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35年9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刚从毛尔盖草地的沼泽中跋涉出来,就再度遭遇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西北王”胡宗南,地方军阀鲁大昌,洮岷路保安司令杨积庆,分守在陕甘支队北上可能会经过的各个要道,只等蒋介石一声令下,将其一网打尽。

而此时,陕甘支队只剩1万左右的人马。并且在与暴雨,草甸,沼泽,饥渴缠斗了7天7夜后,已是体力衰微。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后来回忆道:“走出草地,我感觉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尽管如此,部队丝毫不能停歇,他们必须尽快为自己打开一条生命通道。经过仔细地权衡利弊,陕甘支队终于确定了接下来的行进路线。将士们开始继续冒险远征。

没成想,在这条选定的路线上,支队竟然收获了意外之喜:40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这对红军战士们来说,无异于是久旱逢甘霖。这次及时雨为部队最后抵达陕北,实现胜利会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那么,红军这笔挽狂澜于既倒的物资,是从何而来?这前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波刚平,又陷虎口

1935年9月,红军部队在遭受了极限生理考验,经历了大量战斗和非战斗减员后,终于从地狱之门蹚出了一条生路,脱离了险象环生的草甸和沼泽。此时的红军队伍,已经数日靠挖野菜,啃树皮,煮皮带充饥。凡是能勉强咽得下去的,都被战士们拿来作了救命稻草。但为了摆脱追兵,早日达成北上抗日的目的,他们丝毫不敢懈怠。

部队该向何处行进呢?

彼时,陕甘支队的右前方,文县,武都至天水一带是胡宗南的大队人马,正前方临漳至岷县的洮河一带,由军阀鲁大昌手下的新编14师驻守,左侧则由藏区土司杨积庆的地方势力把守。杨积庆是蒋介石亲封的洮岷路保安司令,他的地盘,自然也是国民党势力范围。

在国民党重兵扼守的甘肃地区,红军部队想要摆脱敌军,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是从胡宗南方向突围;第二是绕道青海;第三则是直接北上。

如果选择第一条路,以红军队伍筋疲力竭,且缺少粮草和武器的状态,即便强突成功,也难逃损兵折将。第二条路虽然敌人防守空虚,但是要穿越大片无人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此时的红军队伍,已经没有足够的条件再与天斗。经过严密的斟酌利弊,陕甘支队决定取道腊子口,直接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隘口,长约300米,平均宽度8米。隘口只有30米宽,两边却是高达80米的绝壁悬崖,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