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终“回顾季”、“写总结”的时候,“怎么看”在前,“怎么办”在后,怎么看是对经济社会事物的解释,怎么办是确立来年或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政策、方针和目标。今年的经济形势有喜有忧,喜中有忧,忧中有喜,主媒体报喜的倾向大一些,报喜的成分多一点,自媒体报喜的倾向小一些,报喜的成分少一点,每个人对今年经济形势的感受和利益得失则“各有各的不同”。
2024年是国內外经济局面极为困难的一年,世界各国都没有完全摆脱后疫情时代经济“走下坡路”或经济步入下行通道的困局,近三年的俄乌战争“拖垮”了欧洲经济,俄罗斯却“越打越富”,在西方国家实施最严厉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GDP增速达到了欧洲国家最高的4%左右。乌克兰是俄乌战争最大的受害者,“越打越穷”,GDP整体萎缩了三分之一左右,今年的GDP下降2.5%至3.5%,泽连斯基政府对和平或签署停战协议的期望值显然高于普京政府。
很多网友和经济分析人士都感到今年的经济状况不同于之前的任何时期,出现了一些“诡异”行情,在过去的几十年几乎从未见过。网友得承认“救股市”、“救楼市”的难度比过去政策救市的难度大,虽然救股市、救楼市就是救经济,但此次救市的力度大、时间长,市场交易和市场信心的修复期超出了人们的时间预期。
股市几经起落,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的楼市在史上最强“组合拳效应”的激发下快速回暖,甚至出现了火爆行情,连续四、五个月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量都呈现上涨的行情,随着交易量接近或超过近几年的最高纪录,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的均价有所上扬,但远达不到2021和2022年的房价水平。
人口和资金从乡镇、二三四线城市向一线城市汇聚的过程有所减缓,但没有停止,一线城市楼市的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有所减弱,但仍旧旺盛。近两三年,楼市新政的“组合拳效应”在一线城市产生的威力明显大于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经济人士由此认为,只有一线城市才有房地产投资市场,二三四线城市的房子真是用来住的,只要住的人不多或减少,房价就会下跌或没有上涨的理由。
今年的中国GDP预计实现5%的增长率,比俄罗斯的4%高出一个百分点,中俄经济总量的差距还在扩大,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表现得最好,虽然今年的“经济气候”偏冷,甚至出现了反常的“经济天气”,但根本没有“灰心丧气”的必要,不仅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而且代表服务业新标杆的文旅经济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假日经济”或“节日效应”对国内消费市场的拉动强劲,眼下正是“冰雪经济”的旺季,北方和南方的户外和室內滑冰场热“雪”沸腾,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后奥运效应”持续不断,文旅经济的“投资大户”都在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布局冰雪运动的场地和器材。有需求的投资才是有效投资,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和GDP,无需求的投资则是无效投资,只能带来负收益、负资产或债务,2024年,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陷入负债经营的泥潭,企业破产,员工失业,银行背上沉重的债权负担。
中国经济的活力既来自于资源集中的“聚集效应”或“汇聚效应”,也来自于资源稀释的“分散效应”或“离散效应”,农村人口向乡镇、县城和大城市集中,人口和资源的集中产生了聚集效应或规模效应,为了疏解城市交通等多项公共服务的压力,北京等城市向周边城区和地区转移政府机构、工厂和物流基地等,搬迁和异地重置产生了稀释效应或疏解效应。虹吸效应对应集聚效应的概念,辐射效应对应分散效应的概念,虹吸效应和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分散效应适从新经济哲学概念论的等效性原理。
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或者说中国经济的“火车头效应”还将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朗普在2025年上台后可能重拾贸易保护主义的老套,贸易萎缩和产业链“掉链子”将给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带来重重阴影,“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进一步成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中之重。
2025年,中国将延续2024年积极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振民企投资和居民消费的信心。2024年的经济“乍暖还寒”,年近末尾,看到两则有待证实的消息,一是国企停发年终奖,薪资下降20%,二是海信集团裁员20%,员工人数从11万减到9万,近3万员工岗位不保。国营和民营在经济下行周期都有不少困难企业,尽量熬下去,少减人,实在要减,也要妥善安置离职和下岗员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