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细的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两年只要在街道上拐角处就能发现一家零食店,而且全都是这几家。更有意思的是最多一年门头都换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憋一口气讲完这件事情。
上过学的宝宝们都知道,在1981年学习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到现在2017年学习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一个信号,就是生产满足各方需求了。
再加上最近听最多的就是消费降级甚至不消费,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网红爆款、滞销款、长尾款以及临期食品,于是乎这些零食连锁店应运而生。
这些产品都叫产品吗?不是,那叫供应链。零食连锁店最低的也有几千家门店,因此具备了与供应商议价权。对比小县城那些叫不上名的大超市、小卖部,还有经过几级经营商的门店,零食折扣店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你说气不气人?产品多而且便宜,并且离你非常近,这不就无敌的吗?
肯定要问这利润在哪里?超市卖两块的农牧商家和百岁山在这里一块五就能拿下,可乐、北冰洋、大窑脉动等等,还有一些叫得上名的薯片全都低于市场价格,你说神奇不神奇?注意这里有个知热点,那叫锚定用户。
什么意思?一旦用户被水、薯片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确定了便宜的心理感知后,就在店铺进行大胆消费。真正的利润在那些超过半数的散装不定价的产品,按斤称重的方式让用户无法明确某个单个产品的价格。而且那些杂牌多半是叫不上名字的,并且和某些大品牌的外包装甚至名字都很像,让你有一种这就是大牌的错觉。
有利润的地方就有资本,一些大资本的入场让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零食折扣店开始大肆扩张。根据一个以身试局的小老板来讲,他加盟了某零食的集合店,前期总共投入了70多万,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大部分时间日流水能过万,半年后每天8000就不错了。根据资料显示,零售折扣店的毛利润只有18%,对比那三只松鼠良品铺子30%,那真是太低了。加上消费者也不傻,杂牌终究是杂牌,好不好吃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比较细的朋友你可以发现,你对比这几家店,你就可以发现,除了装修门头之外,产品种类包括加盟模式都差不多。于是乎好想来来优品、陆小馋等等合并为好想来,赵一鸣与零食品盲合并,谁能真正的笑到最后?暂时咱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大量的店铺淘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