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棣花镇许家塬村整齐划一。
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丹凤县寺坪镇特色民宿。
冬季,走在丹凤县乡间田野,迎着朔风,嗅那五谷余韵;或是迈进敞亮的农家小院,与村民围炉话丰收。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村道宽敞整洁,中药材香飘四溢,食用菌撑起致富伞,畜牧养殖生机勃勃……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是丹凤县深入学习并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丹凤县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巧妙利用地域特色,聚焦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探索出“43534”工作路径,3个“千万工程”示范村通过省级验收,12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带动形成了串点连线、全域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乡村建设:串联起幸福生活
从丹凤县城出发,沿着商丹一级公路向西行驶13公里,穿过古镇棣花铁路桥,往北塬直走,就是许家塬村。塬上果树成林,风景秀美,猕猴桃、葡萄、核桃“三桃”叠加,偶有柿子树、枣树及杂木相映成趣。远处黛瓦白墙,一幅天然的山水乡村素描画,“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勾勒出一幅和美乡村风景图。
沿着绵延在山间田野柏油路直上,首先看到的是“丹凤酒庄”,沿路直上,万亩葡萄树在风雨中摇曳,站在亭下,棣花古镇一片葱茏,千亩荷塘,高大的摩天轮,五颜六色的葡萄星球一览无余。在“一升核桃”巨大的核桃纪念碑前,成片的核桃林一望无际,建成了核桃主题公园。
许家塬村依托棣花古镇文化旅游景区资源优势,开发了核桃先生民宿体验游、千亩水杂果基地采摘游、丹凤葡萄酒庄旅游观光游、拓展研学游“四大”业态,打造了走商於古道、看平凹老家、赏荷塘月色、品葡萄美酒、体验民俗风情的旅游体系,成为游客来丹凤旅游的重要板块、最热打卡地,年接待游客300余万人。
许家塬村的变化,只是丹凤县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丹凤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市关于建设“千万工程”示范村的部署要求,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提升项目163个,改造提升丹景路、蔡庾路等县乡村道路44条115公里,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扎实开展房屋安全等级排查认定,实施土坯房改造750户、危房改造220户、抗震改造150户,建设宜居型示范农房100户。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修建“五园”1560个,完成1个历史文化街区、3个传统村落、4个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全县年均乡村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创收超7亿元。
同时,为改善公共服务,丹凤县投入资金13.5亿元,实施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农村学校“薄改”工程18个,新增学位1.9万个。在全县东南西北四个片区建设区域次卫生中心,县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5个镇卫生院与县医院建成远程诊疗系统,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农家书屋、互助幸福院、村级文化广场、快递物流实现全覆盖。推广全国最美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凤冠新城“四心工程”经验,配套建设“九小设施”51处。
为整治人居环境,丹凤县聚焦“六清六治六无”目标,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分类施策、全域开展“一拆两清三改四提升”活动,实现全域无垃圾、公共场所一眼净。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35个,新建和改造镇级污水处理厂9座,为全县12个镇(街道)配备垃圾车、垃圾桶1160个,系统治理林田草地1320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1538吨,新建农村公厕38座、农村旅游厕所8座。
产业发展:群众致富有奔头
“村里带着我们一起发展产业、一起挣钱,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最重要的是,村里变热闹了,有了人气,游客愿意来消费。”谈起村里的新变化,丹凤县商镇王塬村村民王景笑着说。
王塬村按照“食用菌、中药材、康养旅游”三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传统种养业稳步发展的整体规划,形成了山顶板栗核桃科管增产、山腰百亩金银花猕猴桃增彩、山脚食用菌示范基地增收、群众院落经济增益的良好局面。目前,已引进了特色种植产业项目6个、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2条,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8个。
“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愿意回来了,村民愿意齐心协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看着王塬村这几年的变化,我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群众收入增加了,大家都干劲十足了。”王塬村党支部书记屈伟说。
近年来,王塬村以建设“和美康养地、山水王塬村”为目标,在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做活农文旅融合文章。目前,已形成乡村治理示范区、生态旅游观光区、高山水果种植区、休闲农业示范区、中药康养度假区五大片区,实现了乡村生态生活生产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为培育优势产业,丹凤县出台了《“十四五”特色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提效年工作方案》,实行链长挂帅制度,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依据各村产业发展实际,本着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原则,为每个村量身定制了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通过“盘活资源、调整结构,引育主体、促进融合”的举措,坚持发展药、果、菌、畜、酒特色产业,积极构建“1+N+5”产业发展新体系。
同时,丹凤县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房屋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五小”经济,对标“双50”开展示范村创建,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以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示范村建设是为民而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大拆大建,从“政府配餐”转为“群众点菜”,让乡村成为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
目前,丹凤县发展食用菌4000万袋、中药材25.3万亩、核桃48万亩,葡萄酒生产能力达2万吨。发放2.53亿元贴息贷款支持“五小”经济发展,为1.8万户群众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830万元,支持72个村集体经济6400万元。围绕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开展2024年度示范村创建,打造“五小”经济示范村12个。
乡村治理:要颜值更要内涵
“现在治安就是好,电动车、摩托车晚上都不用往屋里推了,停在路边也不用担心丢失,村上的网格员、党员夜间经常在村子巡逻,主动叮嘱我们要安全用电、用火,矛盾纠纷也少了,邻里关系和谐了。”近日,在寺坪镇寺坪村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现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说。
寺坪村结合“三会一课”“乡音党课”院落会,在村民集中的院落、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向群众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解决邻里矛盾纠纷、冬季用火用电安全等方面知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行爱心超市“积分制”引导,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了社会新风正气。
丹凤县充分发挥联合“党委+”带动党建链、产业链、人才链聚合辐射、引领支撑作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示范率40%以上。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阵地前移、网络管理、数字赋能基本点,及时排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行爱心超市“积分制”引导,完成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复核,评选最美家庭35户、五好家庭12户。举办“文化铸魂 送戏下乡”活动46场次,成功举办桃花节、第二届红酒文化交流会等系列旅游推介活动23场次。
丹凤县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活动,因地制宜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扎实推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同时,丹凤县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推进智慧乡村信息化建设,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健全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等机制,“和为贵”调解室做到全覆盖。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等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引领农民群众主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以四轮驱动引领乡村治理长治久安。
“下一步,丹凤县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精髓要义和理论方法,围绕‘一县五区’工作部署,依托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推进‘千万工程’,发展农文旅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实现乡村振兴新步伐。”丹凤县副县长龚富杰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