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吗?现阶段养老金占您全部经济收入的多大比重?是50%还是80%?又或者除了养老金之外,没有其它的收入来源?欢迎将您的答案或见解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分享,期待与您的沟通和交流。
退休人员养老现状
参考人社部发布的《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数量为14196万,占总参保人数的27.2%;较2022年末相比,退休人数增加了552万。
基于目前的现状而言,超90%的退休人员以基本养老金作为保障晚年生活的经济基础,待遇领取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其能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同时也是衡量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的一项参考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3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为3162元。毫无疑问,从这一数据来看,未来退休职工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第一支柱”的政策背景下,便要求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多缴、长缴,才能够提升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水平。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众所周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参保人员需要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按照政策要求,由用人单位负担且按月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全部计入社会统筹基金;由参保职工本人承担的则全部计入个人养老金账户。
①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水平作为缴费基数,且最低不得低于当前社保年度内由当地人社部门公布的缴费基数下限,最高不得高于缴费基数的上限;用人单位则是以本企业所有参保职工的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作为缴费基数,并且必须及时、足额参保缴费。
②缴费比例: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的缴费比例为8%,即月缴费金额为缴费基数×8%;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通常则为16%(具体需以地方政策为准),即月缴费金额为缴费基数×16%。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的社保周期(年度),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标准是不一致的。根据政策规定,各省以本省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依据核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标准,而在全口径社平工资上涨的背景下,缴费基数也逐年上涨。
现行“社保退休制度”
据了解,在1997年国家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绝大多数省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退休制”,即由退休职工原来所在的工作单位负责发放退休金,领取金额的多少主要与职工的工龄长短、职务的高低以及退休之前的月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相关。
而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且建立个人缴费模式之后,原先所采用的“单位退休制”便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各统筹地区依照国家的政策部署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保退休制”,且沿用至今。所谓“社保退休制”,即退休金不再由原工作单位承担,而是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中列支。并且,职工若想要按月领取退休金,通常还须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
①最低缴费年限:现阶段,国家政策规定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②法定退休年龄:现阶段,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5/50周岁。
也就是说,以正常退休为基准(病退、离休等其它提前退休的情形除外),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需同时满足“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60/55/50周岁法定退休年龄”的前提条件,才能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自退休手续完成办理的次月起终身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中央定调:“两延一弹”新规,2025年1月1日起执行
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并且,该项决定还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其中,涉及到参保职工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以及退休制度的调整又可以被称之为“两延一弹”新规。
第一:什么是“两延一弹”?
①两延: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缴费年限逐步延长
所谓“两延”,简单来讲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渐进式延迟和最低缴费年限延长,具体来看:
A: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
《办法》指出,自2025年1月1日起,同步启动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延迟。从调整的策略上遵循十六字法则,即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具体实施办法为:
国家计划用15年的时间,将原法定退休年龄60周岁的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55周岁的女职工,采取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方式,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到63和58周岁;将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采取每2个月延迟1个月的方式,逐步调整到55周岁。
B:自2030年1月1日起,逐步延长“最低缴费年限”
除了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之外,《办法》还明确,自2030年1月1日起,国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并采取每年提高6个月的方式,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延长到20年。也就是说,在2029年12月31日之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在2039年1月1日及之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为20年。
②一弹:弹性退休制度
介绍完了“两延”之后,我们再来看什么是“一弹”。简单来说,所谓“一弹”,指的是弹性退休制度,根据《办法》内容,自2025年1月1日起,随着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方案落地实施,职工的退休年龄也不再是“刚性节点”,而是一个可选择的“弹性区间”。
A:弹性提前退休
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的时间根据《办法》规定最长不得超过3年,且不得低于60/55/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举个例子,1976年12月出生的男职工,改革之后的退休年龄为63周岁,对应的退休时间为2039年12月。若在2036年12月满60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达到了当年度对应最低18年6个月的要求,则职工可以自愿选择仍在60周岁办理退休手续,无需征得单位的同意,且基本养老金待遇不会打折。
微乐四川麻将
小游戏 牌类
B:弹性延迟退休
职工达到“60/55/50周岁+延迟月数”的新法定退休年龄,根据《办法》规定,可以在与工作单位协商一致的前提下选择弹性延迟退休,延迟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同样还是举例说明,1981年12月出生且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改革之后的法定退休年龄延迟了36个月,对应的退休时间为2039年12月。若在其达到“55+3”的新法定退休年龄时与单位协商一致选择弹性延迟退休,那么最长可以延迟3年,即最晚至61周岁退休。
第二:为什么要调整?
问题来了,国家是基于什么层面要对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进行改革和调整呢?具体来看,无外乎这几点:其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达到近2.9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且未来还会增加;其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由建国初期的40岁提高到了2023年的78.6岁,这意味着退休老人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限变长;其三,受到第二轮“婴儿潮”的影响,自2021年起我国迎来了又一轮的“退休潮”,预计每年新增的退休人员数量将达到2000万,进而导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层面的支出压力变大。
因此,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新一轮退休潮来袭、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等诸多现实因素带来的挑战,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健康、长期且可持续运行,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和最低缴费年限的提高也便显得迫在眉睫。
第三:面对退休“新规”,参保职工如何规划?
面对即将落地实施的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改革以及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延长,广大参保职工又该如何提前就退休之后的晚年生活做好规划呢?笔者有几点建议:
①若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比如95后、00后,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63/58/55周岁以及最低缴费年限提高到20年已经“板上钉钉”。基于这一背景,呼吁大家积极响应“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的号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提高退休之后基本养老金的水平。
②若是距离退休仅仅只剩下3~5年,且已经参保的年限缴费基数比较低,那么若想要更好的保障晚年生活,不建议选择弹性提前退休,虽然不会导致养老金的待遇水平打折扣,但是与按照新法定退休年龄和弹性延迟退休相比,养老金水平还是偏低的。所以,建议大家在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与工作单位进行协商,然后选择弹性延迟退休,以增加缴费年限。
③若不在乎退休之后养老金领取水平的高低,或者除了养老金之外,有其它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能够很好的保障晚年生活,那么便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尽可能早一些步入退休生活。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站在退休养老的角度,无论是法定退休年龄的渐进式延迟,还是最低缴费年限的提高,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本养老金的待遇计发水平,同时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但是站在参保职工的角度,我们也必须要清醒的意识到,国家对基本养老金申领条件而进行的调整并不针对任何一个人,更多还是为了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长期且可持续运行,进而确保养老金待遇能够及时且足额发放到大家手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