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最会“骂人”的女诗人。
她,是那个摇摇晃晃走在人间的女子。
她,用诗歌为自己找到了一片天空。
现在,她,开始跳舞了。
余秀华,这个被身体限制的灵魂,在新的舞台炙热绽放。多么特别的肢体语言,多么酷的一种表达
01 在舞台撒下《万吨月色》
“我的万吨月色已经沉入海底,但还不够;在你之前,我已经写下千篇情书,这些哪够?”这是她的心声,也是她的决心。
舞蹈,对于一个连站立都需要极大努力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诗歌舞蹈剧场《万吨月色》在上海首演前,余秀华与导演法鲁克等人花了一整年的时间训练、创作。她写的7 首诗被“翻译”成舞蹈,在跌跌撞撞的表演背后,搅起看不见的惊涛骇浪。
她的文字犀利得像把倚天剑,刷刷几下就能在读者的心尖儿上划出深深的刻痕。文字拥有不可抑制的生命力,舞蹈则拥有更直观的表达力——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用残缺去诠释美,真的可以吗?
面对质疑,你会惊讶于她的坦率。
“在公众面前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无论是跳舞还是写作,似乎从客观上并不会带给人们更多东西。如果我跳错了,观众也不会发现。”在她看来,身体的残缺是利刃,也是一种屏障。
而她的经纪人则表示:“余秀华身上没有包袱,一直在各种可能性的边界探索。最开始我对这个项目是有些担心的,但看到她在舞台上摇摇晃晃地与自我的局限对抗时,我相信每个观众都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只要站在舞台上,她就成了闪闪发光的“怪咖”,也是绝对的主角。不在意皮囊,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在意结果好坏。
我很喜欢她自己的文章《我跳舞的日子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中的一句话,“不知为何,居住在我心里的神,我允许他们一个个掉下神坛,非如此,我不能获得慈悲。”
残疾和才华,清醒和沉沦,神坛与慈悲,这些极端矛盾体,在她身上既能相濡以沫,又能相忘于江湖。怪异,又离奇地统一。
2 敢在生活里横冲直撞
余秀华的舞蹈,就像是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稻草人突然被注入了灵魂,还是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灵魂,有孔雀的美丽,也有乌鸦的撕心裂肺。
她成名已久,也“臭名远扬”。
有人说她是“女流氓”,说她的诗是“荡妇体”,也有人攻击她“心理残疾,人格分裂”。但她依旧抛头露面,直接回怼,像个剑拔弩张的战士,也像只气势汹汹的斗鸡。如此直面质疑,更为她收获了“强大的灵魂”、“清醒而真实的女性”等等评价。
她在采访中说过“我写的诗歌好不好,别人读不读,和我本人的关系也不大。”从她爆红那天,她从来不缺喜欢她的人,甚至相对于赞扬,她更想刺向那些谩骂的嘴。
人生的边界在于不断突破,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元的绚烂与自由。这一次的舞蹈,何尝不是她以肢体语言续写着她那充满争议的故事篇章。
即使世界给你设下了重重障碍,只要你愿意,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月色。
3 让自己活得更像自己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有的人出生在罗马,罗马就是他们的舞台。不必羡慕,不必嫉妒,那终究是你到不了的人生,羡慕、嫉妒都没啥用,做自己不是更开心吗?
有的人从出生就注定平凡,那就过好平凡的一生,也是在经历真实的人间。我从很早就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平凡让我自洽,让我远离焦虑,让我佛系得像一只在阳光下晒太阳的猫。
考公上岸、抱得美人归、有朋自远方来时,该笑就笑吧!努力值得肯定,佳偶天成值得庆祝,友谊值得珍惜。人生装满了爱恨情仇,我们不妨洒脱、锋利、尖锐一些。畅快也是成年人的单纯,该笑时就不必受其他负累。
在失业潮、降薪潮创下历史峰值时,在生意不景气时,如果你成为其中艰难的一员,想哭就哭吧!如果成年人,连哭都要躲起来,那崩溃决堤了,自己也很难关上闸门。我们不必为了证明我们为什么活着,只是在生活的缝隙里,让自己活得更像自己。
以上是我在看了余秀华《万吨月色》舞蹈的一些片段后,写下的“鸡汤”,也许它不足以触摸灵魂,但也许能暂时为生活调味。
再搬出一段余秀华《我还活着,我还等待》中的几句诗,为这碗“鸡汤”添把柴火,燃旺短暂的情绪。
我将在模糊的等候里耗尽一生
像把身体里的永生一点点取出
放进尘埃
任由嘲弄
我还活着,在陡峭的爱恨上,陡峭的荣辱上
把锋刃磨钝
写在最后
海子是我喜欢的第一个诗人。余秀华是我喜欢的第二个诗人。到目前,也只喜欢这两个诗人。
不同于对海子诗歌的一见钟情,从知道余秀华这个人开始,我很长一段时间是抗拒去读她的诗歌的,总觉得是炒作包裹出来的另类菜肴,不想主动举起筷子。直到零星看到她的一些句子,比如“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我在这荒凉的肉体里独自悲伤”、“菩萨!我磕多少个头才能把一身尘垢抖落于身后?”一些奇异词汇的组合,让我去看了她的诗歌,才从心底惊叹于她的才华。
现在,我读余秀华,也基本上只看她的诗,不看骂架、恋爱和酗酒的热搜。毕竟品读一个人的作品,比看热搜有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