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老墨,在财经圈里混。
往后我会给大伙分享实在的东西,帮大家把财富理顺!
这两天的市场行情有点怪,前天出了大利好,
结果昨天高开低走,今天也没啥起色。
好多人就纳闷了:这大利好是不是白搭呀?
今天我就跟大伙唠唠这事儿!
注意哈,文章末尾【重要提示】全是干货,可别错过!
一,为什么大家跑路
究竟谁在卖呢?感觉哪都有人卖。
散户在卖,他们对 10 月 8 号的墓碑线记忆犹新。
机构在卖,突然冒出来好些个“首次出现”的正策词汇,
他们摸不着头脑,便趁着情绪高涨先反向操作卖出,
以便后续有操作空间。
外资或许也在卖。有两点能看出来,
其一,港股相较于 A 股下跌速度更快;
其二,小盘股的市场表现还可以,然而外资青睐的大盘白马股却表现低迷。
正策明明大好,外资为啥抛售?
我看了些说法:一是对正策有困惑;二是大guo关系有变动。
咱对英伟达出手,表明咱开始主动应对。
明年 1 月对岸换届且加征tariff前,
双方都在强硬表态、增加博弈资本,局势紧张,
于是外资先躲躲。
不过资本市场作决策,都得考量潜在收益与风险。
如今资金多看到风险,若形势扭转,潜在收益提升,许多决策就会改变。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瞅平均股价就知道了,
在 10 月 8 号最高点位买的,只要没买银行股,
随便挑一只股票现在都不赔钱。
这就是说,除了银行板块,主力差不多把散户都解放了。
赚了钱想退场很正常,只要不是永远不回来就行。
所以可别光听专家瞎咧咧!
二,机构打压股价进行吸筹
上面这些都重要,但还有更关键的。
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散户不同。
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区别,那咋整呢?
其实早就有大数据统计工具啦。
把所有「交易行为」数据存起来,积累久了,
用大数据模型一算,就能发现不同「交易行为」的特征了。
第一步:看下面数据:
这事儿可能总有发生,
快速反弹之后又有调整,那是不是该卖掉保住赚的钱呢?
只看走势根本没法判断,不过咱心里有数,
不管啥情况,最终都是机构的行为在左右。
所以第二步:关键是看清机构咋做。
就像上图中的橙色柱体,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中
反映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
Ps:想了解「机构库存」数据原理,可看文末。
最终可看出:股价连着五天往下掉,
是机构一直在忙活交易。
五天后股价又涨起来了,这时候卖就亏了,
这就是独特之处:
机构有意让股价跌,好偷偷建仓,看着股价在跌,
实际上下面等着的机构把股票都拿到手了。
所以咱重点得盯着机构的动作。
三,重要提示
从本篇的梳理中不难看出,
随着情绪性上涨的退潮,机构资金正在谋划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跟需要我们对机构资金有全局性的布局,
但是市面上很少有对机构资金进行全局性观察的,
你知道到底哪些股票里面有机构资金参与,
同时还是很积极地吗?
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机构库存」数据的增加在越过10天这道分水岭之后出现了回落,
换言之,目前2周左右的时间是多数大资金考量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方面越过这个节点,后续的表现会特别令人憧憬,
但另一方面,多数个股跨过这道坎有难度,
机构大资金如此行为,显然是遇到了某种阻力,
这是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变化。
PS:
「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再补充一点:
一只股票,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形成合力,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交易行为应该非常积极?
一只股票,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没有达成一致,那么交易行为上还会很积极吗?
所以,「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全体机构大资金博弈后的结果。
今儿就先聊到这。想探寻赚钱的窍门,
想听些独特的见解,那就来关注老墨。
声明:
信息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若存在侵权情况,即刻删除。
不推荐股票,不存在会员组织与社群活动,无利益关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