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12月11日,随着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声明发布,黎以停火协议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色列军队首次从黎巴嫩南部的希亚姆撤军,黎巴嫩军队接替了该地区的军事控制。这一行动标志着一个复杂、充满张力的地缘政治过程中的重要转折,也进一步突显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操控角色和以色列在这场冲突中的微妙态度。

从黎巴嫩的希亚姆撤军,原本只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军事调动,却充满了深刻的战略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细节透露出美国在背后的主导作用,以及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复杂博弈。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库里拉的访问,实际上是美国插手并主导了整个撤军进程的象征。库里拉强调,这一撤军过程是“实施持久停火的重要第一步”,不仅为停火协议的继续执行奠定了基础,也暗示着美国力图通过控制这一撤军进程来掌握局势走向。

黎以冲突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停火协议的达成本应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它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权力斗争。尽管美国在声明中强调这一撤军过程是黎巴嫩“稳定”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种以色列的撤军远非简单的和平举措,而是西方对中东地区长期政治博弈的一种体现。美国之所以如此急于推动以色列撤军,并将其描述为“持久停火”的关键步骤,背后有着多重考量。美国一方面需要展示其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调解能力,另一方面,它更希望借此机会削弱黎巴嫩真主党及其背后的伊朗势力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以色列的撤军,也暴露了该国在面对黎巴嫩和周边局势时的复杂态度。虽然以色列在声明中表示,“已结束在黎巴嫩东南部城镇希亚姆的任务”,但这种撤军行动似乎更像是一场被迫的战略演习。以色列虽然表面上表现出对停火协议的支持,实际操作中却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在局势变化时重新介入。这种撤军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完全放弃了对黎巴嫩南部的控制,反而是通过将控制权交给黎巴嫩军队和联合国临时部队,来实现一种“间接统治”。以色列显然仍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持对该地区的影响力,避免黎巴嫩及其真主党势力的进一步壮大。

然而,美国通过推动这一撤军进程的背后,也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意图。在美国看来,黎巴嫩的稳定不仅仅关系到该国的内政问题,更是整个中东地区安全格局的一部分。美国长期以来在中东的策略,往往通过“拉拢一方、打压另一方”的方式来平衡地区局势。在这场冲突中,黎巴嫩被视作一个重要的棋盘,如何控制黎巴嫩的局势,如何调动黎巴嫩军队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力量,成为美国在这一地区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美式操控”不仅体现在军事撤离上,还包括了对停火协议的推动和后续执行的深度参与。美国一方面支持以色列的撤军,另一方面又为黎巴嫩军队提供支持,目的是通过这种间接方式,进一步削弱黎巴嫩真主党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确保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不被打乱。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调解者存在,它更像是一个幕后操盘手,试图通过精心设计的军事撤离、军事配合以及维和部队的部署,来实现对该地区的掌控。

但问题是,这种美国主导的“停火”能否真正带来持久的和平与稳定?从黎以冲突的历史来看,这种通过外部干预实现的停火协议往往只是暂时的平静,真正的解决办法还远未到来。黎巴嫩的政治复杂性,尤其是黎巴嫩真主党的力量,始终是制约该地区长期和平的最大障碍。即便是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真主党依然在该地区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它不仅控制着南部的部分区域,还在黎巴嫩政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尽管可以通过停火协议来暂时平息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真主党的威胁就此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系列的撤军、协调和“和平进程”中,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普通民众。在美国与以色列的利益博弈下,黎巴嫩人民再次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尽管西方国家宣扬“停火协议”的成功与持久和平,但在现实中,这一协议是否能够真正改变黎巴嫩的命运,恐怕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与其说这一协议是一场为了“和平”而进行的外交努力,不如说它更像是美国与以色列为自身利益所设计的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外部势力的干预和操控,始终让黎巴嫩的独立与自主权受到严重威胁。

最终,黎巴嫩能否实现真正的和平,关键仍然在于该国人民是否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是否能够突破外部势力的束缚,走出一条自主、独立的道路。然而,像以色列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局势。它们的每一步棋,都带着深刻的政治意图,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短期的稳定,更是在为长期的战略布局铺路。在这一场关于黎巴嫩的博弈中,和平的曙光或许会因为这些复杂的外部因素而变得更加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