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老概,是个有观点的财经自媒体人。
昨天市场表面安静,但暗地里可不平静,
未来的主线行情走向,从昨天起就有了大概模样!
下面我就给大伙仔细讲讲。
一,三国争雄
都知道,现在 A 股市场有三类参与者:
GJD 资金,阳光资金和杠杆资金。
这两天这些资金都有啥表现呢?先看杠杆资金:
现在我们知道前天杠杆资金超猛。
那公私募基金有没卖?
看数据:周二场内股票型 ETF 净申购 183.78 亿份,
沪市 103.18 亿份,深市 8.06 亿份,
按最新净值,当日净申购 289.95 亿元。
很明显,两大资金团队都在买,那谁在卖且能压指数?
只有 GJD。
奇怪的是,周二沪深 300ETF 净申购最多,达 41.46 亿元,
中证 1000ETF 和中证 500ETF 申购也居前,
分别为 35.70 亿元和 18.21 亿元。
那为啥宽基指数增加却压制行情?
近期 GJD 策略是期货开空单、现货买入,
既托盘又抑涨幅,不想行情涨太快。
因为涨太快都搞金融没人搞实业,
长期看实业投资回报率得高于金融投资。
回看昨天市场,小盘股更好,
中证 2000 成交占比创新高可证。
所以别盼着市场蹭蹭涨,
就算开会也只给大方向,
ZZJ 都定了方向,下一个会超预期概率低。
现在形势清楚,短期指数难快速涨,个股却会很活跃。
但这次杠杆资金带散户飞不太可能,几个大社交渠道都在严查呢。
行情还是能玩的,流动性太足了。
没明确正策前,就是小盘股的舞台。
开头那俩数据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那这行情参不参与呢?没啥好纠结的,
基调是稳股市,就意味着风险不大!
现在关键是能不能跟上杠杆资金节奏。
这问题也不难搞定,看下文:
三,机构降本之路
以前大资金靠收益定方向,现在靠成本。
好多时候股票突然涨,其实机构大资金早就动手了,
先震荡降成本,之后涨起来就没顾虑。
机构咋降成本呢?
就是反复震荡、交易,这是机构的体量和筹码优势决定的。
所以现在股票上涨时间短,震荡时间长。
要是能明白机构震荡时的想法,就知道咋操作了。
大家都清楚,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散户完全不一样。
但多数人只看走势,比如下面两只股票:
两只股票走势相近,都在连续调整。
但走势说明不了啥,它是大资金用来隐藏真实目的的。
得从别的方面找答案。
其实机构的行为能看透。
就是先把「交易行为」数据存好累积,
用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模型去算,就能看到「交易行为」特点了,
瞧瞧下面的数据:
这是两只股票的「交易行为数据图」,
橙色柱子就是体现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
很明显,右边那只股票一直被机构大资金关注着,
意味着它的震荡是机构资金在降成本呢。
最后结果也跟咱们想的一样,看图:
其实这种反复震荡的操作,圈里人叫「薅羊毛」。
这其实是好事儿,
只要你能看懂机构的动作,别人被「薅羊毛」,
跟你可没关系!
四,重要提示
梳理能发现,情绪性上涨结束后,机构资金在盘算大动作。
我们就得全面了解机构资金布局,
可少有人能看清机构资金。
那哪些股票有机构资金参与且很积极?看下图:
图中可得,「机构库存」数据增多,过了 10 天就下降了。
也就是说,大概两周时间是很多大资金看重的点。
能迈过这坎儿,后面的情况就挺好;
但好多股票要跨过去不容易,没跨过,
就说明肯定是碰到啥阻碍了,这变化得重点留意。
PS:
「机构库存」数据,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再补充一点:
一只股票,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形成合力,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交易行为应该非常积极?
一只股票,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没有达成一致,那么交易行为上还会很积极吗?
所以,「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全体机构大资金博弈后的结果。
真相让人难受的,可要是不知道真相,那可就更糟了。
这次就先说到这,关注老概,给你不一样的看法。
声明:
信息来源网络,但愿大家满意!
数据、信息有侵权的情况,立马删除。
不荐股票和操作。以我名义涉及投资利益的,那都是骗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