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自杀已成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自杀在中国位列死亡原因的第5位,放眼全球,每年约有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还有更多人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或自杀未遂。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就是一本与自杀有关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欧维的古怪老头,在经历了幼年丧母、青年丧父、晚年丧妻、又被公司解雇等人生悲剧之后,陷入自我价值迷茫,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于是决定去死。他三番五次想要自杀,但总被各种奇葩的人与事打断,发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是瑞典人,80后作家,他曾把与父亲争吵的经历写成段子,发在博客上,因幽默诙谐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网友与他互动,这成为他创作本书的灵感来源。2012年,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凭借幽默的叙事、温暖的情感以及对生死的深刻探讨,迅速畅销全球,2015年改编的同名电影,被提名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巴克曼也被誉为北欧小说之王。
我们将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欧维的人生经历,也是本书的主要情节。我们把欧维的一生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与妻子索雅相识以前,与索雅相识相伴期间,以及失去索雅之后。
首先是欧维人生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遇到索雅之前,关键词是“失去”。他先是失去了母亲和父亲。母亲在欧维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几乎没感受过母爱。父亲是位铁道工,平常沉默寡言,但工作努力,对人和善,他很爱欧维,为儿子树立了好榜样。他教给欧维不能背后说人闲话,也教会他什么是诚实正直,怎样明辨是非。不幸的是,欧维16岁时,父亲被一列脱轨的火车夺去了生命,欧维失去了生活依靠和精神支柱。后来他接了父亲的班,到铁道公司工作。欧维虽然孤僻寡言,但脚踏实地,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可惜,因为有人诬陷欧维偷了钱,欧维不肯指证对方,也不能自证清白,丢掉了工作,幸好有人为他提供了一份远郊火车夜班清洁工的岗位。之后,欧维还亲手翻盖了父母留下的老房子,新房落成后不久,邻居家失火了,为了救人,欧维错失了灭火时机,自己的房子被大火烧毁了。欧维最后只能把房子卖给了市政府,失去了和父母最后的物质纽带。当他打起精神决定参军时,又被查出患有心脏先天缺陷,被拒绝入伍。至此,欧维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失去了双亲、失去了住所、失去了理想的前途。
随着与索雅的相遇,欧维的生活逐渐从黑暗走向光明,进入人生的第二阶段,关键词是“改变”。一个清晨,欧维准备乘火车回家时遇到了索雅。他被这个美丽耀眼的女孩吸引,跟随她登上了另一列火车。愉快的旅途中,活泼的索雅说说笑笑,欧维虽然不善言谈,但十分懂得倾听。或许出于自卑的心理,欧维谎称自己是一名军人。之后欧维每天早上和晚上陪索雅乘坐火车,听她讲述自己的生活和爱好。三个月后,他们第一次约会时,欧维坦承自己是一名火车清洁员,索雅原谅了他,两个人正式在一起了,从此,欧维原本黑白的世界变得鲜艳多彩。在索雅的鼓励下,欧维完成了工程学位的函授课程,并在建筑公司得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来实现他造房子的梦想。别人觉得欧维孤僻,但索雅懂他、欣赏他,总是变着法儿地把他推向人群,希望他能拥有真挚的友情,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结婚后,他们搬到了新的社区,索雅和邻居安妮塔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在索雅的推动下,欧维和安妮塔的丈夫鲁尼成了朋友,欧维拥有了人生当中第一段真正的友情。后来欧维和鲁尼还成立了社区公共管理委员会,一起维护社区秩序。就这样,在索雅的助攻下,欧维找到了与人相处的方式,渐渐地融入人群。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厄运再次降临。索雅怀孕后,他们到西班牙度假,返程途中,因为司机醉酒驾驶,发生了严重的车祸。索雅不幸流产,双腿瘫痪。但生活还要继续,索雅一边接受康复治疗,一边继续她的学业。她用乐观和温柔安抚着愤怒的欧维,欧维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索雅毕业后,进入一所特殊学校当了老师,她在这所学校工作了许多年,用毫无保留的爱感化了那些暴躁的男孩女孩,获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后来索雅得了癌症,与病魔抗争多年后,还是去世了。欧维曾经从索雅那里得到了最美好的爱情和亲情,但转眼间,死亡就把一切都带走了。
