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年 10 月的一个深夜,一名伪军士兵匆匆忙忙地朝着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六分区司令部驻地赶来,很快就被外围警戒战士抓住。他迅速从身上拿出一只黑棉鞋,称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见首长,于是军分区司令员易良品出来接见了他。
易良品一看到那只黑棉鞋,心里猛地一震,一种不好的预感瞬间产生。正如所料,那伪军随后报告说刘主任腿部被击中且受了重伤,已经被日军俘虏了,现在正关押在日军大营据点,还有大量兵力看守。
这里所说的刘主任就是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根据史料,他是抗战时期八路军被俘虏的最高级别干部。易良品意识到情况极为严重,马上一级一级向上报告,信息从军区传到师部,接着到八路军总部,最后连中央都被惊动了。
八路军 129 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立刻严厉命令冀南军区,要不惜一切代价去营救刘志坚:“一定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无论如何都要把刘志坚抢回来。”
那么,为什么八路军高级干部刘志坚会被日军俘虏呢?处于敌对一方的伪军又为什么会给八路军通风报信呢?军分区首长为什么仅仅凭借一只布鞋就能确定刘志坚被俘了呢?刘志坚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 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局势由此骤变。日军妄图构建稳固的后方基地,以实现掠夺战争资源进而“以战养战”的目的,于是将进攻矛头指向八路军活跃的华北地区,发动了更为残酷的“扫荡”作战。在 1942 年期间,日军就针对冀南军区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铁壁合围”行动,每次出动的兵力都在万人以上。
冀南军区依靠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不断地粉碎敌人的“分进合击”以及“铁壁合围”战术,虽然取得了一些战绩,但自身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日军在根据地内大量修筑碉堡并构建封锁网,逐渐地分割蚕食八路军的根据地范围。同时,冀南军区主力部队的减员状况极为严重。
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部分战士和群众产生了消极情绪,他们对冀南平原游击战争能否持续下去抱有怀疑态度。这一尖锐的问题同样摆在军区政委宋任穷面前。宋任穷经历过长征的严峻考验,长征途中的诸多生死考验磨炼出他坚韧不拔的意志。
宋任穷在 10 月初召集区党委扩大会议,冀南军区的主要干部全部参加。经过深入的分析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尽管当前的生存环境十分艰难,但日军的兵力毕竟有限,其“扫荡”根据地时必然会顾此失彼,出现这边紧张那边松弛的情况,而这恰恰是我军生存下去的有利条件。

会议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坚持斗争,提高信心,保护群众力量。不论条件多艰苦、多危险,决不离开冀南平原,要与冀南千百万群众共存亡。

会后,军区领导分头向各军分区传达会议精神,其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负责第六分区。10月15日晚,刘志坚与军区几名领导由一个骑兵班护送,经过一夜的急行军于第二天拂晓到达六分区驻地枣强县恩察镇李杨村。

下午开会时,六分区司令员易品良汇报说:“21团前几天打了一个埋伏,消灭了一个排的鬼子,还缴获了一批武器。”按照以往的经验,鬼子吃了亏肯定会进行报复,于是大家决定当天晚上向东转移。

当时刘志坚的妻子刘莱瑛刚在不远处的另一个村子生了孩子,他非常想过去看看,但任务在身不允许他多作停留。第二天拂晓,大家转移到大营公路以东的大师友村。正当大家把马背上的行李放下来,准备开铺睡觉时,村子四周响起了急促的枪炮声。

原来日伪军早已经摸清了八路军的活动规律,判断他们会向大师友村转移,提前调动了一千多人在村子周围进行了埋伏。而刘志坚等人没有收到日伪军活动的情报,进驻大师友村无疑是跳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情况紧急,部队根本来不及集中,刘志坚仓促地指挥大家向村外突围,他骑着战马带着战士们朝村西面冲去。日伪军看到一个骑马的人,认为是八路军高官,立即将火力对准了他。

子弹如雨点般朝刘志坚飞来,一颗重机枪子弹打进了他的大腿。刘志坚从马上滚落,重重地摔倒在一条沟里无法动弹,而此前他的警卫已经负伤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