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未来已来 物联网织就智慧城市
开始对话视窗。离开会取消及关闭视窗
Color
白
黑
红
绿
蓝
黄
紫红
青
Transparency
不透明
半透明
Color
黑
白
红
绿
蓝
黄
紫红
青
Transparency
不透明
半透明
透明
Color
黑
白
红
绿
蓝
黄
紫红
青
Transparency
透明
半透明
不透明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300%
400%
无
浮雕
压低
均匀
下阴影
比例无细体
单间隔无细体
比例细体
单间隔细体
舒适
手写体
小型大写字体
结束对话视窗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央广网无锡12月10日消息 在无锡市滨湖区的百禾怡养院,76岁的陈虎章爷爷对挂在胸前的“小卡”赞不绝口,“这个小卡具有定位的功能,我到院子里散步,要是遇到什么突发事故,轻轻一按键,护理人员就会立刻赶过来。”
2009年,首个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落户无锡,拉开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序幕。从此,这座城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百姓生活到城市治理,从车联网到工业互联网,万物互联的智慧场景在无锡不断落地。无锡,正以物联网为笔,创新为墨,勾勒一幅智慧城市的生动画卷。
无锡十八湾风景区(央广网发 无锡市委网信办供图)
智慧养老编织幸福晚年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智能床垫自动检测老人的睡眠数据,并将信息同步传输到护理站。护理人员24小时实时查看老人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数据,以及是否在床、离床时间、离床次数等,及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和行为动态。
走进无锡百禾怡养院,温馨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物联网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数据和代码,而是老人们生活中的贴心帮手。
陈虎章爷爷对此感触颇深,自从去年上海的心脏手术后,他在百禾怡养院开启了养老生活,“去年6月我是坐着轮椅进来的,来了半年,体重增加了近20斤,现在走路都不太需要拐杖了。这些智能机器对老年人很方便,随时可以监测血糖血压,今年又多了不少新设备,我们老年人很幸运。”
陈爷爷不仅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喜欢上了无锡宜人的环境,“我感觉无锡比上海还要好,现在身体比以前好了,护理院旁边就是太湖,我每天都要去太湖边转一圈,至少还能多活3年。”
陈虎章进行智力游戏(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近年来,无锡依托物联网产业优势,不断解锁“智慧养老”应用新场景,推动全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百禾怡养院是无锡智慧养老应用示范点,也是江苏中科西北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西北星”)的合作伙伴。
早在2016年建院之初,百禾怡养院院长赵娟就引入了智慧养老的理念,“我们与中科西北星合作共建‘智慧养老3.0’运营管理系统,配备无线定位系统、紧急呼叫响应、周界报警等智能化设施,实现老人定位求助、老人卧床检测、老人防走失、视频智能联动等功能,为他们提供精细化的智慧照护服务。”
赵娟说,当下的老人对科技化服务和智能化产品展现出了积极开放的心态。她认为,新时代的养老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既减轻了劳动力的负担,又能让老人的生活管理变得更智能。同时,她相信,养老智慧化是未来的趋势,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服务行业。
在中科西北星的展厅内,AI健康检测仪、AI智能助餐机、陪护机器人……各类智慧养老新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基于微服务、虚拟容器、领域模型、知识图谱等最新技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研发的全域智慧健康养老平台及系列产品,基本覆盖目前国内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全业态。”中科西北星战略发展总监张阗年介绍。
中科西北星展厅内各类智慧养老新科技产品(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老人都能享受到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张阗年表示,科技的根本在于服务人民,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养老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在无锡,像百禾怡养院这样的智慧养老机构越来越多。从智能床垫、健康监测手环到智能药盒、紧急呼叫系统,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智慧养老构筑起智慧城市的重要一部分。
一直以来,无锡把数字化技术作为推进养老服务改革的重要手段,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全市目前建成各类智慧养老服务机构超过200家。
科技守护城市水脉生机
一座智慧城市不仅要宜居,还要有韧性,而无锡的韧性,就藏在水脉中。无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内河纵横交错,水网密布。
在无锡的大街小巷、隧道桥梁、河道沿岸以及错综复杂的地下雨污水管网深处,一块块微型智能监测设备正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水安全。这些设备如同城市的“眼睛”和“耳朵”,实时感知着水量、水位、水质的变化,为城市的水治理提供着精准的数据支持。
