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岷江水绿,久违的阳光让成都空气中透着活跃。
本月18日,在2024年国际电动航空(昆山)论坛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无人机工作委员会主任孙卫国透露,成都将成为国内六个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的城市之一。前一天,在珠海航展上,低空经济整机制造企业沃飞长空表示,将启动位于成都的全球总部建设,预计在2026-2030年间,同步开展低空出行试点运营,率先开启商业化。
“民众最快明年就可能体验到低空飞行。”成都科服集团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冷强军如此对媒体通俗分析。
11月下旬,成都首个无人驾驶的“未来之舟”航行在天府新区鹿溪河河面上,一款名为“天行者”的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宣布将于12月底面世。从天上飞的,到水里游的,陆上走的,种种面向未来的产业,在今年底率先亮相于成都,展开了这座城市“安逸”之外的硬核一面。
人们不难发现,从低空经济到人工智能,这些通常先发于东南沿海城市的新兴产业,在成都这一西部城市抢滩登陆。种种属于未来的蓝图在成都落地,是这一老牌工业城市产业提档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注脚。
10月底,各大城市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成都以16734.2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5.2%的增速,列居全国万亿级省会城市的增速第二,高出全国平均线0.4个百分点。顶着高基数的成都,凭借活跃的制造业在承压之下仍然领跑。
但亮眼的成绩之下,成都仍有不小的上探空间。在两万亿级城市中,成都作为后起之秀,其工业化率自2012年达到最高峰46.57%后,便过早波动下降。作为西部增长重心,成都工业走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攻坚突破期。
粗放式的产业布局已是过去,转型的下一步,对产业要素聚集与整合有更高要求。这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蹚水路,紧邻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日,10月24日,成都举行全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抓经济必须抓园区”,打造一批定位精准、运营高效、功能复合、支撑有力的产业园区,以园区带动产业聚力发展。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实施园区优化强承载、产业集群提能级、科技创新促转化、扩权赋能增活力、尊商重商优环境五大攻坚任务,让成都实现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
方向就此明确。园区一子落下,以此为主阵地,成都经济走入“全盘活”。
增强信心
今年年初,成都定下6%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尽管前三季度成都表现不俗,但随着2024年收官日子逼近,达成年初期冀的压力不低。在这一节点上,成都召开的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牵系着众多关心。
作为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如何拆解“高质量发展”一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表示,园区的行动目标,是让“基层有决心、企业有信心、资金有耐心”。信心何来?11月中旬,在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我抱着类似的疑惑,见到了星阅辰石总裁王磊。
2023年,一部名为《遮天》的国产动画爆火,开播首日,其微博话题量冲至五千多万,位列各大平台国漫排行榜的第一梯队。其背后的IP运营商,便是成都本土企业星阅辰石文化公司。
2020年,在北京游戏领域创业多年的王磊在成都创立了星阅辰石。彼时,他敏锐察觉到国内文化市场对顶级本土IP的渴求,手握现象级长篇玄幻小说《遮天》的版权,王磊想寻找一块合适的发展土地。
作为王者荣耀诞生地的成都,其活跃的数字文创产业,吸引了王磊前来投资。
自2012年率先布局发展互联网产业以来,成都高新区已聚集腾讯、育碧、可可豆动画等游戏动漫领域的代表性企业。2020年,数字文创产值超全市GDP比重的10%。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成都,亦在大力支持IP开发,扶持产业创作。
好IP遇上好土壤。星阅辰石落地成都当年,便引起成都高新新兴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的注意,获得3亿元注资。两年后,星阅辰石再度获得四川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投资,向动漫、游戏、影视、互娱等全产业链发力。
王磊告诉我,文化IP的运营,需要一个稳定的土壤以长期发展。“一个IP如果只做游戏或动画,随后换掉,就会消耗IP价值,无法达成积累。”只有持续运营,扩展至游戏、影视、动画种种圈层,才能让IP影响力增加,让价值持续。
成都优良的营商环境,给了企业深耕的信心。另一方面,宽容活泼的文化氛围,亦有助于园区对企业进行“外引内培”,进一步聚集产业链上下游。
率先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先安居后就业”,全域布局“蓉漂青年人才驿站”的成都,凭借较低的生活成本和用人成本,逐渐吸引了更多游戏产业聚集于此。王磊表示,“成都既有的产业基础,几乎能完全承接文创开发领域的各种需求。”
