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消息
随着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的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部署会议的召开,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标志着国民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然而,与之相伴的,却是日益严峻的就业挑战。
回望历史,从1978年的17万高校毕业生,到2001年每年不到100万的规模,再到2002年突破百万大关,直至2008年超过500万,直至2023年突破千万,这一路上的增长见证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巨大进步。然而,当千万应届生涌入劳动力市场,本就紧张的就业环境无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届生们不禁要问:“现在大学生都这么难找工作吗?”而关于“00后整顿职场”的戏言,在现实面前也显得颇为无力,因为连进入职场的机会都变得愈发稀缺。
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于应届生而言,它却是大规模找工作的开始。秋招,这个被誉为企业面向应届生规模最大、机会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招聘计划,如今却也在庞大就业人群的冲击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据牛客发布的《牛客2023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显示,64.1%的24届学生在秋招中投递了超过30家企业,同比增长33.1%。然而,投递数量的增加并未带来offer数量的显著提升,反而有43%的毕业生在秋招中颗粒无收,而2021年秋招时这一比例仅为13%。
图源:《牛客2023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
面对这样的困境,应届生们不禁要问:“金九银十在哪儿?”曾经被视为求职黄金期的秋季,如今却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痛。经济的下行环境,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应对之策都显得颇为有限。而对于应届生而言,他们所能做的,或许只能是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就业问题并不仅仅是应届生的个人命题。当高校的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时,结构性失业便随之产生。正如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邬大光所言:“社会发展进入‘加速时代’,但高校专业调整却总是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这种滞后性,不仅导致了大量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也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达到年薪百万所需要的时间及目标公司一览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育部近年来频频出台相关政策,以期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的放矢地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202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之后又印发了《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对本科专业设置工作再次作出了部署。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高校的专业调整指明了方向,也为应届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政策的落地实施并非一蹴而就。高校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对接市场需求。同时,企业也需要转变招聘观念,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非仅仅看重学历和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缓解就业压力。
当然,对于应届生而言,他们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就业问题。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或随波逐流。同时,他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为应届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可以出台更多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应届生自主创业或到基层就业;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而企业则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校园招聘活动,为应届生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
面对1222万应届生的就业“寒冬”,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这一挑战。只有当政府、高校、企业和应届生等各方都积极行动起来时,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就业市场,让每一位应届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萝卜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