智慧水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一环,关乎城市防洪排涝、水环境监测及雨污水排放调度等方方面面。
无锡航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航征”)深耕水体监测领域近十年,以雷达、超声波等传感技术为基础,结合基于各水体监测场景开发的核心算法,打造了一系列水体感知装备,守护这座城市的每一条水脉。
“起初,我们计划运用雷达技术进行地质探测,但后来发现水体监测同样需要这样的技术,并成功开发出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解决了污水监测难题。”无锡航征技术总工程师陈德莉带领团队,凭借在雷达探测技术方面的专长,近些年研发出了小体积、低功耗、高性能的水体感知设备。
无锡航征雷达水位计被应用于城市排水管网水位监测(央广网发 无锡航征供图)
从最初的地下管网测试产品到现今的第五代产品,已成功拓展至大河大江、城市内涝监测以及农业灌溉等多个领域。“在城市发展中,有效的水治理包括雨水和污水的合理分配,以及现代化的排水系统建设,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陈德莉认为,每一次技术升级,背后都是对“水环境安全”这一城市命题的回应。
无锡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并非简单的技术概念,而是在城市发展方向有了具体描述,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安全的方方面面。
自2022年以来,江苏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建设。无锡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在江苏省“综合监管+智慧监测”建设思路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具有无锡特色新型监管系统。
2024年上半年,无锡初步完成全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综合监管平台搭建并试运行,现已发现并处置燃气、内涝、道路等多个安全隐患。
从智能水表到智能井盖,从城市内涝预警系统到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无锡利用物联网技术紧紧织密城市水安全网。
创新铺就未来出行坦途
在创新发展这条路上,无锡也从未停歇。
街头巷尾,无人驾驶、智慧物流、车路协同……伴随着对汽车互联网应用的探索,无锡的车联网产业也早已从虚入实,从小到大。
没有方向盘,没有操控台,也没有驾驶员,一台台无人小巴车穿梭在无锡市中心,途经薛福成故居、东林书院、南长街等多个景区和商圈。“新朋友”的融入,让这座城市的慢生活在便捷与智能中更显从容和惬意。
“我经常乘坐无人小巴上下班,它们有不同的路线,可以直接送我到地铁站。虽然车上没有驾驶员,但感觉技术非常成熟,运行很平稳。”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
“为了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我们克服老城区复杂交通的挑战,今年8月在市中心梁溪区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无锡市车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秋介绍,无人小巴车的诞生,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要融入人民生活。目前无人小巴车除了固定路线,还推出了网络预约服务。
运行中的无人小巴车(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
在无锡经开区的智能网联汽车远程控制调度中心里,数十台智能驾驶舱一字排开,安全员通过对车内、车外的全景监控保障智能网联车辆平稳运行。“如果无人小巴车遇到突发状况,安全员可以进行停车、绕行、缓刹、变道等操作,保障公众出行安全。”陈秋说。
无人货运卡车、无人小巴车、无人清扫车、无人物流车……曾经只存在于幻想中的无人驾驶场景,如今已变为现实。
据了解,无锡正在接驳、物流、环卫、配送等领域的前沿场景中,构建“车路云一体化”。截至目前,自动驾驶小巴累计服务31.2万人次,低速无人装备完成432万单配送,自动驾驶卡车在综合保税区、重点厂区实现常态运营。
从2017年开始探索车联网,到2019年获批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再到2021年入围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今年入选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无锡车联网产业发展轨迹清晰可见。
目前,无锡主城区2756个路口信号灯联网联控率超95%,全市主要道路点位部署5600套感知设施,重点板块部署600多台RSU路侧通信单元,约占全国已装备总量的10%,基本实现全市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全域覆盖、“一网统管”。
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央广网发 无锡市委网信办供图)
智慧织网,“网”罗万象。2009年起,“物联网基因”就刻入了无锡人的骨子里,也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2023年,无锡物联网全口径产业规模达4511.6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国排行前列。全市物联网企业超3500家,覆盖信息感知、传输组网、计算存储、应用处理产业完整链条,以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一感两网”为特色细分赛道的产业布局加速构建。
当物联网与城市相遇,无锡选择用“万物互联”的力量,让城市的每一条“神经末梢”都保持灵敏和鲜活,与人民生活深度融合,一步步织出一张“看得见未来的网”。
监制:伏成镭
策划:栾永胜 安琪
文字:顾炀威 王纪民 王锡斐 庄滨滨 王姝姝 杨梦奎
视频:王纪民 顾炀威 刘剑忠
鸣谢:江苏省委网信办 无锡市委网信办 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