索雅去世后,欧维进入人生的第三阶段,关键词是“重建”。这期间,他多次尝试自杀却屡次被打断,这期间,欧维完成了社会关系的重建,完成了自我精神的救赎。小说里讲述了欧维前后五次自杀的经历。被公司辞退后,他第一次尝试自杀,他原本准备上吊,但安钩子时,新邻居把拖车开进了他的花坛。欧维暴躁地冲出家门,一边吐槽一边帮新邻居停好了车。等他再次挂好绳子,把头伸进绳圈,踢倒凳子之后,那条绳子却断成了两截,自杀计划失败了。第二次,他把汽车尾气导入封闭的萨博车里,等待窒息死亡。又是新邻居帕尔瓦娜打断了他。欧维从浓烟弥漫的车里钻出来,送帕尔瓦娜去医院照顾她受伤的丈夫。在医院里,欧维还担起了临时照顾帕尔瓦娜的两个女儿的职责。欧维从没照顾过孩子,他用吐槽和抬杠掩饰紧张,但纯真的孩子还是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柔软。第三次,欧维打算卧轨。当他准备跳下铁轨时,旁边一个男人却突然晕倒,掉下了站台,欧维只能先去救人。火车呼啸而来的刹那,欧维又放弃了自杀,因为他不想毁掉那个年轻火车司机的一生。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第四次,欧维想服药自杀,但他刚拿起药,就听到门外传来流浪猫的惨叫,他只能放下药瓶,去驱赶邻居的恶犬。最后一次,欧维正准备开枪自杀,门外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一个是索雅曾经的学生阿德里安,另一个是阿德里安的朋友米尔莎德,后者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无处可去。在两个年轻人的恳求下,欧维收留了米尔莎德。
他的自杀行动接二连三被打断,这期间,许多人闯入他的生活,让他甚至没时间自杀。促使欧维最终放弃自杀的,是故事的高潮——社保中心要强制把患病的鲁尼送进养老院,欧维决定保护他的老朋友。在欧维的带动下,书中众多人物都站了出来,共商对策,终于让社保中心的人知难而退,鲁尼得以在家休养。
无聊的生活在吵闹中变得越来越有趣了,欧维心头的阴霾也一点点散去。那些接连敲响欧维房门的人,既给他带来了麻烦和困扰,也阻拦着他自杀的脚步,最后成了他的新朋友。欧维帮他们解决麻烦的同时,也重新与世界建立了紧密且牢固的联系,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后来,欧维不再去想和死亡有关的事,毕竟有那么多事等着他去忙碌,他选择带着索雅的爱,坚强地活下去。他虽然还是热爱吐槽,但也实实在在地为许多人提供了帮助。忙碌且有意义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多,一个寒冬的早晨,欧维安详地去世了。三百多人自发而来,参加了他的葬礼,和他道别。
讲完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我们来聊聊这部小说为什么会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原因之一就是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首先是主人公欧维的人物反转,他并不符合完美主人公的设定,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个怪老头,被称为“来自地狱的恶邻”,但随着成长经历的展开,就会发现他性格中善良、正义、忠诚、温柔甚至可爱的一面。正因为善良与温柔,让他愿意救助他人,促使他重新与周围的人建立了需要和被需要的关系,寻回了活着的意义。再来看书中的女性角色,索雅和帕尔瓦娜先后完成了相似的使命,就是陪伴和引导欧维。索雅救赎了欧维的过往,为他引导方向,提供力量,索雅去世后,帕尔瓦娜接替她,以类似女儿的身份,强行把欧维拉回人际关系当中,帮助欧维树立了活下去的信念。
另一个原因是作品的叙事特点。从叙述手法来说,这篇小说现实与回忆交叉,顺叙、插叙、倒叙、补叙兼而有之,小说明线是欧维的自杀经历,暗线是他苦难的人生。巴克曼在上帝的全知视角和故事旁观者、参与者的有限视角之间,不停切换,设置谜团,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趣味性,让小说充满张力。巴克曼还是个“细节控”,写了许多看似无足轻重
却充满善意的情节,在欧维艰难的人生中温暖着他,也为读者提供了治愈心灵的力量。
第三个原因是轻松幽默的叙事语言。作品里充满了欢乐甚至滑稽的情节,巴克曼用生活化的幽默,冲淡了小说生死主题的严肃与悲伤,让整部作品笑中带泪,泪中含笑。同时,作者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句子和段落,在各大社交平台被读者广泛引用。
这篇小说聚焦于一位丧失社会关心、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老人,通过他的经历与改变告诉读者,即使身陷困境,也要温柔地与这个世界相拥。世界并不是一直美好,生活有时候也的确很糟糕,但阴影与光明同在,凉薄与温暖共存,如果人生是一件千疮百孔的衣服,那爱就是最温暖的补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