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江东文艺

——由江东新区文联协办

货 郎

■贺超雄

叮叮当、叮叮当,卖杂货哟……一串清脆的金属敲击声伴着货郎的吆喝声从村口传来,时高时低,时远时近,从村头传到村尾,从地上飘到树梢,悦耳动听,韵味十足。

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初的农村,交通不便,商品经济不发达,一个人口有五六千人以上的村才有一个供销社。供销社商品单一匮乏,人们购买东西特别是日常用品很不方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营各种小件生活用品的货郎(客家地区叫“卖杂货的”)走进乡村,填补了这一空白。

在北方,货郎一边吆喝,一边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吸引人们的注意。在南方,很多货郎通过敲打手中的金属片,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清脆响亮,穿透力强,更容易让散布在山中的每家每户都能听到。他们挑着货郎担,游走于村头村尾,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货郎担里的东西不能说“琳琅满目”,但也品种齐全。故乡有一部花朝戏剧目《卖杂货》,其中就有关于货郎担的唱词:“左一箱,右一箱,带有硬饼姜糖;上一托,下一托,带有胡椒八角。”“日用杂货挑一担,千村万户笑相迎。”“一针一线莫看小,也能让人解烦恼。”这形象地唱出了货郎担里的商品“小而齐”“方便实用”的特点。

交易的方式灵活多样,有现金交易,更多的是“以物换物”,就是用破旧且不能再使用的生活用品,如塑料拖鞋、铝铁制品等,折价换取自己喜欢的商品。这种交易额度是很小的,但也是最公平的。双方心情愉悦,一群人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笑声不断。看中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手头紧,怎么办?没关系,货郎是村里的常客,大家再熟悉不过。东西先拿去用,等有钱的时候再还上。正如《卖杂货》里唱道:“今日无钱另日有钱,赊赊欠欠到明年”,互信、纯朴的民风可见一斑。

货郎担里的麦芽糖是村里孩子们的最爱。可惜,当年的我们没有任何的消费能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麦芽糖垂涎欲滴、干着急。货郎太了解我们这帮“身无分文”的小家伙了,呵呵一笑,停下来,每个人敲一小块麦芽糖,免费送给我们。碰上手里拿着钱,但眼神游离不定的,货郎好像明白了什么,满脸笑容,敲一小块糖送给他,笑着说:“小家伙,不收你的钱,赶快把钱送回去吧。”接过糖的小孩满脸通红,赶快跑开。

游走的货郎是村里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个“新闻发布的平台”。邻村谁家姑娘出嫁了,前天乡里新到了一批化肥,要赶快凭票购买……凡此种种,国事、家事、琐事,还有比芝麻更小的事,很多都出自货郎之口,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对于我们这帮小孩来说,管他是真是假,反正觉得很好听,很有趣,听到入迷时,连旁边的小狗都屏住呼吸;听到高兴时,笑声一片,给偏僻的山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无限的生机。

随着时光的推移,商品流通的方式日益发达,货郎已难觅踪影,但留给我们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有时在睡梦中还不时听到那悠扬的声音:叮叮当、叮叮当,卖杂货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雅色村蝶变记

■贺彩花

沿着一条柏油马路行驶,天空蔚蓝的底色,衬着洁白的云朵,一个个生态优、环境美、面貌新的美丽乡村镶嵌在青山绿水间。

几年来,雅色村从贫困村到“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谱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那么,雅色村经历了怎样的蝶变呢?在十月金秋,笔者跟随江东新区文联一行到雅色采风探寻乡村发展的秘诀。

雅色村,位于江东新区古竹镇东南面、风景优美的越王山风景区脚下,距圩镇约6公里。在雅色党群服务中心,在古竹镇领导的引荐下,雅色村党总支书记邹观明向我们介绍了该村发展的基本情况。