怀抱着打造有国际影响力IP的王磊,心中有一个“星阅宇宙”。他清楚,一个如漫威般有影响力的文化矩阵,不仅需要成熟的产业体系,亦需要顶尖人才。后者可遇不可求,但他相信,在人才和创新出现之前,成都会尽力为企业备足发展的空间。
正如王磊所感知的,今年9月,为更好了解企业所需,成都市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据成都市经信局数据,截至11月24日,全市累计走访工业企业12641户,收集问题诉求5201件,已办结问题诉求5182件,回访1918件,企业均表示满意,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走近企业,让成都于两个月时间内密集出台了针对性新政。1-9月,成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1-8月提高0.6个百分点。在了解中,企业与城市加深着信任。
走向专业化
目前,成都已有各级各类产业园区90余个,仅开发区便贡献了全省开发区30%以上的营业收入,成都高新区更以全市1.6%的土地面积,撬动起14.5%的GDP。园区经济对当地的贡献可见一斑。
但在飞速发展期,成都林立的园区亦不乏空间布局交叉、产业布局重叠的情况。部分“主营业务”失焦的园区,徒有产业聚集之名,却难以真正发挥规模优势,以成气候。重叠的园区业务,亦或导向区域的恶性竞争。
正如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孙晓利所言,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的产业园区,其必然趋势是园区特色化,通过构建全要素企业服务体系,培育本土“新苗”。
地处国家发展战略腹地,当前阶段,无论在经济发展上,还是战略要求上,都需要成都重新审视各园区发展方向,为每个园区找到拧成一股的“劲”。今年10月,成都提出“3+22+N”的园区优化整合发展体系,将各类园区优化至51个,明确园区主攻产业方向,以推动特色立园、产业创新。
特色园区如何帮助创新的火苗迸发?四川省一所信创赛道产业园(后称“科创园”)的运营模式,可成为一种参考。
自2018年以来,国际频发的安全事件让“自主可控”成为产业发展时的重要考量。在信息技术领域内,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信创产业,成为当前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
据科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由于主流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均为国外技术,软件开发时大多默认适应这类主流环境,甚少考虑与国产开发环境的兼容性。在国产生态的信创电脑上,即使最普通的通讯软件,使用感受也可能不尽人意。“这不是企业各自的问题,而是一个生态需要建立。”
仅从技术上看,搭建国产生态进行开发适配,需要考虑多种环境的可能性。从CPU、操作系统,到数据库,每类产品均有若干种国产替代选择。对中小企业而言,要检验产品与国产信创生态是否兼容,逐个搭建平台的难度和成本极高。
科创园作为一个专业载体,便可成为提供检测环境的第三方。
该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在初期规划中,便以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科创园公共服务平台,在“产、学、研、用、测、培、金”七个领域保障信创及其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实验室、服务平台、适配服务中心、工业安全平台、培训基地、产业基金等。
如今,科创园运营公司印信数安(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正联合华为、联通、龙芯、麒麟、统信、虚谷、中科方德、中科曙光、豪符等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关键领域龙头企业,共同打造信创密码适配服务中心,以提供适配测试等服务。
随着特定企业聚集于此,科创园与企业能搭建涵盖面更广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之间也能更集约、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引领的专业园区打造,能更好地吸引企业聚集发展。
如今,载体为一栋19层建筑的科创园,已有6家企业愿意入驻,意向入驻率超60%。通过搭建这类含创新平台支持、研发补贴和产业基金政策支持的专业园区,成都向企业展现着其在支持产业科创上的真心。
2023年,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的“中试+”生态体系,并引导中试平台在专业园区布局,目前已建中试平台49个,助力2800余个中试项目实现成果转化。此外,成都更依据重点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建立了天府实验室,以推动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
成都科技资源丰富、创新平台众多、产业门类丰富,但在科技资源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痛点卡点。园区特色化转型,正是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从研发端、资金端、应用端到需求端的通道的关键基础。
人、产、城融合
