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行情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为专业性更强的机构一个劲的看空A股。
比如,最近某券商首席经济学家就是一个典型。
他上一次看空是在9月份,不少人信了他的言论,底部割肉,结果悲剧了。
现在他又强烈看空了,咱们看看他这次会不会继续被打脸。
现在无论是偏股基金指数还是私募都大幅跑输沪深300。
而且,由于他们还在继续看空,估计这个差距还会被拉大。
这不禁让人疑惑,一群专业人士为啥会错判市场?
难道他们不如散户吗?
其实不是的!
主要原因是,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时代红利被剥夺了。
我们都知道应该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
但散户朋友们常常都反着做。
为啥会这样呢?
人性而已!
在熊市中,人们对经济的体感都很不好,甚至随处都在谈论危机和崩溃。
满屏的坏消息叠加不断下跌的股价,吓得人们不敢买。
在牛市顶部,人们对经济的体感相当棒,且大家的收入都增加了,做生意也赚钱了。
满屏的繁荣叠加不断上涨的股价,全民亢奋,谁敢看空谁就会被骂是傻瓜。
也就是说,人们在做投资决策时常常都基于自身的体感。
然而,这是庸人的做法。
聪明的人恰恰会在经济低谷逆势扩张,到处通过重组收编便宜货;在经济顶部保持谨慎,护住现金流。
这些所谓的专业的金融人士能好到哪里去呢?其实也都差不多。不会比散户好。
二、金融圈体感极差
今年,国家开始向金融行业下手,不仅降薪,还退薪。
很多人的收入其实是腰斩,简直就是膝盖斩。
你说他们的体感能好吗?
他们甚至可能觉得前途一片惨淡。
事实上,确实如此,未来金融行业很可能会裁掉很大一批冗员。
毕竟嘛,大家都知道金融行业拼的都是关系,能进金融行业的人,也大都是关系户。
他们有啥专业能力呢?这要打很大一个问号。
他们对自己的未来预期可以说比普通居民还要差!
能不悲观吗?
他们的判断已经深深被自己的体感所影响了。
大家可能会说,他们即便薪水膝盖斩,也远高于社会平均,还有啥不满意的?
话是没错,不过人性决定他们只会拿现在的收入跟过去的比,而不是去跟不如自己的广大群众相比。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这些金融人士虽然以前赚得多,但指不定砸了多少钱在房子上、孩子教育上。甚至有些人可能还投巨资去做生意,然后还亏了。
收入一旦大幅减少,他们确实有可能比普通人还困难。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个身处困境中的人,很少能乐观得起来。
而且,这还是一群人,天天扎堆在一起开会的话,悲观情绪会成倍放大!!!
所以呀,这些机构看空经济和股市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三、金融行业的时代红利溜走了
金融行业本身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拿走了GDP的8%。
这个比例甚至比巅峰时的美国还高。
拿走这么多利润,整个行业把百万年薪当成寻常之事了。
但这怎么可能?只不过是特殊时代的特殊红利罢了。
比如吧,我们即便降了费,指数基金的综合费率也有0.2%左右。
美国的标普500指数基金,费率只有0.04%。我们依然比别人贵了4倍。
在降费前,比别人贵了10倍。
那么国内这些机构可不就是躺赚了吗?
一些主动基金的费率更是在1.5%-2%。
这本来就是不合理的!
早期的银行其实也同样如此,各种明着的,暗着的费用,层出不穷。
更别提背后的各种见不得光的收入了。
有些私募顶着私募的名头,不算金融机构,规避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但实际又承担资产管理,还变相公开获取资金,甚至还跟某些P2P等合流,以私募的形式进行自融,直接导致了一些城投、民企胡来,用场外期权转移资产又或者损公利己。
我还有一个读者买的私募,直接接盘某地产的垃圾债,结果暴雷了。
这些机构的吃相实在太难看。
咱们国家现在面临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金融行业躺赚的好日子就到头。
为啥这么说呢?
想想看,GDP增速也就5%左右,每年有8%被金融行业拿走了,普通人又怎么从资本市场赚钱呢?
过去金融从业者拿高薪,投资者就赚钱了吗?
为了让居民有更多可支配收入,教培被打击了,因为要减少不必要的教育支出;医药和医疗被打击了,因为要减少人们的医疗支出;房地产被打击了,因为要减少人们的住房支出。
金融行业能跑掉吗?肯定也是要让利的!这是时代的趋势,躲不了的。
现在只是金融行业大出清的前奏,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通过大出清,才能驱赶走劣币,进入高质量的新时代。
手段包括但限于:降费、出清差机构、重组并购、降低冗员、降薪、优化考核标准等等。
未来,金融行业占GDP的比例一定会下降,但是由于消灭了大多数的低劣品,剩下的优质机构能够得到更丰厚的利润,整个金融行业也将迎来更持久、更丰厚的增长,普通投资者也能从资本市场里赚到钱,真正分润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所有的金融行业都应该注重思考如何服务好客户,给客户创造价值。
躺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四、机构已经成为反向指标
在这个金融大变革的时代,机构从业人员的观点反而成了反向指标。
因为他们已经高度情绪化,而且是扎堆情绪化。
所以,咱们没必要对这些金融人士的头衔给迷惑了。
什么专家,经济学家,都是个P。
他们不好好思考如何帮助客户获得更高的收益,天天在这危言耸听,可恶至极。
当然,并非所有金融从业者都不堪,最终只有少数人通过帮助客户创造价值而存活下来,而且会活得越来越好。
而那些不思进取,一个劲抱怨和制造消极情绪的人,最终就会被淘汰。
你们看今年发行的基金绝大多数都是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可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能去管理。
说白了,管理层也明白,很多人就是耍情绪,就是要作对。
那么他们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用指数基金直接取代他们就可以了。
不仅基民的管理费还降低了一大截,而且指数的收益也把公募和私募甩在了身后。
五、启发
作为散户的我们,其实也应该从这些案例中学到一些东西。
那就是:不要靠自己的体感来投资。
投资最忌讳的就是情绪化。
一旦情绪化,精英又如何?照样跟个白痴一样。
大家不要忘了,股市常常领先经济,经济领先人们的体感。
你用体感做投资决策,你不亏钱,谁亏钱呢?
这些经济学家说:经济还很差,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股市不可能涨。
他们已经成功成为外资的水军了,跟着外资一起看空,变成了走狗。
这些机构还一个劲的鼓吹大力救楼市,搞基建。
这都是些啥歪主意呀。
要记住,但凡是被传播的热点观点,大都是肤浅的!!!
如果不肤浅,如何能广泛传播?
我咋没见过量子力学和进化论被广泛传播呢?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来我的同名公号:睿知睿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