雅色村以“产”字赋能,拓宽产业促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早在2018年,村集体通过村经济联合社注入帮扶和上级奖补资金,探索设立村集体100%控股的雅欣生态农业公司,采取“经联社+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因地制宜种植葡萄、优质草莓和圣女果。该项目聘请雅色村固定工10人,临时用工约2000人次。2022年进入丰产期,2023年葡萄产量为8.5万斤,为村集体带来86万元收入。2024年葡萄销量4万多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预计为135.73万元。通过水果产业园,有效带动村集体增收。

在2020年,雅色村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以文化传播、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采用“村集体+帮扶单位+公司”的运营模式,由深圳报业集团牵头投资900多万元,建设雅色村党员培训基地及艺术家工作室,同时投资210多万元启动巾帼农场建设,与党员培训基地及艺术家工作室共同运营,将农业和乡村旅游、乡村体验相结合,集党建、团建、住宿、会议、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共享农场、研学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2023年3月30日,深圳报业集团捐建的雅色党建培训中心落成并交付使用,2023年为村集体带来42万元的营业收入,带动餐饮和农产品销售40余万元,今年1至8月营业收入达21.7万元。

雅色村以“建”字当头,补齐短板强弱项。雅色村抓好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带动村民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绿化植树、卫生清洁、水渠清淤等集中行动,管护好现有绿化带、乡村休闲绿地,发动多方力量捐资建设3亩“桑梓林”,充分利用“五边四旁”新种植绿化树。

雅色村以“治”字为要,行动见效。全村大部分已实施农房外立面改造整治,整体形象得到提升;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的同时,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公共服务加快完善,极大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建设工作开展初期,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难题。我们去细化每一项工作,包括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地美建设等,除了争取一些上层的资金,也投入一些集体收入的资金,多方共聚,村民齐建设。”对此,邹观明深有感触:“村干部要有一种拧成一股绳的工作态度,大家齐心合力,当初回来做村干部,就是想把家乡建设好,所以我们是双向奔赴。”

为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还参观了雅色村的文化广场及相关产业园等,了解到雅色村“村企共同体”的发展历程。

沿着村道向里走,白墙黛瓦的农舍掩映在绿树间。稻田里,一片金灿灿的颜色,淡黄、金黄、深黄布满田野,微风吹过,仿佛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西瓜地里,一垄垄西瓜苗,青翠欲滴,给秋天带来一片生机,传递着“甜蜜”的希望,随手一拍,皆是风景如画。不远处,是雅色葡萄大观园,此时的葡萄藤经历了整个夏天的生长和秋天的丰收,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就像生命一样,轮回循环,为下一年的新生积蓄力量,等待来年春天,带来新一季的希望与收获。

再往前走,前方是雅色党建培训中心,这座新颖又典雅的建筑,将雅色的乡村风情、特色风味结合一体,藏于宁静之中,却吸引着四方游客。据介绍,去年访客就逾3000人次,其中有住宿需求的逾1000人次。在观光平台俯瞰,稻田、民居、道路、山峦等相映成景,构成一幅迷人的乡村田园画卷,美不胜收。

闲时,不少游客带着孩子到巾帼农场种地、采摘、捞鱼,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会田间地头的快乐。夜宿听蛙鼓、虫鸣、鸟叫、鸡啼等天籁,感受记忆里忘不掉的乡愁。

如今的雅色村,是“甜美”的,是“七彩”的。村庄的道路宽敞平坦,村舍整齐,景观优美,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呈现在村民面前。在政府的支持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产、建、治”,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雅色村已经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从落后到先进的华丽转身。

此行,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造就的蝶变,感受到了未来乡村的和美与壮阔。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美丽乡村在江东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共同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东古迹

古竹码头

古竹码头位于古竹镇古竹居委会。旧时古竹为紫金县水陆联运枢纽。该码头设有简易石级码头,过往客轮在此停靠上落,故又称客运码头,可供30吨级以下小船靠泊,货物装卸全靠肩挑担扛,跳板上落。1985年,紫金县重修兴建梯级平台式客货两用码头,长18米,宽6米,高5米,正常水位深2米,可靠泊80吨级的客货轮一艘。

邓扬康/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