缚,导致了悲剧的结局。贾母对才子佳人的批判反映了对爱情的坚定拒绝,她认为这种超越了世俗责任的情感是荒唐的更是不道德的,是对家族与社会规范的背离。在不同的时代,家长的批判与世俗的批判纠结在一起,当琼瑶的爱情终于开始展开个人化的自我表达时,《红楼梦》中的宝黛依然在传统文化的枷锁下无法逾越。
这一步,需要跨越太多的时间和空间。
一脉相承
圣徒式的自我献祭
在那个特殊的八十年代,琼瑶与《红楼梦》展现了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爱情表达。从琼瑶的《窗外》到《红楼梦》的宝黛情缘,虽然它们的爱情内涵和呈现方式各自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渴望与挣扎。
琼瑶的爱情与《红楼梦》中的爱情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在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回应着人们对于情感、自由与束缚的复杂情感。琼瑶式的爱情也许承担了太多的符号化因素,甚至被强化为某种圣徒式的自我献祭,但恰恰是这种接近于信仰的情怀,触发了更多的大陆年轻人的文化感受,在那个一切都在重新定义的时代,曾经的“正确”正在被推倒,被抛弃,荒芜之下,废墟之中,真正该被建设的却是一种茫然。
启蒙价值
结语
常识与逻辑还有相当的距离,情感却是可以凭直觉感受的。
于是,爱情,无论是琼瑶的爱情,还是重新被认识的《红楼梦》的爱情,成为了一盏忽隐忽现的灯。
正因如此,就像邓丽君的歌声,金庸的侠骨柔肠,三毛的情感游记……在这个特殊时期,商业文化承担起了启蒙的价值,作为几代人的爱情圣母,琼瑶将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事件被继续传扬。
她值得被纪念。
订阅本号
光顾小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