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事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我们对此解读如下:

核心观点:

第一,对今年全年GDP等经济发展目标较有信心,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 今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为4.8%;四季度一系列支持性政策(降息、稳楼市、财政支出边际)落地,我们预计全年实际GDP同比有望达到4.8%以上,完成年初“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第二,2025作为“十四五”和“十五五”接续之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抓手更加明确和坚定。 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 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国内宏观经济自2023年以来呈现出工业生产偏强、国内有效需求偏弱、整体物价偏低的特点;资本市场也呈现出债强股弱的特点。而对于2025年,特朗普关税“大棒”制约外需已是明牌,面对“外部冲击”,需要更加有利的宏观政策进行对冲,以我为主,扩大内需。本次会议罕见提到稳住楼市股市,一定程度有望进一步修复市场情绪,抬升A股风险偏好。

第三,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更加积极有为。 “ 实施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 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 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

对于财政政策: 我们在12月发布的《》中预计2025年,赤字率有望提升至3.5%-4%,对应赤字规模或在4.8-5.5万亿元;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或新增4-5万亿元和特别国债或新增2万亿元(长期项目建设和国有大行注资),广义赤字规模或在10.8-12.5万亿元,对应广义赤字率7.9%-9.1%。本次“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表述较为积极,或预示 2025年赤字率、广义赤字率将在我们预期上沿甚至超出预期,这将会向释放较强的逆周期调节和财政思维调整的信号。后续仍要关注明年两会的具体数据落地。

对于货币政策:我们前期报告提出为了更好避免“流动性陷阱”,一是要参考“通胀目标制”,降低实际利率;二是要采取非常规政策手段(实施通胀目标制、央行从“最后借款人”转向“最终做市商”)。

今年以来5年LPR已降息60BP,部分领域如房贷利率降幅更大;并且推出SFISF等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央行向特定领域注入流动性、托底资产价格。本次会议所提“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同于7月政治局会议所提“ 稳健的货币政策 ”, 给未来的利率降幅、汇率调整幅度等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第四,对于扩大国内需求,“ 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其中“提高投资效益”这一表述也较为罕见。当前PPI同比已持续两年同比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受到挤压,投资效益的提高也受到抑制,这不利于降低国内宏观杠杆率。我们理解,这需要 借助市场力量,及时出清低效企业与产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才能更好提高投资效益。

整体看,12月政治局会议所提的“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表述均较为积极,体现了面对外部冲击较为积极的反应。

会议通稿发出后,10年国债收益率进一步回落3BP至1.92%以内;港股大幅拉升3%以上,离岸人民币小幅升值。市场目前倾向做多流动性。我们提示后续仍可关注物价数据、金融数据、地产消费等数据,多维度验证政策效果持续性。 短期不排除股债双牛行情出现,人民币汇率或将进一步打开贬值空间以应对关税冲击。

正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我们对此解读如下:

第一,对今年全年GDP等经济发展目标较有信心,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今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为4.8%;四季度一系列支持性政策(降息、稳楼市、财政支出边际)落地,我们预计全年实际GDP同比有望达到4.8%以上,完成年初“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第二,2025作为“十四五”和“十五五”接续之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抓手更加明确和坚定。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内宏观经济自2023年以来呈现出工业生产偏强、国内有效需求偏弱、整体物价偏低的特点;资本市场也呈现出债强股弱的特点。而对于2025年,特朗普关税“大棒”制约外需已是明牌,面对“外部冲击”,需要更加有利的宏观政策进行对冲,以我为主,扩大内需。本次会议罕见提到稳住楼市股市,一定程度有望进一步修复市场情绪,抬升A股风险偏好。

第三,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定调更加积极有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对于财政政策:我们在12月发布的《》中预计2025年,赤字率有望提升至3.5%-4%,对应赤字规模或在4.8-5.5万亿元;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或新增4-5万亿元和特别国债或新增2万亿元(长期项目建设和国有大行注资),广义赤字规模或在10.8-12.5万亿元,对应广义赤字率7.9%-9.1%。本次“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述较为积极,或预示2025年赤字率、广义赤字率将在我们预期上沿甚至超出预期,这将会向释放较强的逆周期调节和财政思维调整的信号。后续仍要关注明年两会的具体数据落地。

对于货币政策:我们前期报告提出为了更好避免“流动性陷阱”,一是要参考“通胀目标制”,降低实际利率;二是要采取非常规政策手段(实施通胀目标制、央行从“最后借款人”转向“最终做市商”)。

今年以来5年LPR已降息60BP,部分领域如房贷利率降幅更大;并且推出SFISF等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央行向特定领域注入流动性、托底资产价格。本次会议所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于7月政治局会议所提“稳健的货币政策”,给未来的利率降幅、汇率调整幅度等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第四,对于扩大国内需求,“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其中“提高投资效益”这一表述也较为罕见。当前PPI同比已持续两年同比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受到挤压,投资效益的提高也受到抑制,这不利于降低国内宏观杠杆率。我们理解,这需要借助市场力量,及时出清低效企业与产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才能更好提高投资效益。

整体看,12月政治局会议所提的“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表述均较为积极,体现了面对外部冲击较为积极的反应。

会议通稿发出后,10年国债收益率进一步回落3BP至1.92%以内;港股大幅拉升3%以上,离岸人民币小幅升值。市场目前倾向做多流动性。我们提示后续仍可关注物价数据、金融数据、地产消费等数据,多维度验证政策效果持续性。短期不排除股债双牛行情出现,人民币汇率或将进一步打开贬值空间以应对关税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财政政策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政策或将更加积极有为——12月政治局会议解读

对外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10日

报告发布机构: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作者:

仝垚炜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24050002

邮箱:tongyaowei@cgws.com

蒋飞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21080001

邮箱:jiangfei@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

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