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1382 年),马皇后的离世,成为了大明王朝命运转折的一个微妙契机。

全国高僧云集京师,为皇后诵经荐福,而道衍和尚,便是在这一时期被高僧宗泐举荐,由朱元璋亲自安排,随燕王朱棣前往北平,担任庆寿寺住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衍,俗名姚天僖,生于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 年),苏州人。家族世代行医,然家境清贫,促使他在 14 岁那年选择出家,法名“道衍”

图源影视剧照:人物道衍和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影视剧照:人物道衍和尚

他聪慧好学,博采众长,不仅深入研习天台宗、禅宗临济宗,还师从道士席应真,钻研道法、相术与兵法,兼爱诗文,与高启等结为“北郭十友”,在当时的僧界已小有名气。

在北平庆寿寺的约 20 年岁月里,道衍与朱棣的关系逐渐紧密。他频繁出入燕王府,二人常屏退旁人,密语深谈,虽正史未载谈话内容,但无疑与朱棣的野心膨胀息息相关。

道衍以其占卜、相面之术及巧妙的言辞,逐步鼓动朱棣起兵靖难。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朱棣统领北平兵马征伐北元,展露锋芒,势力渐强。

此后,朱标早逝、朱允炆削藩等一系列事件,让朱棣心生夺位之意,道衍则成为其背后的关键谋划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文元年(1399 年)七月,靖难之役爆发。誓师大会上,天气突变,雷电震落燕王府瓦片,众人惊恐,道衍却以“祥也。

图源网络:靖难之役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靖难之役爆发

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之语巧妙化解危机,稳定了军心。

战争期间,道衍虽未亲赴前线,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辅佐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朱棣每遇疑难,皆驰书相问,“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东昌之战,燕军惨败,士气低落,道衍以“师行必克,但费两日”的解释,激励朱棣与将士重新振作,继续征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文三年(1401 年)底,战争陷入胶着,道衍提出“毋下城邑,疾趋京师”的奇谋,朱棣依计而行,甩开朝廷重兵,直捣京师。建文四年(1402 年)六月,燕兵入京,朱棣登基,永乐朝开启。

图源影视剧照:朱棣登基永乐朝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影视剧照:朱棣登基永乐朝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乐二年(1404 年),道衍被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赐名姚广孝。他虽接受官职,却不改僧衣,不蓄发,不受豪宅美女,常居僧寺,仅在朝会时着官服。

图源网络:道衍被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赐名姚广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道衍被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赐名姚广孝

功成名就后,他的心境发生转变,诗文中多有对人心险恶、名利虚幻的感慨,如“世人知险是风波,那识人心险更多”等诗句,表达了他对尘世的洞察与超脱。

他晚年参与诸多事务,如辅佐太子朱高炽、皇长孙朱瞻基,前往故乡赈灾,主持编修《永乐大典》与《明太祖实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衍的一生充满争议。明朝中期以后,文人士大夫因“正统观”对他进行“丑化”,嘉靖皇帝撤除其配享太庙资格,清朝乾隆亦斥其为“大奸大恶”。

图源网络:文人士大夫因“正统观”对他进行“丑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文人士大夫因“正统观”对他进行“丑化”

但晚明思想家李贽却能跳出“正统性”牢笼,指出其对国家的功绩。

靖难之役本质上是皇室内部权力之争,无绝对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评价历史人物应摆脱陈旧观念,客观看待其作为与影响。

道衍以其非凡谋略与独特经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且争议不断的一笔,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