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作家如果写的仅仅是一个小我,它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我们应该从个人的特殊性上去表达的是那一代人,甚至是你这个国家的人,甚至是人类的普遍性。”
麦家老师在最近的一次专访中这样表达作为作家的使命。
“人的核心是一个球体,需要不断被照亮。”
《人间信》不仅是麦家的一次自我披露,这部作品同样勾连起无数读者的回忆和深思,照亮着一个个孤寂荒凉的内心。
●有人形容这本书为“暴裂无声”
对父亲缺位的家庭模式如此直接的描写,那种熟悉又极具冲击性的画面复现在我们面前。
●有人感叹于麦家的这种“真实”
”麦家打破了惯常的那种粉饰和原谅,他用冷静和幽默又不失诙谐的伤感基调,让这本书在某些情节上和读者达成了共振,好比电影的煽情,却不是突然的一击,而是用了温水煮蛙的方式让读者从掩卷那一刻,接受了我们骨子里的善良和情分的冷。”
●有人透过书页看到在原生家庭挣扎的孩子
“孩子清澈的眼睛和敏感的内心如同一只神奇的盒子,那些激烈的冲突、柔软的爱意、悲痛的离别和绝望的仇恨都被收进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盒子越来越满,无意间不定时的开启,就是所有童年生活的投射。”
●而有人想要拂去年少的麦家脸上的泪水
”读麦家老师这本书,就像看一颗麦穗上的麦子,在燃烧的麦田里,一粒粒崩落,有些反而因为肥沃的土壤活得更好,有些则成了同一颗麦穗上麦子的养料。哭吧麦家老师,眼睛浇灌过的土壤,才不至于只有血的腥味。”
麦家说,“我觉得正因为我有这种童年,我才走向了写作,我对写作有一种生理需求。”
”一个普通人的童年如果足够悲苦,但凡这个人又是个敏感的人,凑巧再识得几个字的话,那么日后成为一名作家几乎是他的必经之路。”
写下来,痛苦才会过去,如果没有过去也没关系,至少我们直面了它,不再恐惧。
本期荐阅:
麦家《人间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