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蒋介石突然接到了一封急电。电报是时任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的田颂尧发来的,内容是田颂尧打了大胜仗,收复了不少失地,而且还击毙了一位红军的名将。电报内容言简意赅,却难掩田颂尧的喜悦之情,邀功之意再明显不过。
蒋介石听闻田颂尧打了胜仗,心里自然也高兴,毕竟他做梦都想除掉红军,早已经将红军视为心腹之患。但当他真的接过电报看了以后,却顿时勃然大怒,脸上之前的喜色瞬间凝固,甚至气得直接拍桌子,对田颂尧破口大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驱虎吞狼”
大概一年前,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率领下进入了川陕。蒋介石接到消息以后,可以说心惊肉跳。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一点完全出乎了蒋介石的预料,红军在四川根本没什么基础,想要入川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但徐向前偏偏利用四川各方势力的混乱之际,见缝插针般的顺利进入四川,而且还在川陕建立了根据地。最初的根据地规模不大,只有通江、南江和巴中三个县。但蒋介石对红军发展的速度太了解了,一旦在某地建立根据地,日后发展壮大就会十分迅速。
因此,蒋介石打算尽快派兵“围剿”红四方面军,不给徐向前发展的机会。但问题在于,蒋介石这么多年来虽然一直暗中“攻略”四川,却始终没能真正掌控四川,川陕交界之地更是处于蒋介石嫡系部队鞭长莫及的位置。
不过,蒋介石还是有自己的办法,他打算来一招“驱虎吞狼”之计,利用红军来消耗当地军阀的实力。彼时,四川军阀刘文辉与刘湘已经貌合神离,两人之间的矛盾即将达到爆发点。以刘湘当时的实力,想赢刘文辉并不容易,唯有投靠蒋介石才能有胜算。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湘自然甘愿成为蒋介石的马前卒,而蒋介石也不客气,一边假意帮助刘湘,向四川安插自己的人,企图寻机架空刘湘。一边任命田颂尧为川陕边防督办,让他率领川军去寻红军拼命,蒋介石则作壁上观,准备坐收渔翁之利。
对于蒋介石的心思,刘湘属于有所察觉,但因为形势所迫而骑虎难下。田颂尧则更倾向于心甘情愿,而且还将蒋介石交给他的任务视为自己平步青云的机会。田颂尧接到蒋介石的任命以后,积极调兵遣将,兵分三路朝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扑了过去。
得意忘形
不得不说,田颂尧在四川军阀中还是颇具影响力的,在他的煽动之下,包括杨森在内的大小军阀纷纷加入到“围剿”队伍,就连当地的许多地主豪绅武装,也都拿起枪参与进来。面对这种局面,红军的处境明显不利,但田颂尧等人却忘了,自己面对的是谁?那可是徐向前!
徐向前的军事能力有目共睹,即便放在全球历史的名将中去比较,也绝对属于名列前茅。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徐向前没有选择硬拼,而是采取了按部就班的有序撤退。徐向前率部边打边撤,始终与敌军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让田颂尧欲罢不能,愈发自大起来。
但红四方面军怎么可能如此不堪一击?田颂尧不知道的是,主动撤退不过是徐向前诱敌深入的策略。尽管局面上田颂尧看似占据主动,但实则此战的主动权一直都掌握在徐向前的手中,牵着田颂尧的鼻子走。
等田颂尧率部抵达南龛山麓的险峻之地驻扎以后,其骄横之心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徐向前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暗中率部杀了一个回马枪,趁夜色对熟睡的田颂尧部展开突袭,取得一场大胜。
随后,田颂尧调兵反扑,红四方面军一改此前遇敌就走的策略,突然变得强硬起来,凭借险峻地形与敌人顽强激战。时机成熟以后,徐向前更是看准机会发起总攻,一举将田颂尧部击溃。
此刻,表面上看是红四方面军抢得先机,但徐向前并未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他冷静的意识到红四方面军仍然处于危险之中,等田颂尧的另外两路大军压过来,我军势必会陷入重围。因此,在我军得胜之时,徐向前却率部突然撤退,这一退一进,一进一退,打得田颂尧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
田颂尧等到后续部队以后,开始齐头并进对红四方面军步步紧逼,红四方面军的活动空间不断被压缩。最终,徐向前根据当时的形势做出判断,主动放弃了根据地,而田颂尧则率部占领了三个县。
邀功不成反遭殃
田颂尧只以为是自己指挥有方,这才得以攻下三县,大摇大摆的走在街头,欣赏自己的“战果”。红四方面军在这三个县建立根据地期间,多条街道以牺牲的红军将领命名,其中有一条街道就被命名为“恽代英”。
恽代英是革命先驱,田颂尧早就听说过恽代英的威名,此刻正想发胜利捷报向蒋介石邀功的田颂尧,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谎称自己击毙了恽代英,来粉饰自己的“功劳”。正因为田颂尧此举,不仅邀功不成,反而彻底惹怒了蒋介石。
蒋介石接到电报以后,看到了恽代英的名字后顿时大怒,因为恽代英在三年前就已经被捕。被捕之初化名王作林隐藏身份,却不想因为顾顺章叛变,导致身份暴露,最终壮烈牺牲。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恽代英牺牲的时间是在两年前,而两年前批准杀害恽代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
所以,蒋介石对恽代英被捕,以及后来壮烈牺牲的整个经过都很了解。如今,田颂尧却在电报中告诉蒋介石,他“围剿”红军大获全胜,收复了三个县的失地,还击毙了红军名将恽代英,这不是彻头彻尾的在哄骗蒋介石吗?
热门跟贴