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6 日,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维持了一项要求 TikTok(海外版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其美国业务的立法,否则将面临全国范围内的禁令。这项决定被包装成“国家安全”的名义,但实际动机却耐人寻味:破坏一家成功的外国公司,为国内企业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安全幌子下的双重标准

国家安全幌子下的双重标准

禁令的理由集中在“防止中国政府获取美国用户数据”的风险上。

然而,真正值得深究的是:如果 TikTok 真是如此危险,美国领导人为何仍在竞选活动中频繁使用这一平台?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到哈里斯,他们都依赖 TikTok 吸引选民。

这种矛盾表明,美国官方对于 TikTok 的安全性其实心知肚明,并非外界渲染的那样“威胁巨大”。

更令人疑惑的是,至今美国政府未能提供任何具体证据,证明 TikTok 数据被中国政府滥用。

整个论点建立在假设风险的基础上,针对外国企业选择性执法,却对 Facebook 和 Google 等美国公司在数据隐私问题上的频繁违规视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 TikTok 到阿尔斯通:美国式强权的商业操作

从 TikTok 到阿尔斯通:美国式强权的商业操作

这一事件让人想起法国能源巨头阿尔斯通(Alstom)的遭遇。

美国曾以反腐败为由对阿尔斯通施压,高管被捕,最终迫使其核心能源业务以低价出售给通用电气。阿尔斯通曾是全球能源领域的佼佼者,而 TikTok 则是全球社交媒体的领军者。两者都因对美国企业形成竞争威胁而遭到针对性打压。

这样的强权行为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美国选择性执法,利用法律作为经济工具,以国家安全为名掩盖经济掠夺的实质。这种做法无异于鼓励其他国家效仿,最终将导致全球商业环境更加敌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后果:毁掉创新生态的连锁反应

经济后果:毁掉创新生态的连锁反应

TikTok 不仅是一款短视频应用,更是一个孕育了数百万用户和小企业生态的经济平台。

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 年,美国小企业通过 TikTok 创造了超过 240 亿美元的经济贡献,并间接支持了 22.4 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字背后,是大量企业和个人靠 TikTok 开展低成本营销、提升收入甚至维持生计。

一旦禁令生效,这些小企业将面临营销渠道的断裂,创作者经济也会受到致命打击。许多依赖 TikTok 的内容创作者投入了大量资源打造品牌,平台的关闭将直接切断他们的收入来源,对相关行业如视频制作、平面设计和社交媒体管理形成连锁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由市场原则何在?

自由市场原则何在?

TikTok 禁令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在于,它违背了自由市场竞争的核心原则。

美国一向以自由和创新的价值观自诩,如今却选择利用行政力量打压外国竞争对手,而非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超越对手。这种行为不仅与美国标榜的自由竞争精神背道而驰,还将导致科技行业的创新停滞。

如果 TikTok 被迫退出市场,Meta 和 Snap 等美国社交媒体巨头将迎来短期内的竞争减弱。

然而,没有竞争的环境只会助长自满,让本已备受批评的美国科技企业在隐私保护、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方面原地踏步。

全球影响:互联网的“巴尔干化”

TikTok 事件的影响将远不止于美国本土。

对外国企业施加的这种单边强制措施将使其他国家对美国企业采取类似行动,从而破坏全球商业合作。苹果、谷歌、特斯拉等依赖国际市场的美国科技巨头,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监管限制甚至报复性打压。

此外,禁令还可能加剧互联网“巴尔干化”的趋势,让全球数字生态进一步碎片化。

跨境合作减少、创新环境恶化,这将损害的不仅是美国的经济利益,更是全球科技发展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德与现实的冲突

道德与现实的冲突

通过抹黑 TikTok,美国实际上是在向世界传递一个危险信号:

只要你的成功威胁到了我的利益,我就会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你

这种策略短期内或许有效,但长期来看会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让其在全球舞台上更加孤立。

与其通过胁迫手段逼迫外国企业让步,美国更应该反思如何通过激励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来与全球竞争者公平竞争。

TikTok 事件警示我们,真正的国家安全并非通过孤立和排外实现,而是通过开放和合作巩固。

TikTok 禁令看似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本质上是一场经济利益的博弈。

这一决定违背了美国长期倡导的自由与公平原则,对全球商业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美国需要重新审视其政策,避免因短视行为破坏全球竞争生态。

21 世纪的竞争不应建立在恐惧和排外之上,而应以创新和合作为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