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说法:父母花了一两百万,将孩子养到25岁,起码研究生毕业,可孩子依旧是996打工人,买不起房,连结婚生子都成问题。

这个观点,特别符合当代的普通家庭,因为普通家庭也是内卷中的一员。但是,这些内卷的普通家庭,貌似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

你把孩子养到了25岁,让他接受了高级的教育,但他依旧需要帮别人打工,还要面临35岁职场淘汰的问题。无奈的是,你的孩子,可能要65岁才能退休。

试想,孩子35岁被淘汰,65岁才能退休,那身为父母的我们,真的有这个能力,让他们安稳过一生吗?貌似做不到。钱财是一方面,寿命也是一方面。

想起一句话,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到不了罗马,或者中途还迷路了,不知道何处是归途。

或许,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和命运,就注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谈到所谓的“鸡娃”,你会想到什么呢?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跟别人竞争,不是昨天刷题,就是今天考试,或者明天打鸡血。

我们身为孩子的父母,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花大量的钱财去培养孩子。父母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反正就灌输给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观点。

一个家庭是这么做的,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就不会出现恶性化竞争。只是,成千上万的家庭都是这么做的,那孩子的成长过程,就会特别艰难。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人人都能上清北,也不见得就成功了。因为人人都清北,等于人人都不是清北。物以稀为贵,物多不值钱。

随着当下大学的扩招,能读大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到头来,普通家庭花了几百万去内卷,孩子毕业出来工作,或许终其一生都赚不回这几百万。

站在市场的角度来说,当一堆人都是大学生,岗位有限,僧多粥少,那大学生的用工价格,岂不是可以越压越低了吗?

事实上,无限度的内卷,只会让人越努力越赚不到钱,毫无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有人就疑惑了,内卷(竞争)的加大,为什么会让人越努力越赚不到钱呢?

在“存量”年代,高端的岗位是稀少的,低端的岗位是普遍的。但是,低端的岗位再多,也无法吸纳无限度增长的群体。

随着内卷的加剧,以往10个人的工作,如今分给了4个人做,导致其余6个人失业了。这4个人生产的产品再多,但另外6个人买不起,社会整体的消费降低了,让企业愈发困难。

企业的裁员潮一波接一波,打工人的收入也在减少。慢慢地,就会导致,有工作的人累得要死,没工作的人穷得要死。如此,不就形成死循环了吗?

在死循环当中,以往月薪5千的苦工有人干。如今,环境不好了,开4千的工资也有人干。如此下去,不就越内卷,越努力,工资越低了吗?

不要觉得自己或者孩子是“卷王”,就能在恶性化竞争中胜出。有些时候,个人的努力,根本就无法改变市场的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个人的努力,就是你拼了命去读书,拼了命去打工。市场的规律是,大学生越来越多,也就不值钱,可以给低工资了。

比如,他从双一流毕业,拿着七千元的月薪,但也就是固定的七千元了,他摸鱼是七千,拼了命也是七千。

至于当下鸡娃的父母,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父母的层次太低,哪怕父母投入再多的钱财,孩子也还是这个层次的人,无法改变。

改变层次,靠的不是所谓的鸡娃,而是靠人脉、资源、产业、权势。试想,我们都是普通人,孩子大概率不也是普通人吗?

这个时候,你就会说,京东的刘强东,华为的任正非,不也从底层打拼上来,改变命运了吗?但是,环境变了,市场饱和了,红利期过去了,哪能对比呢?

更何况,中国就一个刘强东,就一个任正非不能拿凤毛麟角,去跟各方面都平庸的普通人去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只能说,在今时今日,要想突出重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是没有用的。因为独木桥就那么大,上岸的名额就那么多,终究有无数人会被淘汰。

对于普通人而言,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只能另谋出路。至于鸡娃,差不多就行了,用这些钱带他环游世界,到国外留学,比一群人从小就刷题内卷,有用的多。

地球的资源就那么多,人类的数量会无限度增长,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几十亿的竞争者当中,胜出呢?

如果能改变命运,那就尝试一把。如果不能改变,也不要怪自己,更不要怪孩子。至少,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孩子的平凡,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