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是我军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时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组织领导了这项工作。总的来讲,对于全军近百万干部的军衔评定,特别是一千多名将官以上的军衔评定,这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十分复杂不容易。最终,除极个别认为自己偏低外,总体上都比较满意,可以说做到了公平公正,效果较好,影响深远。
但在军衔实行过程中,也有一个群体“对彭德怀是不满意的”,这部分群体“是一部分妇女工作人员”。《彭德怀传》在提到这件事时,称这部分妇女工作人员,在“30多年以后,仍有人悻悻然”。所谓“悻悻然”,当然是对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一直不满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需要我们搞清当时对女军人的大政策问题。早在1952年12月的全军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上,就已经对女军人做出了这样的明确:全军11万女军人,1953年争取安排10万人离队,余下的1万余人在授衔前,根据不同情况,再分别作出不同的安排。
经过两年多的思想教育和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到1955年初的时候,绝大部分女军人都已作了适当的工作安排,总体上来讲也都算是各得其所。
随着授衔工作的推进,国防部对余下的这部分女军人如何安排问题出台了一个新的决定,以期在授衔前把女军人尽量不授或少授军衔的工作做得更好。这个决定叫做《国防部关于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的决定》。而恰恰是这个决定,由于一些内容和用词不当,使得女军人们议论纷纷,心里很不舒服。《彭德怀传》是这样记载的:
《决定》中有两条硬性规定,使她们感到特别不快。一是说,在军、师及其以下的机关、部队,除师属卫生营外,不论担任何种职务的妇女工作人员,应一律调离部队,分别按转业和复员处理,并限于1955年6月底以前处理完毕,“期限满后未处理者,停发薪金”。另一是,在军以上机关或后勤部门,现在担任各种职务的妇女工作人员,凡不符合该决定所指的范围者,均应作转业或复员处理”,“至1955年12月31日止仍未处理完毕者,一律停止供给”。
《决定》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很多从战火中走过来的女军人,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女军人,本身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否合适问题就值得商榷。特别是对她们使用“停发薪金”、“一律停止供给”这样的用语和做法,未免有伤感情,未免有失和谐,未免过于刚性。这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最终,到1955年9月全军开始授衔后,获得授衔的女军官只有4665人。应该说,对一个有数百万军队的大国来说,仅有这么少的女军官能够获得授衔,这一比例是十分低的。
回过头来看,当时已经大批转业复员的女军人是作出了巨大牺牲的,她们怀有“悻悻然”的心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她们也都喜欢那身军装,也都热爱那份神圣的军队事业,也都希望授个军衔挂个牌牌展现飒爽英姿风采......
事物就是这样,始终不会有完美的。如果说1955年的大授衔工作,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话,那么,我们同样也不应该忘却那些从战争中走来、为战争做过贡献,却没能授上军衔的女军人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