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一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谢,Xiè,起源较为单一的姓氏,主要源于姜姓。炎帝(上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号神农氏、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众多姓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后裔申伯(姜姓,原名姜方伯,周厉王姬胡妻舅,周宣王姬静母舅),周宣王姬静(周厉王姬胡之子,西周第10位君王)时期封申伯于谢邑(今河南南阳宛城,原古谢国),建立申国,又称南申国,属于以封邑为氏。申国王族子孙以地名为姓氏者,称谢氏,是为河南谢氏,史称谢氏正宗。现代谢氏族人绝大多尊奉申伯为得姓始祖。
源于任姓。古谢国,黄帝(三皇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子任所建,早期位于陕西渭水、姜水流域岐山、武功一带,属于以国名为氏。因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之子,儒学奠基人)东征,经营洛邑(今河南鹿邑),把附近一些方国如罗、庸、密、微、谢等国移封于南方,其中谢国被转封于南阳,国都为谢邑(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东谢营村,村上立有古谢国遗址碑),而后被封给申伯。
另有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谢姓等。
得姓始祖:申伯
发源地:河南南阳
迁徙路线:
传说谢原来是巫师的名字,在巫咸国(《山海经》中记载的国家)中生息繁衍了数千年,其后商朝迁都于耿(今河南温县),巫咸国的一部分人也南迁于谢水流域(今河南洛阳)。西周建国以后,为了在洛阳一带安插亲信势力,他们被作为西周的异姓臣民从谢水一带迁出,沿秦岭东部的熊耳山和外方山南下,到达南阳附近的泚水、谢水流域,并最终在那里定居下来。
先秦时期,南申国(申伯所建诸侯国,在今河南南阳)灭亡后,末代申伯谢预之子谢昌俊归顺楚国,被封为大司马,此后谢氏家族世世代代在楚国身居要职。
战国前期,楚简王芈中(楚惠王芈熊之子,楚国)设立兰陵县(今山东兰陵),任命谢珽为兰陵县首任令尹,该地因附近山陵兰草繁茂、兰花芳香而得名。 后代先后迁往山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地,墨家思想家谢子是关东祁(山西省太原)人,鲁国人孟孙之家臣谢息生活在今山东曲阜一带。
秦汉时期,秦尚书、武德将军谢武,夫人王氏、邱氏、刘氏、骆氏、徐氏、张氏,子三十六人,散居天下。其中第十五子谢秉槐(刘氏所生之第三子),西汉初期担任儒林郎、尚书太尉,负责军队和政府的日常经济开支。谢秉槐之子谢堂,在汉文帝、汉景帝年间担任将军、中大夫。谢堂之子谢瑛,汉武帝年间担任中郎将,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屡立战功。
魏晋南北朝,谢氏在东汉以后,成为望族,世称“崔卢王谢”,为“四海大姓”之一。尤其到了东晋,家世更为显赫,宰相谢安、都督谢石,名将谢玄均出自一门,谢石是谢安三弟,谢玄是谢安侄子,谢家三杰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战争,东晋获得胜利)。
至晋朝,谢氏开始进入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省。这些地方的谢氏,有的直接从祖根地迁入,有的则是间接而来,他们植根于江南,不断发展壮大,南方当地谢氏家族集中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唐朝至五代,由于朝廷调遣、征战、兵燹等原因,中原地区几次向南方,尤其是向闽越地区大移民,居住在谢氏祖根地河南的谢氏,每次都有族人加入移民行列。
宋朝时期,谢姓名人众多,如南宋时的谢升卿迁往安南(越南)做驸马,儿子陈日煚成为陈朝开国皇帝。到了元朝记载偏少。
明朝天启,福建南安人郑芝龙(郑成功父亲)与颜思齐设寨于笨港(今台湾北港),郑芝龙曾多次招徙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的汉人,渡海到台湾垦荒。漳、泉二州有不少谢氏人加入拓垦行列。郑成功的部下有个谢贤,任工官,还有个谢岩,任州官,他们二人于公元1664年前后到达台湾,是有名可查考入台最早的谢氏人。
清朝政府收复台湾后,谢氏族入台者络绎不绝。有文献记载的谢氏入台及在台的活动即有将近二十起。
香港和澳门谢氏族人大多是的广东移民,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客家人,也有不少其他地区的谢氏族人陆续迁到这里居住,进一步扩大了谢氏族人在这里的队伍。另外,他们也像生活在台湾的谢氏人一样,活跃在当地的政治、经济、文教等领域,并且为了加强同姓宗亲之间的联系,还成立有谢氏宗亲会,并与总部设在台湾的世界谢氏宗亲总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海外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欧美、大洋洲等地。明朝天顺年间,福建长汀人谢文彬,因取盐下海,漂泊至暹罗国(今泰国),留居该国,官至坤岳(学士)。明朝万历年间,福建厦门海沧谢氏有人乘船南渡,到吕宋(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谋生。清朝至近现代,有更多的谢姓人走出国门,漂洋过海。
