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文字这个词汇是由“语言”和“文字”这两个彼此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组成:所谓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文字则是一种用于书面记录的工具。事实上语言的历史远比文字悠久。自300多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聋哑人都会开口说话,然而文字的发明不过是最近几千年的事。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只有口头语言而没书面文字。
历史上中华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汉字书写系统。当时周边其他民族大多还处于只有口头语言而无书面文字的状态。这些民族在与华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断接触到各种先进的文化和制度。随着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渐开化之后就需要用文字对日常的生产生活进行记录。历史上越南、朝鲜、日本等国都曾使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汉字文化圈。
汉字在东亚是一种颇为神奇的存在:同样的字在中、日、韩、越可能读音各异,但用于书面交流却没太大的障碍。古代汉字文化圈曾出现过一种独特的现象——笔谈:来自汉字文化圈中不同国家的人使用的是不同的口语,所以他们就使用都看得懂的汉字进行书面交谈。明末遗民朱舜水在参与抗清复明运动失败东渡日本。当时日本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访他。语言不通的两个人在更多时候是通过书面文字进行交流。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也常和朝鲜通信使用汉字笔谈的方式来争论儒学问题。清末流亡日本的孙中山、梁启超等人也曾通过书面文字与当地人交流。越南战争期间一名随同美军前往越南参战的韩军排长也曾用汉字和一位越南村长进行过有效沟通。这一切都说明至少在当时来自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是可以通过汉字交流的。可汉字是针对汉语而发明的文字。
汉字和汉语的语法及词汇高度对应,但相对于日、朝、越当地的语言就不太兼容了。日、朝、越等国为解决汉字与本土口语不兼容的问题就不断对汉字加以改造:日本以汉字偏旁部首的间架结构为基础发明自己的假名,朝鲜发明了谚文这种标音文字,越南则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喃字。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都是根据汉字间架结构发明创造的。日、朝、越在发明假名、谚文、喃字以后并没弃用汉字。
在日本相当漫长一段时间内上流社会男性是不屑于使用假名的。他们认为假名是女性和平民阶层的文字。在古代日本使用汉字一度被视为上流知识文化阶层有学问的表现。在朝鲜谚文更多是供平民阶层识字启蒙用的,而官方的正式文书仍长期使用汉字。越南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喃字主要在民间文学中使用,而汉字则作为官方文字存在。可等到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时代周边国家不约而同开始了去汉字化。
日本是最早开始去汉字化的国家,但却是如今汉字文化保留相对较多的国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大规模削减汉字的使用频率。当时的日本在“脱亚入欧”思想主导下把汉字等亚洲特色的产物视为落后的事物。随着日本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日益加深就使日语中开始出现很多外来词。在这种大背景下日文中开始引入拉丁字母来翻译书写外来词汇。这种由拉丁字母演化而来的日文被称为“罗马字”。
如今的日文实际上由三部分构成:汉字、根据汉字演化而来的假名、根据拉丁字母演化而来的罗马字。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有意识增加假名和罗马字的使用频率。到了二战后日文书写中的汉字比例已变得越来越少。1946年11月日本政府颁布了收录1850个字的《当用汉字表》用来限制汉字使用。相比之下韩国大规模废除汉字是以1970年
朴正熙颁布《韩文专用法案》为标志事件。
可如今的日本反而是一个汉字文化保留相对较多的国家:去日本旅游的人就会发现满大街的日文招牌中时不时就能见到几个汉字。可在韩国、越南只有在一些古建筑上还能见到汉字,而现代建筑的招牌上几乎见不到一个汉字。这里需要说明韩国所谓的废除汉字其实是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规避使用汉字,但实际上要完全彻底废除汉字是不现实的。比如韩国人的身份证上都会备注汉字姓名。
朝鲜半岛的谚文在发明之初本来就是供平民阶层识字启蒙用的类似于我国汉语拼音一类的东西。发音跟字直接结合起来的谚文对独立之初朝鲜半岛绝大多数没受过学校正规教育的底层百姓的确是简单易学的,但拼音文字的一大固有缺陷是由于同音字实在太多往往无法准确表达具个特定的字。比如当我们看到ma这个汉语拼音时就可能会想到马、妈、玛、吗、嘛、骂。作为标音文字的谚文同样存在着与此类似的问题。
像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的名字用谚文写作,然而所对应的只是wenzaiyin这三个读音,那么我们看到这三个音也可以理解为是文再银。韩国为解决同音字混淆的问题会在身份证姓名栏、出版物署名栏以及其它使用谚文有可能造成歧义的地方备注汉字。现在韩国人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学习汉字,初中毕业时会学900个汉字,高中毕业会再学900个。一个韩国成年人通常能认识大约1000多个汉字。
因此韩国人其实并非不认识汉字,只不过平时生活中很少用而已。位于半岛北方的朝鲜对汉字的态度也是如此:平时很少用,但还是要学。一个高中以上学历的朝鲜人通常能掌握2000到3000个汉字。日本的假名和朝鲜的谚文都是为解决本土口语发音与汉字不兼容的问题而发明的,所以日本假名也存在类似于朝韩谚文所存在的同音字容易混淆这一问题。无论日本还是朝韩要完全废除汉字严格意义上是不可能的。
不过韩国在限制汉字使用方面相对而言的确比日本更为彻底。这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韩国人的民族意识使然。朝鲜半岛在古代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存在,到了近代又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作为殖民地的屈辱历史记忆使韩国在独立后把历史上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也视为类似于殖民统治那样的屈辱。汉字因此被一些韩国民族主义者视为历史上屈辱的标志。这与日本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古代日本曾主动学习中国的文字、建筑、服饰以及国家制度,但日本在政治上却并未与中国确立过正式的宗藩朝贡关系。到了近代日本没像其他亚洲邻国一样沦为列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反而跻身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之中。因此日本人对汉字并不像韩国人那样视为屈辱。其实汉字在朝鲜半岛从来也没真正扎下根。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后长期被官僚贵族阶层垄断,而民间老百姓绝大多数其实是不识字的。
谚文的发明本就是为了方便底层百姓识字启蒙用的。曾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为方便与当地人交流自学当地语言文字。据这些人反映当时朝鲜普通百姓绝大多数是不认识汉字的。有些自媒体营销号说朝鲜、韩国独立后用几十年时间就把沿袭上千年的汉字给废除了。其实朝鲜、韩国废除的只是汉字作为官方文字的地位,至于民间老百姓本来也没几个认识汉字的啊,所以这事操作起来真没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难。
相比之下汉字在日本的普及程度要比朝鲜半岛高得多。日本早在1850年男孩识字率已达到
45%上下、女孩识字率为13%左右。换句话说当时的日本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识字的。
到了1912年日本的学龄儿童就学率已达98.2%。在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朝鲜半岛推行谚文其实并没太大阻力,因为老百姓本来也不认识几个汉字啊。可在全国大多数人都识字的日本要彻底废除已世代沿袭上千年的汉字显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