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正因为如此,战争中的形势往往瞬息万变。兵法、战术可能是死的,人却是可以变通的,只有学会活学活用,才能在战争中取得长久的优势。在古代,中国人留下了许多兵法与战术,时至今日依然为人受用。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孙子兵法》,其被奉为是兵家中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是我国最早的兵书。在《孙子兵法》的内容中,包含着天时地利等诸多战略因素。除此之外,《孙子兵法》里也诞生出许多的成语,如“金蝉脱壳”、“借刀杀人”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中国的兵法一直处于发展之中,由于战争的复杂多变,兵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中国近代,由于战争模式、作战武器等发生极大的改变,一些古代的兵书早已不再适用。为了抗击来犯中华的敌人,智慧的中国人民鉴古通今,同样想出了许多战术。有一些知名的战术被流传至今,实用性非常强,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发明者的聪慧与才华。

我国著名军事家林彪,就曾发明了一个让敌军闻风丧胆的战术,他将这个战术取名为“三三制战术”。

三三制战术最初投入使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林彪提出这个战术后,先后有不少将士还对它逐步完善成熟。三三制战术在之后的战争也没有被摒弃,反而被大量使用于国共内战、抗美援朝战争里,且屡试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在抗日战争前中期,由于我军与敌军的兵力、武器等方面有着较大悬殊,因此,在同日军“硬碰硬”的战斗时,我军常常落于下风,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避开敌人的猛烈攻势,我军只得选择“麻雀战”。

麻雀战”就是一种战术,它同样被运用于抗日战争中。麻雀在外出觅食时,从来不会成群结队,暴露群体目标,而是分散开,各司其职。麻雀战是抗日游击队所运用的典型战术,往往令敌人头痛不已,毫无反击能力。

若不是凭借聪明的打法,想要同日军抗衡,对我军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就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作战方式也是不提倡的。同“麻雀战”所发明的背景一样,因为面临着武器弹药的缺乏、敌我力量的悬殊,林彪这才想出了“三三制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三三制战术”以班为单位,每三人为一组,组成一只只精悍的小队,在每个小组中,三人又各有任务,他们分别负责进攻、掩护与支援。三三制小组行进时,或进攻,或掩护防守,当组长下达改变阵型的命令后,他们又交换任务,不断覆盖战线。一个班二十余人的兵力,往往可以覆盖八百米之多的战线,这样一来既提高了行进战斗的效率,又分散了兵力,避免敌军集中火力的攻击……

除此之外,在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时,采用三三制战术也可以大大降低我军的伤亡,由于小组白刃战中是“多对一”,这样彼此可以互相照应、掩护,也使得我军具备了人数上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三制战术在抗日战争期间十分凑效,抗日战争结束后,它又被先后运用于国共内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中。在当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而美军的军事实力正盛,海陆空装备都十分先进。但是,即便面对这样精锐的美军侵略者,中国志愿军也丝毫不怯。

为了避开美军轰炸机、坦克等的肆意轰炸,中国志愿军果断采用了“三三制战术”,将兵力分散开,在必要时又重新聚集,使得美军无法分清主力军的位置。我军也因此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敌军的突破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三三制战术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凭借庞兴国等人组成的三人战斗组,竟可以单刀直入,一下子就攻克敌军的两个炮兵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如此高明的战术,为何不会被其他人模仿呢?原来,要想执行这一战术,需要团队做到极致的配合,部队之中也需纪律严明,各司其职,相互信任。三三制战术对士兵的军事素养及意志力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只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解放军战士可以做到了。如今,“三三制战术”仍然被解放军部队学习和使用,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智慧而光荣的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