历史名人:东晋谢家三杰(谢安、谢玄、谢石,指挥淝水之战)、东晋著名女诗人谢道韫(又名谢道蕴,名韬元,字令姜,今河南太康人,陈郡谢氏,王羲之儿媳,著名才女)、清朝乾隆年间航海家谢清高(今广东梅县人,被称为中国的“马可波罗”,著《海录》,记录了南阳各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美国的风土人情)、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著《寄小读者》等),著名艺人谢贤、谢霆锋、谢娜等。
祠堂:
安徽省铜陵市陈瑶湖镇水圩村谢家祠堂,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清朝康熙年间重建,先后为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新四军七师挺进团、中共桐庐无县委、桐东乡联办事处、中共桐庐县委机关、中共沿江县委机关、桐庐县基干团团部机关、华东野战军先遣队指挥部等使用,三进院落,占地面积1251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首批革命文物。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泗门镇后塘河村谢氏始祖祠堂,泗门谢氏在明代分房十八支,每房支都建有祠堂,如今这些房支祠堂皆已不存,唯有“四门谢氏始祖祠堂”仍保存完好。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清朝嘉庆年间扩建,太平天国时期遭焚毁,光绪年间重建,占地2200平方米,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攸县东江乡兰村谢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称“莘仲公大祠”,后遭水患冲毁,清朝顺治年间重建,改称“谢氏家庙”,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学校使用,2005年重建开放,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三进院落。
家规家训家风:
《谢氏家训十三章》略:
一、孝父母
二、友兄弟
三、敬长上
四、和邻里
五、安本业
六、明学术
七、尚勤俭
八、明趋向
九、慎婚嫁
十、勤祭扫
十一、慎交友
十二、重忍耐
十三、戒溺爱
《谢氏家训二十四条》:
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二、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
三、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彼之于我,亦如是矣。
四、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
五、交友,所以辅德也。须亲直谅、多闻者,远便僻、柔佞者。
六、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
七、作家,但得衣食、祭祀、宾客之费无缺,足矣。毋过求赢余,为世所讥。
八、凡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毋慕豪侠之名,轻意肆志,贻忧父母。其无赖之人,当敬而远之,一与交游,为患不小。
九、人之生死,秉于有生之初。世俗愚昧,多倾家荡产听于巫祝,深可悯笑。神聪明正直,岂邀人祭祀,以为祸福?戒之戒之!
十、田亩差役,承事官府,必诚必信。如有所费量,于人户均取。毋损人利己,暴敛多科。本户钱粮,尤当蚤为完纳。
十一、世之生事诈人者,亦必伺人有过,然后起衅。我若无缺,彼虽凶恶,岂敢凌我谨守礼法之人。
十二、不可习学吏事,为人写状害人,以干阴谴。
十三、饮酒随量,不可过度,以灭德丧仪。
十四、待奴仆小过,宜以理谴责,毋轻出恶言,非理挞辱。若有故犯,则重惩不恕。
十五、讨租讨债,宜善言催取。彼贫民岂无羞恶?遽出恶言,在我亦有所不忍。
十六、蚤起夜眠,闻犬吠声即起。有盗徐逐之,勿急追。
十七、日逐衣食及冠婚丧祭、亲故往来,量入为出,务从节俭。毋暗举债息,外示有余。
十八、书画要时时收拾,毋轻假人,俾狼藉毁失。
十九、买田,须择有水有佃户处,否则抛荒赔税,贻患子孙。至于卖田之人,定因缺乏,田价宜公平,勿用轻等色银,使其亏损。
二十、营造房屋,先须打点物料完备,又量我衣食有余,方可鸠工。如轻信他人言,遽兴土木,室成而用竭,悔不可追。大厦尤不可妄建。
二十一、四门面湖背海,田亩无多,岁尝缺三月之食。今于秋成时,不拘谷麦,尽力收贮。俟布种时,族党有不足者,平粜与之,免其高价远买。而吾仍不失本资,又可为来年储备之计。二十二.种田养蚕,及一切裨益家务者,皆宜留心整理。勤则有余,怠则不足,不能备述,当随时处置。
二十三、凡造一应器皿,务从朴素。毋雕刻花卉,擅用朱砂,违法费财。
二十四、陶朱公云:若要富,养十牝。勤种不如杂养,此之。
现分布:谢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湖南,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等地,其中广东分布最多。
总人口:谢姓约1050万人,全国排名第23,在百家姓中位列第34。
谢姓出自姜姓,始祖炎帝后裔申伯,在谢邑建立申国,主要发源于河南南阳,他族改姓较少,血统纯正,历史悠久。冰心,原名谢婉莹,所作多篇散文如小橘灯等入选语文教材,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