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Jan Buchczi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Jan Buchczik

利维坦按:

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是因为它是你有意向他人隐瞒的事情。即使它从未被提起,即使你从未主动隐瞒过,它仍然是一个秘密。根据《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普通人现在平均藏有13个秘密,其中有5个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

(pubmed.ncbi.nlm.nih.gov/28481618/)

该研究在10项不同的研究中分析了超过13000个秘密。研究人员询问参与者是否正在隐藏38种常见类别中的任何一种秘密,这些类别包括不忠、财务秘密和私密爱好等。人们最常隐瞒而不与他人分享的秘密是:婚外情的想法(对伴侣以外的人有浪漫或性方面的想法)、浪漫欲望、性行为以及谎言。

如果你也有自己不愿提及的秘密,由于长期隐瞒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自然会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考虑到这些秘密时不时会突然进入到你的脑海中,让你饱受折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应该彻底卸下心结,还是继续保有那些秘密的往事?

你是否藏有一个深埋心底的秘密?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以其早期美国恐怖故事而广为人知。但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位用小说而非理论和数据来表达关于人类行为观点的社会科学家。

我的最爱之一是他1843年的短篇小说《告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小说讲述了一位男子因内心隐藏的秘密而逐渐陷入疯狂。他描述自己谋杀了一位老人,原因是无法忍受老人那淡蓝色“鹰眼”的注视。

叙述者的目的是证明自己的清醒,而爱伦·坡的目的则是探讨这一恶行对凶手的心理影响。小说中,凶手将老人的尸体藏在地板下,但随后开始听到死者心脏的跳动声从地板下传来。这种声音显然是凶手羞耻和内疚的隐喻,心跳声越来越大,最终让凶手不堪忍受。他为了寻求解脱,向警方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哈利·克拉克(Harry Clarke)于1919年《告密的心》插画。© wikipedi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利·克拉克(Harry Clarke)于1919年《告密的心》插画。© wikipedia

当然,你不大可能像小说中的叙述者那样犯下谋杀罪并因此陷入疯狂,但爱伦·坡的心理剧妙就妙在它让你窥见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些令自己感到羞愧的秘密。这些秘密可能从未向他人吐露。对于许多人来说,包括你在内,这些秘密是一种情感负担,影响着生活质量。幸运的是,你可以找到比向警方自首更轻松的解脱方式。

© People Matter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People Matters

心理学家将我们隐藏的秘密称为“自我隐藏”(self-concealment)。尽管你隐藏的内容可能让你觉得特别羞耻,但隐藏秘密的体验在人群中其实大同小异。

哥伦比亚大学领导与伦理学教授迈克尔·斯莱皮安(Michael Slepian)创建了一个名为KeepingSecrets的网站[1],该网站将人们隐藏的事情分为不同类别。谋杀并未出现在这些类别中。网站上最常见的秘密涉及道德家可能称之为“不忠或不检行为”的内容,而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这些行为可以被称为“婚外情的诱惑”(对非伴侣的迷恋)和未披露的性行为。简而言之,你自己的“告密之心”可能涉及爱情和性。

这些主题在男性和女性之间,以及在不同年龄段都相当一致。如果你认为这些秘密在老年人中会较少,那就大错特错了:根据斯莱皮安的数据,60岁及以上的男性中,超过一半的人曾参与过从未向任何人透露的性行为。而在同龄女性中,隐藏的婚外情想法和30岁女性的比例一样高。

© Scientific Americ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Scientific American

有些秘密之所以不分享,是出于非常实际的原因,比如不告诉同事你正在找工作。但大多数情况下,秘密隐藏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关心之人的批评[2]。例如,向家人坦白你对非配偶的同事有好感,这会给你带来多方面的代价。因此,学者们指出,保守秘密是避免人际关系中不必要冲突的有效方法。

隐藏秘密的动机还可能来自自身的负面情绪,比如内疚和羞耻。

心理学家将内疚定义为对行为的负面评价,伴随悔恨或后悔;羞耻则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负面感受[3]。更具体地说:对朋友撒谎让你感到内疚;而你因是一个“撒谎者”而感到羞耻。换言之,内疚更多地是关于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羞耻则更多地威胁到个人的自我认知。因此,隐藏某些行为意味着,无需暴露内疚或羞耻的来源——甚至无需面对它本身。

有一些证据支持这样一种观点:通过这种隐藏可以缓解内疚感。然而,对于羞耻,黑暗的秘密往往会带来折磨。

© Christian Hartmann / Reuter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Christian Hartmann / Reuters