回顾成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园区发展史,其迅猛的“成都速度”,几度让人感叹。地处西南腹地,远离海洋的成都,在早期并不占优势。但凭借合理规划,成都通过发展大基建、承接沿海外溢产业,默默积攒下产业优势。如今,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种种支柱产业,几乎从无到有,成为这座城市亮眼的产业名片。
人,是让这座城市不断迈上新台阶的秘密。采访途中,几乎每位企业负责人都提及,自己和园区互相见证着成长。科创园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你最应该问的,是他们怎么吸引这么多合适的人才,又怎么让人才留下来。”
此言非虚。根据成都市统计局数据,从2013年至2023年,成都常住人口从1429.8万人增加至2140.3万,平均每年增加约60万,常住人口中,14-35岁的青年人口近690万,占比约1/3。更有趣的是,根据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成都流入人才来源地前五,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排名全国前列。
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跳动着一颗年轻的心。
成都留人才的秘密,就在其城市品牌中:“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奋进拼搏的终极意义是为了幸福。“幸福”二字,直白地展示了成都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一理念,从城市园区规划,到个人安居发展,处处可见踪迹。
现任成都天府新区总部经济局副局长的陈先伟记得,两年前,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在看过天府新区的规划后,提出疑问,“你们的CBD为什么还有住宅?”
在传统CBD(中央商务区)概念中,这个聚集多种高能级企业的核心商务区,一般占地3-5平方公里,以现代商务活动场所为主。但天府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达2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面积有8.5平方公里,约为上海陆家嘴核心区面积的5倍。这一定位为成都未来城市新中心的现代商务商贸园区,其中央商务区内不仅有住宅,还有一个2.3平方公里的天府公园。
这是一个将“公园”纳入城市规划中的尝试。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天府新区视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天府新区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在这片“入则繁华,出则森林”的天府中央商务公园(CBP),园区的固定边界被模糊,产业与城市互相打开。
陈先伟告诉我,在规划初期,天府新区便确定下一条和城市中轴线交叉的望山廊道。这条连接着天府公园、中海生态公园、鹿溪河生态区和龙泉山的景观廊道,不仅是一条链接东、西两处的交通大道,亦能疏导城市热效应,同时给城市中奔波的人一处美好的景观。
“当我们开车以4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望山廊上行进,东边可以看龙泉山,天气好时,可以看见远处的西岭雪山。”这是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在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看来,这不仅是公园与城市在空间上的融合,更意味着“政府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人们走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城市服务的存在”。
怎样算无处不在的城市服务?陈先伟举例道,作为“白纸画图,平地立城”的城市新区,天府新区在招引企业后,更注重通过专业的服务留企。除了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员服务、“天新通”平台等线下+线上服务外,天府新区更在全国首创法商融合的天府中央法务区,努力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目前已经有约400家涉法服务机构入驻其中。
“预计每栋楼宇一所法律服务机构,当企业面临出海等需要时,可以直接与机构对接,合法合规地走出去。”这一在空间上与商务区耦合的法务区,通过为现代商贸、总部商务这一园区重点产业提供服务,有助于企业扎根成都平原,向更远、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眺望。
种种以人为本的安排背后,藏着园区在规划初期的审慎,与长远发展的耐心。城市希望,这能让落地成都的企业与人,在这片土地上有更好的生活。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曾经,这句俗语意指成都安逸,但当下,它再度被频频提及,用以夸赞成都奋斗与生活两相宜的日常。
今天的成都,不仅是一个近悦远来的安逸巴适之都,更是一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这座自古多来客的城市,对变化从不陌生。事实上,正是无数次拥抱变化,积极革新,成都才有了开启一方净土的都江堰,有了“天府之国”的种种基础。如今,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成都再一次需要变化。在产业园奔波的人群中,人们眼中写有方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王 晴
编辑|伍如是
统筹 | 文 芳
排版 |拼 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