正如斯莱皮安教授和他的同事在2020年发表在《情绪》(Emotion)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羞耻感往往会导致秘密在一天中的各种时间段反复侵入你的思绪[4]。其他研究则显示,隐藏秘密本身也会引发羞耻感。换句话说,羞耻和秘密会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让你深受困扰。

这种羞耻的漩涡对幸福感非常不利。神经科学家发现[5],羞耻感激活了背侧前扣带皮质(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负责精神痛苦)和腹外侧前额皮质(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处理沉思)。心理学家则观察到,隐瞒秘密预示着负面情绪(情绪低落)、身体不适和普遍的痛苦[6]。

秘密的另一个不良影响是破坏亲密关系。秘密会在亲人之间制造一道屏障,使亲密关系变得不正常。如果朋友或家人对你冷淡,不要认为这是因为你做了什么;秘密的羞耻感可能是原因所在。

© Daily Reflections on Divine Merc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Daily Reflections on Divine Mercy

隐瞒秘密就像携带一个沉重的负担。它会影响你思考其他事情的能力,让你对生活的享受减少,甚至带来不适和痛苦。研究表明,如果你能找到放下这个负担的方法,你会感到更加轻松。

2019年一项针对自我隐瞒的成年人研究显示[7],保守秘密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与预期一致,向某人倾诉秘密对分享者的生活质量没有影响,但摆脱对秘密的执念则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直至秘密不再带来负面影响。换句话说,要想感觉更快乐,就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然后放下它。

当然,这并不那么简单。如果这个令人困扰的秘密涉及到你为之羞愧的持续行为,你可能需要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常认为羞耻感本身是问题所在,但这种看法过于笼统。有些行为确实是不合群的,并因此理应引发羞耻感。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羞耻可能是完全恰当的,并且反映了正常的良知,这是一种有益的特质。

心理学家指出,羞耻感可以阻止你从事有害行为。如果你的秘密涉及非法活动,如吸毒或婚外情,这些可能会伤害你的家庭,或损害你的身心,那么戒除这些行为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步。

© HubPag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HubPages

其次,向他人倾诉时,选择倾诉的对象非常重要。如果对方的反应是负面的,可能会让你更加坚定隐瞒秘密的初衷,并带来更大的问题。研究该主题的心理学家建议[8],选择那些你认为值得信任、会正面回应并且不会因这些信息受到伤害的人。

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以一种可能伤害受到影响的人的方式卸下你的负担,可能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如果向爱人和亲人坦白并不合适,还有更正式、更安全的方法解决自我隐瞒的问题。咨询心理医生是一个选择,并能保证保密性。在许多宗教中,告解也能提供类似的帮助。

第三步,在停止不良行为(如果有必要)和倾诉秘密之后,就是停止对秘密的反复思考。这可能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上述两步本身就能中断秘密与羞耻的循环。但如果关于过去羞耻的无端想法仍然侵扰你的内心,心理学家开发了一些认知行为疗法(CBT)技术,可以帮助你释然[9]。 这些方法包括: 针对反复思考 行为的CBT,旨在打破持续的负面思考; 基于正念的CBT,教导你专注于当下; 以及认知偏差修正,强化对积极记忆和体验的注意力。

如果你有一个令人困扰的秘密,这些方法都能帮到你。不过,我想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这可能是爱伦·坡没有想到的。据他1849年的讣告所说,“他几乎没有朋友”,而且“即便有,也很少”。

假设你有一位朋友,你知道他因过去的某件事而困扰不已。你可以邀请这位朋友来倾诉秘密。当然,你在发出这种邀请时必须完全值得信任:绝不能将秘密告诉任何人。一项2018年的研究表明[10],提供这样的帮助往往能加深友谊的亲密程度,甚至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但请记住,这样做也会给你带来负担,因为这个秘密就成了你的。为了减轻朋友的负担,你接受了其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纯粹的善意之举。

参考文献:

[1]www.columbia.edu/~ms4992/secrets/keepingsecrets.html

[2]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1-4419-6953-8_19

[3]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891258/

[4]psycnet.apa.org/buy/2019-07138-001

[5]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9763415302876

[6]guilfordjournals.com/doi/abs/10.1521/jscp.2015.34.8.705

[7]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77/0091415018758447

[8]psycnet.apa.org/record/1996-01405-007

[9]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352250X15000901

[10]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103117307278

文/Arthur C. Brooks

译/tamiya2

校对/tim

原文/www.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24/12/guilty-secret-greater-happiness/680849/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tamiya2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